王智博
摘 要:本文通过对汽车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质量管控问题进行分析阐述,说明了质量管控对标管理的现实意义,指出对标范围涵盖面的局限性、人员素质与执行力建设弱化,以及质检技术不达对产品质量影响的不足等问题现象,进一步探究产品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与解决方案、路径实现的方法等,从根本上补足车企对于质量管理的短板,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汽车制造 制造过程 质量管理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s and Methods of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ang Zhibo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elaborates on the quality control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process, explains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quality control benchmarking management, and points ou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cope of benchmarking, the weakening of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and execution. Insufficient inspection technology affects product quality and other problems. The article further explores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lutions, path realization methods, etc., to fundamentally complement the shortcomings of car companies in quality management, which has a certain reference effect .
Key words: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manufacturing process, quality management
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制定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只有对标生产,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与统一性。汽车制造行业也不例外,除了目前受到的全球疫情形势影响,更深层次的汽车产业变革更是要求汽车生产与制造开展新的思考,如何应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各车企不仅要面对新能源、新技术对于传统汽车制造行业的冲击,还要针对新的能源标准和碳排放标准,以及市场对于轻量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新需求的满足,制定出符合消费者预期和行业发展的新的制造标准,以维持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车企原有的生产制造和管理基础上,如何对标新的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作出企业内部的深化改革、结构调整、系统升级,逐步提升在新一轮竞赛中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发展意义。
1 制造过程质量对标管控的意义
对标管控一词的概念最早由美国汽车行业协会提出,旨在统一国内汽车生产商对于汽车生产与质量管理的行业要求,对标管控重在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实现对于汽车生产质量和零配件供应、汽车安全性等的保障。确保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合格达标重在做好对标、对表和对照的“三对”落实。其中对标是指选取行业标杆,既是作为产业龙头,各方面管理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水准,同时也暴露出行业面临的瓶颈和市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对表是指对于制造过程和管理内容按照表格方式进行系统罗列,将所有事项实现可视化和数据化,便于对表管理。对照是指制定详细的生产制造流程和规章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章操作,不得违反规程要求,以便于规范化管理,利于问题的查找和解决[1]。
为了提升企业的自身市场竞争力,合理选择对标企业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可将对标选择方法划分为四类:①由于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存在管理和绩效方面的优劣差异性,可以开展内部对标,业绩较差,管理问题较多的部门向先进部门看齐学习,开展内部对标提升,从而实现企业整体质量提升,该方法成本低,可操作性高。②同部门同工种开展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同岗位对标,通过参考学习竞争对手对于产品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的优势,开展内部自检,以实现能力快速提升,该方法能够快速解决生产问题,但是获取的信息相对片面,不能完全客观实现信息匹配。③与同行业但不同市场的企业进行对标,学习具有参考价值的管理经验,完善企业内部的分级管理,但该方法对于解决问题缺乏针对性,获取有益信息需要时间较长,时间成本不可控。④将企业内部存在问题进行细分,与其他企业的同等问题进行系统对标,查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但是执行难度较大,获取信息量有限。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其管理过程按照职能分类可分为四大工序实现,即冲压工序、焊装工序、涂装工序和总装工序,每个工序是獨立的工作车间,生产过程的信息数据通过严格采集,进行录入、储存与管理。四个车间的员工需要根据FIS-eQS或QCT系统以及随车检验卡等形式,以标准化操作的模式对冲压件、焊装车身骨架、油漆喷涂、整车装配等过程状况的相关信息进行电子录入,其中包含零部件的安装批次、号码,整车VIN码,问题部位、严重等级,以及出现问题的所属职能部门,不同车间由于各自职能分工不同,对于发现问题后录入的问题信息也不近相同,因此,做好产品质量的过程监管,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投入和使用,失效产品的控制和索赔,确保零件安装与配件使用质量合格,这样不仅降低了汽车制造的生产成本,也大大缩小了因故障车辆上市后被召回维修的时间成本,因此,车辆制造的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车企管理中尤为重要。
