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华超
疫情期间,正值2020年初,也是年度审计工作开展的期间。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审计工作量本就十分大,再加上由于延迟复工以及隔离措施的实施,各项工作被积压在一起。另外,某慈善机构在抗疫期间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行为被曝光后,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于这些抗疫举措的审计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本次疫情对于中国整个审计行业,包括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以及组织的内部审计,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传统的审计工作基本以现场审计为主,无论是对相关人员的询问,还是对于存货等的盘查,或是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都是以现场审计的形式进行的。而在今年,疫情的侵扰使得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难上加难,直接影响到了审计效率。从传统的角度看,现场审计是整个审计程序的主体,对于很多事项的核查都是以现场审计的形式进行的。而现场审计工作受阻,将会直接导致审计工作难以开展。
由于现场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审计人员无法亲自到现场获得最直接的审计证据,取而代之的是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发送过来的经过处理的电子件、扫描件。这些资料很容易受到修改,其质量更是无人能够保证。若无数字化审计技术的支持,以传统审计的工作思路来看,应对该种情况只有两种举措,一是以这些可能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资料为依据,出具存在质量隐患的审计报告;而是等疫情结束后,再逐一对这些资料进行核实。前者会对审计质量产生影响,后者又大大降低了审计效率。
可见,在本次疫情中,传统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传统审计技术向数字化审计技术进行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数字化审计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要求,以数据信息为对象、以数据分析为手段、以数据资料为基础,综合应用系统审计技术、数据分析等多种工具,对运营与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充分采集与客观分析,最终实现审计目标,形成审计报告的全过程。
1、数据收集
审计人员采集的数据除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运营数据之外,还包括其他任何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非数字的信息。再进行数据收集之前,为了保证采集到的数据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审计人员需要对于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系统、信息系统进行控制测试。
2、数据整理与信息转换
审计人员初步收集的数据只是未经整理的、杂乱无序的原始数据。数据整理过程就是将这些数据进行筛选、清理与排序,最终整理成为规范的、有逻辑的数据形式。对于审计数据的前期整理越清晰,审计师在后面分析数据时越是省力、高效。
3、数据管理
数据管理主要是对审计人员的保密性作出要求。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以及转换后,审计人员应当妥善保管这些数据,利用固件或云空间储存数据,防止数据泄露。
4、数据审计
该阶段是数字化审计的核心阶段,在该阶段中,通过数据分析、模型构建、中间表编制以及平衡检验四4个步骤,对于被审计单位在运营阶段存在的数据异常以及潜在风险进行全方位评估。
首先,审计人员对比事先准备的行业标准表,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基本分析,从而对审计数据进行初步判断,选择后续工作所需的模型种类及中间表。
接着,审计人员根据初步分析结果,审计人员要建立合适的分析模型,并对于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实时监督,如果出现问题或者分析模型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应当及时调整。
然后,通过分析模型得出的数据只是一个中间信息,想要通过这些数据得出审计结论,审计人员还应当建立中间表,数据中间表必须有着覆盖范围广、转换准确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最终的审计结论。
最后,为了验证所建立的中间表是否准确可靠,可以通过数据间的平衡关系进行检验,常见的平衡关系包括收支平衡、资金平衡以及分配平衡等。
5、生成审计结果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审计人员利用得出的审计结论生成审计结果。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可以抽样审计结论进行适当的测试程序。
相比于传统的审计技术,数字化审计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
1、技术方法先进
数字化审计的实施建立在科学、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与具备与之相比配能力的IT人才的基础上。在当今社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年初的疫情中,各行各业都遭遇了极大的危机。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审计技术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而数字化审计却有着科学性强、适应性好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现场审计工作的进行,并且尽量降低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完美地适应了新的形势与变化。
2、抽样方法客观
疫情期间,审计工作十分庞大,因此,需要审计人员进行抽样审计。在审计过程中,抽样方法分为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统计抽样对于样本的选择是完全随机的,其客观性较强,且能准确测量审计风险。以便审计人员提前应对;而非统计抽样在选择样本时基本依靠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其客观性较弱,且审计人员也无法准确衡量抽样风险。在传统的审计技术中,由于缺少相关的技术支持,审计人员在进行抽样时多依靠自身的主观判断,很有可能会产生较高的审计风险。但如果运用数字化审计技术后,所有的抽样过程均由计算机完成,不掺杂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数据量较小或有关重大事项),数字化审计是以全量数据为基础的,可以实现抽样过程的“零主观”,对于审计质量有了很好的保证。
3、审计证据科学
