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新字典》初探

2021-03-03 01:27沈斐斐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1期

【摘要】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陆伯鸿等9人编译的《法华新字典》。作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由国人自行编纂出版,面向中国读者的法汉双语字典,《法华新字典》在中国汉法、法汉双语词典编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华新字典》编者在法国拉鲁斯字典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选取了部分中国特色词汇。

【关键词】《法华新字典》;法汉双语词典;选词特征;法汉双语词典

【中图分类号】H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214-03

【本文著录格式】沈斐斐.《法华新字典》初探[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214-216.

基金项目:浙江外国语学院2019年度校科研项目“‘法华新字典研究”。

引言

191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陆伯鸿、岳翼如、陈祖良、潘本周、徐球、宋善良、沉志高、庄振声、徐宝琛9人编译的《法华新字典》。字典以法国拉鲁斯字典为蓝本,耗时5年,专为国人学习法语而编著。作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由国人编译出版的法汉双语词典,《法华新字典》开启了中国自行编撰并出版法汉双语词典的新时代,在中国双语词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法华新字典》1910年初版,曾多次再版,体现了其学术价值。

一、《法华新字典》介绍

《法华新字典》(1912年再版)大8开本,共621页。字典每页共两列。每列词条由词目及词目翻译组成,偶有词目相关词组或法语解释。字典首页用法语和中文标注作品名、出版社。标题页之后类似引言,介绍了字典作者、创作年代及创作背景。作者表达了2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外汉双语词典的需求:“习文学不可无字典。初习外国文尤不可无与本国文对照之。[……]惟法文尚付缺如”。编译者明确表达了当时中国社会汉法、法汉双语词典的缺失。其后为正文与附录。

《法华新字典》词目为法语单词,收录从字母“A”到“Z”26个字母相关词目,共计28908个。词目按照法语字母顺序排列。

二、相关词目简析

《法华新字典》收入了部分与中国相关词目。根据编撰者给出的翻译,字典共计收入与中国、中国文化相关词目32个,涉及宗教、地名、动植物名、度量衡、物产及制度等方面。收入词目如下:

中国地名词目3个:

“Mandchourie 满洲”“Nankin 南京”“Pékin 北京”。

明清时期中国两个行政首都在外国人士中知名度较高:北京和南京。明朝曾定都南京。清政府由满洲人建立,建都北京。对中国学者来说,了解这三个地名的法语表述有助于阅读法语文献以及与法国人交流。

中国宗教相关词目10个:

中国物品名词目5个:

“chinoiserie中国之饰物,中国玩具,奇怪之事”“jonque中国海船,沙船,中国帆船”“patissoie 中国所织之绸绢”“potiche瓷瓶(中国及日本的)”“sapèque中国及印度小铜钱”。

“chinoiserie”一词的出现表明法国汉学的兴起。中国瓷器早在18世纪就已普及法国,其他物品如丝织品、地毯等手工艺品在法国也甚为畅销。中国特色物品名词的法语表达有助于开展外交事务。

中国语言相关词目6个:

“mandarin中国官,官话”“mandarin官的,官话的”“sino中国的”“sinologie中国语学”“sinologique中国语的,学中国语的”“sinologue 中国语学者”。

法语称中国官员“mandarin”,而其所讲的语言,即官话,也为“mandarin”。“sino-”作为法语中的一个前缀,表示“与中国相关的”。“sinologie”一词表示“汉学,中国问题研究”,由此衍生出“sinologue汉学家”“sinologique”等相关词汇。

中国制度及称呼相关词目6个:

《chinois, oise支那的,中国的;支那人,中国人,中国话》《Huns匈奴》《mandarinat华官之职》《mandarinisme中国举业考试法》《Mandchou,e 满洲人,满洲的》《Tartares 北番人,鞑人》。

法国人区分“中国人”“满洲人”及“北番人”,可见其对当时的中国人口构成、民族文化等方面已有深入了解。

中国度量衡相关词目1个:

居住生活在中国境内的法国侨民需要了解中国日常生活相关名词表达,而钱币、度量衡相关词汇是生活的必备词。在词目翻译方面,编译者将其与法国钱币进行比较,使中国读者在了解法语表达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两者间的关系。

中国动植物名词目2个:

“Badiane,茴香树,中国日本之植物名”“yack中国产水牛之一种(尾如马的)”。

三、字典词条例句解读

四、结语

《法华新字典》编译者在法国拉鲁斯字典基础上,根据中国文化特色,对原法语字典进行了删减和修改,加入了一些与中国地名、制度、宗教、物品等相关词目。在例句表达上,陆伯鸿等编译者更是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将法语原版中的一些欧洲专有名词用中国地名来替代。一方面有利于中国读者理解句意,方便记忆;另一方面,也让中国读者了解到中国地名的法语表达。此外,一些中国特有的称谓、制度、作物名等也被列入词条例句中,例如“limpératrice douairière,皇太后”“Le tao-tai de Changhai 上海道台”等。《法华新字典》并不是简单的法国拉鲁斯字典的汉语版译本,而是一本结合中国特色和时代背景,针对中国人学习法语需求而编撰的一部近代法汉双语字典。

参考文献:

[1]陆伯鸿.法华新字典[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2.

[2]杨慧玲.世界汉外双语词典史的缘起[J].辞书研究,2011(3):164-177.

[3]张芝联.中国面向世界 中法友誼的历史见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4]Pierre Larousse,Dictionnaire complet illustré[M].Paris:Larousse,1889.

作者简介:沈斐斐(1985-),女,汉族,浙江杭州人,讲师,博士,浙江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为汉法双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