2 质量过程管理的缺失与现存问题
2.1 对标范围涵盖面局限性
目前国内的汽车制造商在对标管理过程中存在认知上的局限性,对标范围涵盖面受限狭隘,对标内容仅停留在其他竞争车企的销量和财务报表指标方面,唯业绩而论,忽视了先进车企在生产成本和质量管控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尤其是对问题的自检以及发现问题后的分析总结,制定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等方面作出的努力,缺乏有效对标参考学习,而决定车企最终业绩指标的根本环节,恰恰正是来源于产品质量,因此,车企需要进一步对标产品质量的过程管控,汲取最佳实践,完善自身管理体系。
2.2 人员素质与执行力建设问题
对标目的在于及时查漏补缺,发现自身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通过对标找到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经过不断改进完善自身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实现产品质量的提升,确保车辆质量达到市场预期。但在这一过程中,发现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后,更需要有强力推进落实的执行力,把计划变为现实,由于执行力建设需要由人来完成,而且对于系统提升,更需要有多部门联合完成[2],因此,要求各职能部门和岗位人员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加强执行力培育,强化团队意识和团队管理。
2.3 技术不达标影响产品质量
产品质量是车企是否盈利的根本保障,因为汽车生产制造涉及多个门类,上万个零部件及生产工艺。因此,主机厂的生产过程带动许多相关产业链,生产过程的质量管控尤为复杂,经过流程化的作业线,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下一个环节存在潜在的质量问题,严重影响产品一次性合格率。例如当作业人员由于未按照标准操作或操作熟练度低导致产品质量循环波动,故障分析处理不彻底等,致使问题重复性、批量性出现。此外,作业线出现的车身凹陷、钣金掉漆、油漆色差等明显的外观问题,由于缺乏质量管控而进入市场,很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于产品质量的不满,进而影响销量和业绩收入,造成车企的直接经济损失并带来质量形象不可挽回的损害。
3 质量管理的控制方案
3.1 完善对标管理制度
对标管理首先要明确对标内容与目的,明确自身的管理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足。对标范围可以是全面系统对标,也可是局部环节对标,根据车企自身的实际情况,不能盲从其他车企的先进管理经验,要做到合适、合时,符合本身的适用性发展提升需要。在查找自身问题和对标差距后,系统划分对标学习内容,选择改进方式,采取措施和实现路径,通过制定严格的管控制度,落实KPI绩效考核制度,设置各个分项子单元的标准值和考核值,系统量化每一项对标提升计划的具体内容和措施,以及完成时间节点、责任人等细节要求。同时,为了确保对标提升的质量效果,可以另外增设监理人,对各个过程和环节进度实施评估,掌握进度动态,制定5W1H项目标准,明确执行方向,最终实现对标项目的改善与提升,通过过程监管评估,对过程环节的执行人、监管人及参与人员按照业绩进行考核奖励,形成固定模式下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通过体系建设与完善,保障产品质量的动态达标[3]。
3.2 强化人员培训与流程化监管
虽然目前多数车企通过引进新技术,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的生产作业线,减少了人工的投入,但是一些关键岗位仍然少不了人的参与,因此,人员操作的能力水平与责任心问题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从汽车零配件采购环节入手,要实现对采购、入库检验、作业线质检、下线质检、仓储保管、出库型号检验等多个环节的流程化管理,做到每个环节都有防范措施,同时制定应急管理与追责机制,从而实现源头治理。在作业线作业时,要强化质量管控人员对于产品质量和缺陷产品的处理问题,产品的质量把控重在过程管控,而不是作业线的线下和终端管控,如果出现终端问题,则产品缺陷将会得到批量化的复检复修,造成较大的企业损失。因此,车企要加大对于质量管控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投入,要求不仅能够掌握各个流程环节的技术标准和技术参数,还要具有足够的经验和判断能力,对问题产品及时作出反应,同时追溯到上一级生产环节,最终查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从根本上杜绝隐患源头。此外,要不断强化质量管控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能力培养,制定严格的考核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按章操作,强化质检人员的责任心和标准意识,优化流程管控方法,明确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零部件的作用意义,以及缺陷存在的后果与影响,强调团结协作与团队配合的意识,以此提升质量责任意识,提高问题发现的自检能力,从而保障产品的安全合格率,实现产品质量的过程监管。
4 结论
加强汽车行业的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完善规范的行业标准,也需要企业内部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此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生产工艺、作业线环节的流程化、标准化管理,最终实现产品质量的达标,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產品。通过积极探索,形成具有自身适用性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模式,保障汽车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降低故障率和失误率,提高自检功能作用,促进优质产品的市场投入。
参考文献:
[1]覃少斌.探析整车制造企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及改善方法[J].时代汽车,2020.06:10-11.
[2]王辉.牛增良.国内市场汽车企业供应商质量管理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2:221-222.
[3]郝树新.林锦州.张帅.基于IATF16949标准的汽车质量管理系统方案研究[J].新型工业化,2019.12: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