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平,闻 瑛,周海燕,杨 磊,袁 磊
(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江苏 太仓 215400)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常见多发老年性疾病,脑血流灌注障碍导致脑组织局部缺血,患者恢复期常遗留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CI恢复期的治疗十分必要[1]。本研究用补阳还五汤辅治CI恢复期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90例,均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C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69±7.52)岁;病程43~115d,平均(76.19±15.29)d;病变部位为基底节25例,中脑5例,小脑9例,颞叶5例,脑干6例。对照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6~75岁,平均(58.72±7.58)岁;病程48~116d,平均(76.23±15.24)d;病变部位为基底节23例,中脑7例,小脑5例,颞叶5例,脑干5例。两组CI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诊断标准。首次发病,CT或MRI确诊为CI,处于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无意识障碍,且有一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中医参考《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不清;次症为口舌歪斜,手足肿胀,眩晕耳鸣,气短乏力;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小于等于80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出血;②伴有恶性高血压;③伴有免疫功能缺陷,合并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疾病;④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⑤不属于气虚血瘀证;⑥非首次发病且有严重症状;⑦依从性差,精神病,对所用药物过敏。
两组均用常规治疗。根据病情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降低颅内压、调节电解质紊乱和血脂等治疗。拜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100mg,每日1次,口服;合并高血脂加服辛伐他丁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0366)40mg,每日1次,晚间顿服。连续治疗2个月。
研究组加用补阳还五汤。药用黄芪60~150g,当归尾10g,地龙10g,赤芍12g,桃仁10g,川芎6g,红花6g,丹参15g。肢体功能障碍加葛根30g,怀牛膝12g;血压高加牡蛎30g,钩藤10g;口眼歪斜加僵蚕12g,白附子10g;肢体麻木加鸡血藤30g;大便干结加大黄6g(后下),水煎400mL,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2个月。
两组均嘱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质量、戒烟、限酒。
神经功能和中医证候积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估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Neurological Impairment Assessment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分为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忽视共11项,分值为0~42分,得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越好。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对中医证候积分进行评分,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偏身麻木、面色㿠白、气短乏力等按照由无至重度分别为0、2、4、6分,舌、脉不计分。
运动功能和预后。
采用Fugl-Meyer测评法(Fugl-Meyer Evaluation Method,FMA)评价上肢功能,分值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运动障碍越轻。
采用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预后,0~3分为无或轻度残障,预后较好;4~6分为严重障碍或死亡,预后不良。
用SPSS22.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NIHSS评分疗效标准。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3%。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不足17%或增多不足18%。恶化:NIHSS增多18%以上。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10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中医证候减少小于30%。
两组NIHSS评分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疗效比较 例(%)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和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NIHSS评分 中医证候积分研究组 45 治疗前 11.24±2.53 23.47±4.26治疗后 4.81±1.89*△ 12.18±2.13*△对照组 45 治疗前 11.20±2.57 23.50±4.23治疗后 9.37±1.18* 15.29±2.50*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预后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预后比较 (分,±s )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预后比较 (分,±s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FMA mRS研究组 45 治疗前 43.09±10.27 3.70±0.68治疗后 65.23±12.86*△ 2.63±0.54*△对照组 45 治疗前 42.78±10.31 3.69±0.64治疗后 62.46±12.79* 3.21±0.49*
CI发病率逐渐增高,且趋于年轻化。CI是脑部供血障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缺血性坏死。80%以上遗留残疾症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恢复期进行有效的治疗可改善症状。
CI属中医“中风”、“卒中”范畴。中风病因较多,但多为因虚致瘀。《医林改错》谓:“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为瘀”。在气血亏虚,脏腑虚弱的基础上,风火痰瘀导致脏腑失调、脑脉痹阻。因此,治当补益气血,化瘀通络。临床发现CI恢复期气虚血瘀,病机为瘀血阻络[5]。补阳还五汤源至《医林改错》,方中黄芪补益元气,当归尾、赤芍、川芎、桃仁活血祛瘀,地龙疏通血脉,丹参、红花活血通络。诸药合用,共奏补气活血和经畅络通之效[6]。现代药理发现黄芪重用扩张血管,改善颅内微循环,提高脑组织耐缺血缺氧的能力,保护缺血缺氧的脑组织;黄芪重硒元素抑制自由基损伤组织,清除自由基,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当归尾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7-8]。地龙软化颅内血管,激活纤溶蛋白酶促进血栓溶解。川芎是钙离子拮抗剂,扩张颅内微血管,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改善颅内的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调节血小板的功能,抗凝血。赤芍、桃仁改善颅内微循环,防止纤维组织增生,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免疫,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红花中黄色素降低全血的黏稠度,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脑神经。丹参酮扩张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脑组织血流量,促进脑细胞再生改善脑神经。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抑制二磷酸腺苷介导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溶解,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微循环;降低CI全血的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度凝聚状态[9]。
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辅治CI气虚血瘀证疗效较好,可提高神经功能,改善中医证候,改善运动功能,预后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