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影 刘薇禛平 张禹
禁酒还是不禁酒?这是个问题。
说到对俄罗斯人的刻板印象,除了冰天雪地里的“战斗民族”,嗜酒可能要排到前幾位。某些街头问答的视频里,不少俄罗斯人就提到自己其实酒量不佳,却总是被人当做拼酒的对手;同时,又有不少人说,俄罗斯人确实能喝酒,而且总能举出自己的亲身见闻加以佐证,也不能说全无依据。
从历史上来看,不管是沙皇俄国时期还是苏联时期,乃至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政府对待饮酒至少都是“不鼓励”的态度,还推行过几次禁酒令,但最终都效果不佳,酗酒始终是损害俄罗斯人健康的一大重要原因,或许这一印象,还要留存很久。
酒与生活
说到酒在人们生活里的作用,世界各国基本都大同小异,不过俄罗斯人对酒的热爱,融入了斯拉夫文化的脉络,也让这片地区的文化染上了一缕酒香。
在俄语里,“伏特加”的俄语водка是“水”即вода的指小表爱称呼,由此也能看出俄罗斯人对这种有500多年历史的饮料的热爱。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国防部规定每天给前线作战的士兵分发100克的伏特加酒,不少人说,伏特加酒就像“喀秋莎”火箭炮一样激励着军队的士气,也推进了卫国战争的胜利。
对中国人来说,可能不怎么习惯伏特加这种酒精纯度很高的白酒。不过除了伏特加,俄罗斯还大量出产葡萄酒、啤酒等,人均消耗量约为中国人均的两倍。在喝酒时,祝酒词也是俄语文化的一大特色,最常见的有“为了友谊”“为了祖国”或是“为了爱情”,喝完酒时往往要把酒杯口朝下,并说一句“до дна!”意思是“到底儿了”表示自己一饮而 尽。
在俄语里还有不少带酒的谚语或俗语,比如“旧瓶装新酒”,“没法跟……在一起煮啤酒”表示“办不成事”,甚至还有专门的词汇“пропить”来形容“因喝酒花掉许多钱”或者“因为喝酒把钱挥霍光了”。
花样百出禁酒令
提起禁酒令,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美国1920-1933年的“禁酒令时期”,反映那段时期的黑帮争斗、私酒贩卖的文学和影视作品数不胜数,不少当时的传奇人物到现在仍然名声甚响,相比之下,俄罗斯历代政府的禁酒令力度比不上美国,但推行的决心也并不逊 色。
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推行过严格程度不一的禁酒令,古代到近代的禁酒多半是为了节约粮食,控制商业和税收,现代则主要是为了减少腐败、保护民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秩序等。俄罗斯推行的禁酒令原因主要集中在后两者。在大国当中,俄罗斯人均寿命排名非常靠后,酒精造成的直接损害和间接伤害始终在困扰俄罗斯人的健 康。
1914年7月3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禁止销售和生产酒精类产品,这一堪称“史上最严”的禁酒令在一战开始之后有所松动,加之沙俄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也不够强,某些城市和地区渐渐开始允许葡萄酒和葡萄酒交易,伏特加酒则被全面禁止。十月革命后,这一禁酒令被保留了一段时间,大约到1925年才被废除。
苏联时期,戈尔巴乔夫在1985年颁布了《关于消除酗酒的措施》,几乎全面禁止酿造和销售伏特加酒,红酒、香槟等其他酒类也倍受打击,酒类销售收入锐减,甚至一度影响到了华约国家的酿酒业,最终这一禁酒令在1988年被终止。
到了俄罗斯联邦时代,禁酒令以更为缓和的形式推行,如在某些时段不允许卖酒,不能随身携带超过一定数量的无商标酒类,限制酒精含量高的伏特加替代品(化妆品等)生产等,或者在某些时期推行特别禁令,如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举办期间,莫斯科地区的酒吧和餐馆在比赛前一天和比赛当日不得售卖酒类。2020年5月,俄罗斯联邦政府下令不得在接待区域小于20平米的房屋(比如小咖啡馆)出售酒精饮料。
