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修群,罗庆涛
(重庆市永川区仙龙镇卫生院,重庆 402187)
偏头痛是临床较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是由遗传、内分泌和代谢、饮食与精神等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笔者用偏首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共67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16~66岁;病程3个月~13年;无先兆偏头痛26例,有先兆偏头痛7例。对照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16~65岁;病程3个月~12年;无先兆偏头痛25例,有先兆偏头痛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参照国际头痛协会(IHS)制定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偏头痛诊断标准(2004年第2版),并结合神经系统检查及头颅CT、脑电图确诊。①有先兆偏头痛:至少有2次发作,至少有下列4项中的3项。a.有1种或多种完全可逆转的先兆症状,表现为可明确定位于大脑皮层和/或脑干的局灶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症状;b.至少有1种先兆症状逐渐发生,持续时间超过4min,(通常为5~20min),或者有2种以上先兆症状连续发生;c.先兆症状持续时间通常少于60min,如果先兆症状超过1种,症状持续时间则相应增加;d.头痛、恶心和/或畏光在先兆之后发生,间隔时间少于60min,头痛常持续4~72h(头痛可在先兆之前或与先兆同时发生)。②无先兆偏头痛:至少发作5次,头痛发作持续4~72h,小于15岁的儿童,头痛发作持续2~48h,头痛至少具有下列特点中的2点。a.局限于单侧;b.搏动性痛;c.程度为中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d.因上楼梯或其他类似日常躯体活动而加重。头痛期至少具有下列中1项:a.恶心和/或呕吐;b.畏光和怕声。③有反复、突然发作的头痛史,表现为一侧或两侧头痛为特征。④病史长,发作间歇期间如常人。
排除标准:脑内器质性病变,其他系统疾病所致的头痛及偏头痛。
治疗组予以偏首止痛汤(自拟)治疗。药用北细辛10g(先煎30min),柴胡24g,黄芩24g,吴茱萸6g,肉桂6g,川芎15g,杭菊20g,白芷15g,荆芥穗15g,藁本15g,柴葛根20g,茺蔚子20g,女贞子20g,山茱萸20g,黄柏20g,砂仁10g,甘草10g。面部及眼睑抽动加栝楼根20g,白蒺藜15g,全蝎10g,蜈蚣2条(保留头足);肝胆火扰、肝阳上亢加川木通15g,水牛角10g(先煎30min),石决明30g,钩藤30g;虚烦懊憹、恶心呕吐加淡豆豉15g,竹茹30g,山栀30g,生姜10g;五心烦热加地骨皮30g,牡丹皮15g,鳖甲10g,知母15g;气虚乏力加党参15g,黄芪20g;情志抑郁加木香15g,郁金15g;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质暗紫加丹参20g,檀香10g,石菖蒲10g,延胡索10g。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饭前半小时温服。
对照组: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悦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226,规格每支5mL,每支含有银杏叶提取物17.5mg,其中银杏黄酮苷4.2mg)5支兑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输液250mL中,静脉滴注,日1次;天麻素注射液(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64392)0.6g,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稀释后静脉滴注,日1次。伴有恶心、呕吐时用止吐和促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每次5~10mg,日3次)、多潘立酮(每次10mg,日3次)。
两组疗程均为15天,并随访6个月。
临床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疼痛发作次数减少2/3以上,疼痛发作间歇期延长2倍以上,疼痛持续时间缩短2/3以上。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减轻,疼痛发作次数减少不足2/3,疼痛发作间隔时间延长1倍以上,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头痛症状无减轻或加重。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主要由神经元特别是下丘脑神经功能失调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认为,手三阳经止于头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部,手三阳与足三阳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其人体十二经络、奇经八脉和五脏精华之血及六腑清阳之气皆会聚于头部,且头部有几十个重要穴位,诸多疾病均是从头部开始出现症状。肝肾阴亏,虚风内动是引起偏头痛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平素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感上犯头部,导致体内的清阳之气受到阻力,从而导致气血不畅以致偏头痛。精神经常紧张忧郁,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也会引起偏头痛。而恼怒太过,气郁化火,导致肝阴被耗,从而影响清阳之气,亦导致偏头痛。
偏首止痛汤方中柴胡、黄芩升清降浊、解郁退热、调和表里、和解少阳,偏头痛常发作于头部一侧或两侧,此为少阳经络循走之处,故两药合用能使肝胆气机调畅,内蕴郁热得消。荆芥穗长于祛风解表。柴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通经活络。北细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为头痛要药。藁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常用于风寒表证、巅顶疼痛、风湿痹痛。吴茱萸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本经》谓其“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笔者还从《伤寒论》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和《丹溪心法》用吴茱萸、黄连组成的左金丸治疗吐泻,从中受到启发,认为吴茱萸具有升清降浊双向调节功能,对偏头痛亦有较佳疗效。肉桂散寒止痛、温补肾阳、温中逐寒、宣导血脉,其性守而不走,助“命门之火”纳气归肾、引火归元,并扩张血管,达到缓解偏头痛的效果。川芎行气开瘀,活血止痛。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杭菊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女贞子滋补肝肾、补血祛风,药理实验证明能扩张外周血管。茺蔚子补益肝肾、疏风活血、益精养血,治疗头晕胀痛疗效颇佳。山茱萸补益肝肾、涩精止汗,常治肝肾不足、遗精盗汗之症,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得木气最厚,收涩之中兼具条畅之性,又能熄内风,常用治肝虚而见风动者,每获良效”。黄柏、砂仁、甘草三药合用为封髓丹,出自清代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谓其“此一方不可轻视,余常亲身阅历,能治一切虚火上冲……”,《医宗金鉴》赞其“为固精之要药”,功用为纳气归肾,潜阳息风。诸药合用,共奏祛风通络、活血止痛、养肝固肾之效,对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增加脑血流量有良好作用。
偏首止痛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