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正,杨 静,周鑫斌
(西南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6)
长江上游地区是我国柑橘优势产区,柑橘是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随着近年来柑橘经济效益增加,橘农盲目追求高产出、高收益,过量施肥现象较为普遍。大样本调查发现,重庆、四川柑橘园施磷(P2O5)量较高,分别为367.8 kg/hm2、397.5 kg/hm2[1-2];且磷肥分配不合理,以春季(3 月)和夏季(6—7 月)施肥为主,导致柑橘磷供需的时间错位。大量磷肥采用撒施的方式,导致橘园表层土壤积累了大量固定态磷,表层土壤w(有效磷)高达228.34 mg/kg,有效磷主要在0 ~10 cm土层中积累,占总积累量的76.78%[3]。长江上游集约化柑橘生产中磷肥投入远高于柑橘的磷需求,存在“三高一低”现象,即施磷量高、磷累积量高、磷环境风险高和磷肥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了应对以上问题,我国科研工作者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位高生等[4]得出,磷肥减量35%,琯溪蜜柚产量并没有降低,而且果实品质提高。纽荷尔脐橙推荐磷肥(P2O5)用量为0.41 ~0.46 kg/株[5]。橘园套种绿肥对提高橘园土壤磷有效性、降低面源污染和提高柑橘产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绿肥翻压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6]。光叶苕子还田可使化肥用量减少1/3,柑橘产量无显著降低[7]。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了磷肥固定和径流损失,提高了磷肥利用率。金柚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较常规栽培管理模式节省肥料34.4%[8]。
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柑橘最佳养分管理技术上,缺乏针对磷肥在土壤中固定阻控和难溶活化机制的施用技术。为此,笔者所在课题组结合多年来对长江上游柑橘园磷肥施用技术的研究成果,结合柑橘园土壤磷养分状况、树体磷营养需求特点,制定了长江上游柑橘园减磷增效技术规范,以期为长江上游柑橘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该技术规范规定了长江上游柑橘园磷肥减施增效施用方法、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的术语和定义等技术要求,适用于长江上游主要柑橘品种甜橙,宽皮柑橘类和杂柑类品种可参考使用。
下列文件对于该技术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DB50/T487—2012《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规程》,NY/T 394—2000《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NY/T 2624—2014《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DB510681/T04—2011《无公害农产品柑桔生产技术规程》。
磷肥统筹优化减量供应技术是建立在柑橘营养诊断施肥技术之上,具体参照DB50/T487—2012《柑橘营养诊断配方施肥技术规程》的营养诊断方法,采用柑橘园土壤、叶片磷素丰缺指标体系,判断柑橘园土壤和柑橘树体磷营养水平,确定磷肥施肥量。
3.1.1 柑橘园土壤、叶片磷素营养诊断标准
根据柑橘园土壤、叶片磷素营养检测数据,对照营养诊断标准,确定土壤、叶片磷素营养丰缺状况,分为缺乏(叶片w(磷)≤0.10%,土壤w(速效磷)≤15 mg/kg)、偏低(叶片w(磷)>0.10%~0.12%,土壤w(速效磷)>15 ~30 mg/kg)、正常(叶片w(磷)>0.12%~0.16%,土壤w(有效磷)>30 ~45 mg/kg)、偏高(叶片w(磷)>0.16%~0.30%,土壤w(有效磷)>45 ~60 mg/kg)、过量(叶片w(磷)>0.30%,土壤w(有效磷)>60 mg/kg)5 个等级水平。
3.1.2 柑橘磷肥推荐施用量
根据长期试验结果,长江上游柑橘的推荐施磷量参照表1执行。如果出现柑橘叶片营养和土壤速效磷相矛盾的检测结果,柑橘的推荐施肥量以叶片磷营养作为主要参考依据。氮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的用量依据DB50/T487—2012确定。
