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代博物馆利用数字化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提升传统博物馆的数字化功能,并创建文物藏品数据库。博物馆网络之间信息的收集、管理、开发和使用,优化和整合内部资源,并与外部系统联动是智慧博物馆前沿化发展的趋势。通过文物藏品数据库整合手段可实现对文化遗产和藏品的客观、完整的系统化存档,实现真实有效的永久保存与展示利用。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整合正在成为智慧博物馆建设的重要手段,为博物馆的智能化搭建共享平台。
【关键词】智慧博物馆;藏品数据库;文物藏品;文博工作
【中图分类号】G2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1-190-03
【本文著录格式】秦惟跃.浅谈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在智慧博物馆建设中的必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1):190-192.
藏品是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础,藏品的管理、研究与其负载文化的传播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使命与任务,也是文博界同仁多年来一直研究、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及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的探讨,全面展望未来智慧博物馆建设前景。
一、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核心
智慧博物馆就是在博物馆信息化建设中加入大数据、云平台、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使博物馆更智能化。而博物馆的信息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按陈红京老师的认为,就是包括信息网络建设、藏品数据库建设、藏品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系统、展示信息系统、网站建设、其他应用信息系统建设等。[1]
而数据库是一种用计算机管理数据的方法,主要研究数据怎么进行分类、存储、检索、更新、维护等。20世纪60年代,人们引入数据库技术后,该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各领域都开始运用数据库来存储、操作、检索各类数据。博物馆也引入数据库技术,利用数据库技术对藏品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替代传统藏品卡片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藏品信息的管理力度。 藏品信息管理也成为了博物馆工作中的重点,藏品数据库的建立,最终可为大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网络了解文物藏品资源。同时,为智慧博物馆的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指明了方向。
另外,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面积巨大,历史悠久,灿烂的文明在此过程中产生,这些文明被作为物质而继承。我国有许多博物馆,文化资源量很大,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大量资源和人力。通过建立文物藏品数据库,可以增强博物馆的宏观保护能力,并减少数据断代丢失的发生。[2]通过建立藏品数据库平台,我们可以监控文物材料的保存和展示状态,并通过监控该平台,可以实现对博物馆中所保存的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利用人力资源以外的高科技数据分析、监控和管理等手段,形成大规模的多重预防和保险,文物藏品数据库提供的平台保护效果是人力所达不到的,文物藏品数据库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方法,管理文化對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馆藏资料数据库平台,可以有效揭示文物收藏的内在价值,并缩短文物数据的整理时间。在此过程中,文物藏品的收集管理可利用数字化技术,收集文物的标志、符号等相关信息。这样可以及时有效地收集文物,以确保文物信息的完整性,推动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除此之外,建立地方文物藏品数据库是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必需的重要内容,公共文化服务是博物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物藏品数据库将为服务的构建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持。
文物藏品数据库为智慧博物馆收集地区文化的藏品提供支持平台,从而研究人员可以对博物馆的文物进行多角度、多维和多阶段的价值探索,进而发掘文物展品的内在价值。总而言之,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可以延续文化遗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推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因而,我们应该将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的建设提到智慧博物馆的核心建设上来。
二、地区文物藏品数字化实现方式