推行禁酒令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伏特加产业每年给俄罗斯带来巨额收入,这也是“一刀切”的禁酒令执行不下去的重要原因,但酗酒确实带来了破坏性的影响。2019年9月4日,俄罗斯卫生部长宣布本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68.5岁,女性则是78.5岁。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俄罗斯有超过4.8万人死于酗酒(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2.6%),这数字相当于俄罗斯人死于交通事故,谋杀和自杀相加的数量。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俄罗斯因酒精导致的死亡率仅排在摩尔多瓦、立陶宛和白俄罗斯之后,为世界第四。这里的统计包含了因酒精导致的心力衰竭、肿瘤等重大疾病,还没把酗酒导致的心理问题算进去。
俄罗斯新闻通讯社的一份名叫“清醒俄罗斯”的报告显示,身体健康(男16-65岁,女16-60岁)的俄罗斯人中超过85%的人饮酒。也就是说,至少7600万俄罗斯人消费酒精饮料,而2020年俄罗斯总人口才1.46亿。2020年底,俄罗斯卫生部部长穆拉什科报告称,饮酒对男性死亡率的“贡献”高达75%,而对心肌有初期疾病的女性,酒精的影响可能高达70%或更高。
合法宣传酒类是门学问
如果一个俄罗斯人第一次来到中国,可能一下飞机就深感羡慕:不管是机场、酒店还是街头巷尾,总能看到大幅的酒类广告,从白酒到红酒,从国产酒到洋酒应有尽有,电视和网络上也并不避讳酒类,就算不是为了宣传酒本身,喝酒的镜头也很常见。
在中国,大家还并未将饮酒视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且即便如此,年轻一代中喜欢喝酒乃至酗酒的人群也呈下降趋势,在大多数人心目中,饮酒往往代表的是应酬、聚会,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个人品味,而非一种上瘾的爱好,广告中的酒也总是以此为形象包装。
但在俄罗斯就完全不一样了,酒作为一种商品,并没有堂而皇之登上所有广告页面的资格。俄罗斯禁止在互联网、电视和公共场所(包括对外展示的橱窗)播放和展示含酒精饮料的广告,而且界限非常严格,啤酒、葡萄酒乃至苹果酒等低酒精饮料全都包含在内(酒精含量大于0.5%即被列为酒精饮料)。只有少数几个例外:俄罗斯出产制造的葡萄酒和香槟可以在晚上11点至晚上7点在电视上做广告,或者在杂志除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外的页面刊登广告。
当然,除了上述禁止的场合,俄罗斯政府也给了不少机会。首先,卖酒的地方可以做酒类广告,比如商店、酒吧或者餐馆,在这些地方不管是平面、音频还是视频基本都可以,但这些广告必须不能被从外部看到,换句话说,其实只有本来就打算买酒的顾客才能看见酒的广告。另外,啤酒品牌可以赞助体育赛事,酒类生产商也可以冠名赞助音乐会或者节日(儿童节日除外)等,这样一来,酒厂的商标也就能登上电视了。
不过,哪怕是在酒吧里,做酒类广告也不是随心所欲,更不用说登上电视的那些。俄罗斯给这类广告制定了不少条条框框。首先,广告里得有10%是关于酒精的危害,警告观众饮酒对身体有害,更不能说“喝酒有好处/营养”“您不喝酒就错了”或者“喝酒使人成功/幸福”,至多只能说“喝酒会带来快乐”,而且不能出现人和动物包括动画在内的任何形象。
在俄罗斯的搜索引擎上把“广告”和“酒精”作为关键词一起搜索,很容易就能搜到“如何合法给酒类打广告”的文章,而且都在前几位。作者们在文章里教大家各种合法利用规则的方法,主要包括这么几条:酒厂可以出品不含酒精的饮料,这样就可以通过宣传这款非酒精饮品以宣传品牌;或者在酒吧里做一些非酒精饮品的宣传,以曲线宣传酒吧的其他饮品;虽然互联网上不允许做广告,但可以开个小组,以“共同讨论”的目的谈谈自家的酒;还有在过节的时候开品酒会,让作家写专栏谈酿酒业务……不一而足,目的全都是尽可能不引人注意地宣传酒类品牌。
但不管方式怎么变,哪怕厂商赞助了整台音乐会或者节日庆典,他们也决不能直接向人们大谈饮酒的好处,像中国的“养生药酒”之类的字眼,在俄罗斯就属于广告禁用词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