表1 柑橘不同产量水平下根据叶片和土壤磷营养丰缺状况的推荐施磷量
3.1.3 柑橘磷肥施用时期
柑橘全年施肥3 次,每次磷肥施用量如下:春季(萌芽肥或花前肥)磷肥施用量占全年的30%~40%;夏季磷肥(壮果肥)施用量占全年的20%~30%;秋冬季磷肥(采果肥)施用量占全年的30%~50%。
近年来,长江上游柑橘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微生物活性较低,土壤碳不足降低了土壤中解磷微生物活性,限制了土壤磷的生物转化。生产中建议通过有机物(有机肥或绿肥)或腐植酸类肥料增加土壤碳含量,增强微生物活性,调控土壤微生物量,达到有机碳与有机磷矿化、无机难溶性磷释放的协同作用。
柑橘园每667 m2施用符合有机肥标准(NY 525—2012)的农家肥2 ~4 m3。有机肥施用受限的山地橘园,可采用果园套种绿肥翻压的方法,具体如下:9 月至10 月上旬在降雨后土壤湿润的情况下,将绿肥种子均匀撒播于橘园行间,采用带状种植,绿肥品种以三叶草、黑麦草、苕子或矮秆豆科绿肥为主,以两行柑橘树的滴水线为界,在行间种植;在次年雨季刚结束,将绿肥植物收割后用于地面覆盖,8月至9月视草的生长状况,再喷1 ~2次除草剂;在采果前后,可结合扩穴改土,将草翻埋于土壤中,翻埋深度20 ~40 cm。施绿肥鲜草质量>30 t/hm2,则可以不施用其他有机肥。
磷肥采用条施或穴施的方法代替撒施局部施用,提高局部土壤磷供应强度,优化了柑橘根系分布和根系参数,改变了磷肥的生物有效性,提高了磷肥利用率。条施主要是在柑橘树南北或东西方向沿滴水线挖深度20 ~40 cm、宽度20 ~30 cm、长度10 ~30 cm的壕沟,用于集中施用磷肥。穴施的方法是在树冠滴水线上南北东西4个方向均匀挖3 ~4个直径20 ~40 cm、深度30 ~40 cm的穴,用于集中施用磷肥。条施或穴施磷肥可覆土至离地面约10 cm,下次施肥可以直接施入沟中或穴中后覆土,减少劳动量。局部集中施用磷肥主要是针对柑橘根系吸磷能力弱和磷肥易在土壤中固定而实施的,只需满足柑橘整个根系的25%~50%即可满足柑橘磷营养需求。条施和穴施磷肥时,同时混施入硫酸铵(N)10 kg/hm2进行根际调控,诱导根际酸化,可降低磷肥损失,同时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活化,从而促进柑橘磷吸收利用。
3.4.1 水肥一体化磷肥施用量
水肥一体化橘园磷肥施用量是常规施肥量的70%~80%,根据橘园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值,具体施肥量按表1用量的80%确定,滴灌施肥各生育期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如表2所示。
3.4.2 水肥一体化灌水定额
柑橘园各生育期灌水定额一般参考表2,也需根据不同土壤类型进行调整,以灌溉水浸透根系分布层土壤为度,中午如果柑橘叶片初现萎蔫状,即表示需要灌溉,灌溉宜少量多次,灌溉后土壤结合生草覆盖保墒效果更好。平地橘园雨季通过沟渠及时排水。
产量为2.25×104kg/hm2以下的橘园,氮肥(N)推荐施用量为225 ~375 kg/hm2,钾肥(K2O)推荐施用量为150 ~300 kg/hm2;产量为2.25×104~4.50×104kg/hm2的橘园,氮肥(N)推荐施用量为300 ~450 kg/hm2,钾肥(K2O)推荐施用量为225~375 kg/hm2;产量为4.5×104kg/hm2以上的橘园,氮肥(N) 推荐施用量为375 ~525 kg/hm2,钾肥(K2O)推荐施用量为300 ~450 kg/hm2。
修剪主要以疏大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为核心,参照DB510681/T04—2011 的原则进行。为了保证柑橘产量稳定、提高优质果率和保持树势,次年大结果的树,冬季适当短截修剪以减少花量,同时生理落果结束后,疏除无商品价值的果实。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和自身抵抗力,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基础上,辅以生物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特点,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技术,科学有效地控制病虫害。
在果实正常成熟,表现出本品种固有的品质特征(色泽、香味、风味和口感等)时适时分批采收。如需贮藏保鲜,可在八成熟时采收。根据市场需求,将采摘后的柑橘进行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需严格控制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