数字化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可以追溯到1990年。美国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等西方博物馆于二十世纪末就启动了数字保存项目,扩大了数字技术的应用范围。到目前为止,国内博物馆藏的数字化进程已经进行了20多年,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总概况地区文物藏品数字化实现方式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文物藏品的数据通过先进的工具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从而记录了不同文化物品的详细信息。它包括必要的摄影和视频信息,例如角色介绍、物体来源、发现过程、历史寿命和组成形态。将所有数据库与该地区文化收藏的数字化和存储相结合,以建立一个全面的数据库。文物藏品数据库可方便地存储和传输有关文化物品的信息,也可用于研究人员的研究、参考和学习。在对传统文化产品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寻找中心和去中心化的材料,避免多次对文物进行观察和测量。这很可能会破坏文物的保存完整性。数据库的建立和开放使研究人员能够快速直接地获得准确而完整的信息,从而简化了研究过程,同时避免了对文物的二次损坏。
数据库的收集管理系统可用于增强安全性,方便对文物的管理和检索等。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以及博物馆的展览、教育是服务群众功能的表现。其次,该数据库可以为专业人员提供交流的空间。如果将本地藏品数字化平台的数据库集成到每个地区,再由每个地区集成到国家,则搜索范围就非常广泛,这使您无须外出即可参观。除此之外,还可共享博物馆的数据资源,以建立国家级的馆藏数据库和管理系统。
(二)通过藏品数字化技术支持可以在博物馆举办更高质量的展览。博物馆从藏品数据库中的数字化平台获得有关信息后,便可以通过数据分析,环境模拟为展览搭建平台,用于管理展览环境。例如,对于各种文物的特性,模拟最有利的环境来保护该文物,进行保护箱的实际密封处理,空间的真空处理。曝光、温度和湿度控制以及亮度控制,协调和延缓文物的自然老化,达到保护文物的目的。
(三)文物藏品数字化建设,可实现对所有馆藏文物的信息录入,做到文物的类别、朝代精准分类,以便于后期面对公众开放的查阅便捷性。其次是面向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数据库管理后台。数据库一旦建成后,工作人员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管理诸如文物借调、藏品信息登记等各项功能。未来还提供了三维接口、物联网接口,为将来新时代便捷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基础。同时,也可以为博物馆建立一个稳定、可靠的云服务器环境。云服务器环境相对于本地服务器,在安全性、稳定性、便捷性、成本等方面有着诸多优势,有了云服务器环境,将为文物藏品数字化实现稳定持续地运行,为公众、为文物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可以改变文物展示的手段
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可结合运用大数据、云平台、云计算等现代高科技技术,活化文物展示的多样化手段,使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更智能。[3]
(一)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可促进网上虚拟游览系统的建设
当前,在线虚拟博展系统主要通过以下不同方式来实现:360度全景展示。博物馆外和博物馆内的展览通过虚拟漫游出现在网络平台上,使观众有一种临场感,使得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参观整个博物馆。这项技术以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超越时间、空间以及博物馆和展览管理区的界限,提供有形的文化对象和展览资源。也避免了博物馆在环境、地理区域和资源分配的局限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博物馆科学研究和科学传播的教学功能。文物藏品数据库还可对接3D展示技术,该技术允许公众通过数字多媒体功能(例如拖动,缩放)更详细、直观地浏览展览对象。文化馆藏数据库的数据收集,可通过后期处理,将精致的3D文化模型展现在公众面前。
(二)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可对接文物数字展示平台
通过现代网络的科学技术手段,如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传播文物的数字信息。这个过程便需要文物藏品数据库联合移动终端平台和博物馆,增强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最新技术。数字化意味着将大量复杂多样的信息转换为可量化的数字和数据,将这些数字和数据转换为对应的数据模型,进而转换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然后将其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库的录入。文物藏品数据库的建立使我们可以对人类在社会发展中留下的文物进行跨越历史价值的探索。
数字化世界是虚拟的,通过现代高科技技术创造出和原型一模一样的效果,再加上人机交互感应,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用传统的方式对文物进行复制,制作过程复杂并且需要人力成本。然而,利用数字化技术就可以达到虚拟欣赏的效果,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复制,和原本物体没什么区别,成本低廉。博物馆珍贵的文物,在建立文物藏品数据库后便可以通过网络就能实现资源共享,人们随时随地便可以欣赏。
同样,文物藏品数据库在文物展示上的优势具体表现为:(1)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进行数据转化。我们可以随时用手机及其他数字摄影仪器把图文声像转为数据信息,不再需要冲洗照片进行留存。(2)可以快速方便地对数字信息进行查重、合并、索引等操作。在对传统文件的修改调整,非常麻烦,并且费时费力,利用藏品数据库数字化整合技术,就能快速地进行调整修改,形成元数据仓储。(3)可以高速便捷地进行网络传输,实现资源共享。(4)可以检索并调用信息资料。(5)文物藏品数据库可以提供数字化检索平台,运用数据传输设备,快速、方便地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四、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与智慧虚拟博物馆的功能性结合