科学的审计证据,不仅仅在于上述的客观、误差小的抽样数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业务运营系统正常、审计人员所建立的分析模型恰当,那么审计证据基本能够反映出被审计单位的真实情况。在传统审计中,审计人员所获取审计证据的途径一般都是通过向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负责人员要求,再由其获得同意后交给审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审计资料已不再是最为直接的一手资料,很有可能失去了其真实性。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审计人员无法在现场观察审计资料是如何形成的,而是通过电脑接收,其科学性更是大打折扣。但数字化审计技术的应用,允许审计人员获得权限后直接登陆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系统,获取最为直接的信息,确保审计资料不会被“再加工”,保证了审计证据的科学性。
4、审计过程高效
高效率的审计过程,主要包括审计质量高与审计耗时短两个方面。传统的审计一般都是按照政府相关规定或组织内部的审计章程定期开展的,其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且由于传统技术的相对落后,耗时、耗力,审计效果还不明显。但数字化审计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信息系统的实时监督,让审计工作变成了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通过实时审计以及客观的抽样、科学的审计证据提高审计效率及效果,最终促进了审计目标的实现。
数字化审计需要很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作为支撑,在信息技术水平并未高度发达的今天,应用数字化审计技术仍存在以下局限:
1、原始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
尽管审计人员可以直接从信息系统中获取相关资料,防止这些数据信息在传输的途中被篡改,但如果这些数据在原始录入的情况下就与实际不符,那么由于审计人员过度信赖信息系统中的资料,不会对于这些原始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考究,很容易在源头上出现问题。
2、传统审计观念难以转变
一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的限制,根本不会开发应用信息系统,仍以传统的模式经营组织,审计人员无法应用数字化审计技术;另一方面,很多审计机构出于培训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不会为审计人员提供IT技术方面的培训,审计人员的思维模式仍较传统,缺乏必要的数字化审计能力,使得数字化审计难以开展。
3、审计人员素质要求提高
目前,尽管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政府在招聘审计人员时越来越倾向于“复合性”的审计人才。但就整个审计行业来看,大多数审计人员是财务、审计等专业出身,并不具备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基础。再加上数字化审计技术对于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极高,相对于传统审计方法而言,掌握该方面技能的成本很大,导致审计人员很难对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分析,并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从而影响到审计经济监督防控职能的发挥。
4、审计资料泄露风险高
在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只需要妥善保管相关资料、数据,基本不会存在审计数据泄露的风险。而应用数字化审计技术后,所有的信息资料都是通过被审计单位与审计主体之间的网络进行传输的。如果双方中的某一方网络出现问题或被黑客侵入信息系统,都会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
5、缺少相关行业标准
传统审计模式已具备极其丰富的法律规范进行约束。对于政府审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对于CPA审计,有《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对于内部审计,也有《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等。这些大都对于传统审计技术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关于数字化审计,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并不相同,有的企业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字化信息系统,有的企业仍停留于探索阶段,对于数字化审计缺少一项明确的规定约束,使得整个审计行业的数字化水平很难得到统一发展。
1、加强信息系统建设
想要保障审计技术的顺利转型,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是基础。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应当逐步搭建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系统来提高组织的运营效率;对于政府审计部门或者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应当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2、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应用数字化审计技术的核心。审计部门在构建审计人才队伍时,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一方面,在向外部招聘审计新人时,不应再将目光局限于财会专业背景的应聘者身上,而要注重具备IT信息系统等其他专业背景的应聘者。另一方面,应当定期有组织地在内部举办关于数字化审计的相关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数字化审计水平。
3、统一行业规范,加强监管
为了使数字化审计得到迅速发展以及确保其实施过程中的规范性,政府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职业准则,给数字化审计作出统一的约束标准。另外,还要加强对于数字化网络环境的监管,为审计信息的安全提供保证,防止审计资料的泄露。
时代在发展,审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很明显,传统的审计技术已无法满足审计工作的高效完成。尽管目前在某些组织或某些行业内部,数字化审计技术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离数字化审计技术的成熟还有很长一段道路。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健全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创新方法、加强培训、打造一支思想先进、业务扎实、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才能在企业真正践行数字化审计。
另外,数字化审计模式并不是万能的,其依旧存在着多多少少的局限性,有些不足之处由其工作特性决定,很难被弥补。因此,数字化审计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审计技术,它只是对于传统审计模式的一个补充与促进。
只有认识到以上两点,正确看待数字化审计与传统审计技术的关系,才能将其完美应用于审计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