虚拟博物馆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线观看展览的需求。博物馆从实体展览到在线展览,不断突破与游客之间的时空边界。在保存展览的同时,即使真正的展览消失了,仍然在线存在虚拟展览。智慧虚拟博物馆的便捷性还在于可以随时访问,摆脱时间的限制。同时,虚拟博物馆的地域可以更广泛,并且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平台可以展览比实物展览更多的藏品,并且内容也可以大大扩展。同时,虚拟漫游使增强类似于现实的技术,增强观看者的沉浸感以及提供临场感成为可能。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激增,从传统的有线电脑终端到无线网络上的移动终端的过渡已经迅速发展并改变了信息社会。通过加入无线互联网技术,虚拟博物馆有机会促进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的数字化和计算机化进程。在使用中,文物藏品数据库扫描技术可能会超过时间限制,GPS定位可以提供实时导航和控制,而3D建模和自动成像系统可以启用数字记录。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实际技术超越时空的边界,并且可以通过使用手机进行扫描与三维文物模型进行交互,还可以拍摄具有文化特色的照片。当前,我国许多博物馆已经在本馆中集成了自己的文物数据库,并且通过数据集成,使人们可以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参观博物馆。
当今的智能移动设备可与增强的现实生活技术相结合,可以增强现实世界的技术,并突破常规计算机成像设备的界限,以确保人机交互的方便快捷。同时,它扩展了产品的当前功能,使其变得既方便又有趣。地区文物藏品数据库可提供大数据平台,例如每次您走进博物馆并看到自己喜欢的物品时,可以使用手机进行扫描,平台将提供图像,声音和视频的演示。同时,也可以显示相同或相似文物给您进行选择观看。在这个过程中,使得人们可以了解有关展品的详细信息及相同或相似文物的更多信息。这便是地区藏品数据库这个大数据平台为大家提供的有效获取和学习了解展品信息的手段,这将博物馆的教育性和科普性发挥到极致。
通过继承和弘扬本地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为当地的文化和经济建设服务是博物馆的内在职能。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4]除了提供信息和将信息传递给大众之外,其社会使命是维护、继承和发扬本区域文化,这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尤其重要。地区独特的文化反映了区域政策、经济、文化、气候和人类的发展与变。博物馆建立地区博物馆馆藏数据库,在研究、继承和发扬当地文化,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以及做政治决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基于地域文化的博物馆,开发其独特的信息服务,是公众博物馆现代化发展创新的一项新举措。
五、总结
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提高的背景下,我们强调健全合理的文物收藏管理机制,重视文物藏品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完备的管理标准。但是,建立文物管理的标准化信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与时俱进。现有的文物保护管理部门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并且在开发自己的文物管理系统时,必须提高硬件功能。智慧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数据库建设,使得博物馆保护文物更加智慧,管理手段更加智慧,服务观众更加智慧。但是在博物馆数据库同样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库端口、标准名称、数据格式等没有固定的标准与格式。因此,相关部门应该牵头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统一数据库端口,统一数据库中名称,统一数据库中数据格式。
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文化教育机构。除了提供信息和將信息传递给大众之外,其社会使命是维护、继承和启发文化,这在数字时代尤为重要。博物馆特殊信息服务是一项为现代博物馆开发创新服务的新举措。区域博物馆数据库的建立和独特信息服务的发展是博物馆传统的低层被动服务向主动知识增强服务的转化的体现,这是一种变化,也是发展数字博物馆的需求。
滴水成溪,溪水成河,河水成海。前期先以省为单位把各地区的数据库进行汇总,最后再把省一级的汇总到国家,这样就形成了国家文物藏品的大数据。可以说,文物藏品数据库影响下的智慧博物馆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必然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方向,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王龙.民族博物馆藏品信息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2]张芯语.数字化建设下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智慧保护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9(4):110-111.
[3]刘铭威.从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看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性[N].中国文物报,2018-09-26(3).
[4]吴红波.博物馆:从“单打独斗”到合作共赢[J].文物世界,2018(3):67-69.
作者简介:秦惟跃(1976-),男,汉族,云南昆明,大学本科,文博馆员,任职昆明市博物馆。研究方向为博物馆宣传教育及博物馆数字化、智慧化等相关新技术的实践运用及理论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