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县水稻二化螟及稻蓟马高效防治技术研究

2021-03-03 05:36李艳华张楚军王佳林胡双全
湖北植保 2021年1期
关键词:氯虫甲酰胺二化螟

王 玖 李 民 李艳华 张楚军 王佳林 胡双全

(崇阳县农业农村局 湖北崇阳 437500)

近年来,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和稻蓟马(Stenchaetothripsbiformis(Bagnall))发生为害加重,是崇阳县水稻生产上两种重要害虫,造成危害损失较大[1-2]。

为推进农药减施增效行动,同时简化施药方式,针对崇阳县水稻生产主要虫害,通过噻虫胺悬浮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氯虫苯甲酰胺进行苗期处理和大田防治开展试验研究,以期有效降低水稻虫害防治农药用量,节省用工成本,形成水稻虫害高效防治技术方案,从而进一步在我县大面积应用推广。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大田位于石城镇八一村,土壤肥沃,地力均匀,前茬油菜,栽培管理一致。试验田属壤土,有机质含量29.5%,pH值5.4,速效磷含量7.1ppm,速效氮含量82ppm,碱解氮含量86ppm。水稻品种为成两优1077(品种株型紧凑,茎杆粗壮,叶色浓绿,分蘖力强,中稻生育期137d),于2020年5月12日进行秧盘播种,6月3日移栽,株行距13.3cm×20cm(4×6寸)。大田底肥每667m2施48%(16-16-16)复合肥50kg,返青后,每667m2追施尿素12kg、氯化钾10kg。

1.2 试验药剂

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由富美实(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1.3 试验设计及方法

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处理移栽后大田面积为200m2,空白对照处理面积67m2,不设重复,具体设计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设置

1.4 试验方法

5月12日(播种当日)对处理1-3进行种子药剂处理:每kg催芽露白的种子用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15mL溶液(7mL噻虫胺兑8mL水)充分拌匀,摊晾25min后播种。

6月2日(移栽前1d)对处理1每秧盘用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mL剂量兑水喷淋药剂;处理2每秧盘用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0g剂量拌土撒施,并喷施适量水湿润以利于药剂吸收。

7月2日(本县第一代二化螟成虫高峰期为5月6日-11日,第二代二化螟成虫高峰期为7月1日-8日)对处理3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兑水喷雾防治一遍,7月12日同剂量再防治一遍。

处理4(空白对照)清水处理。

各处理用药当天均为晴天,试验期间最高温度35.6℃,最低温度18.2℃,平均气温23.7℃,平均相对湿度78.4%,降雨日数17d,累计雨量245.8mm。

1.5 调查统计方法

1.5.1 稻蓟马防效调查

秧苗期5月22日(种子药剂处理后10d)、5月27日(种子药剂处理后15d)、6月1日(种子药剂处理后20d)开展3次调查,每小区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点,每点0.1m2,调查小区叶片数及卷尖数,计算防治效果。

计算公式:

卷尖防治效果(%)=

1.5.2 水稻二化螟防效调查

处理1、处理2药后对第一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开展4次调查:6月22日(药后20d)、7月2日(药后30d)、7月12日(药后40d)、7月22日(药后50d)。

处理3药后对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开展4次调查:8月1日(药后20d)、8月11日(药后30d)、8月21日(药后40d)、8月31日(药后50d)。

每处理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点10丛,共50丛水稻,调查枯鞘数、枯心数或白穗数和活虫数,计算枯鞘率、枯心率或白穗率及活虫的防治效果。同时调查每处理所取水稻每丛的分蘖数,计算各处理平均数。

计算公式:

防治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稻蓟马防效调查结果

处理1、处量2、处理3药后10d对秧苗期稻蓟马的防效分别为90.82%、90.68%、90.78%;药后15d防效分别为84.66%、84.56%、84.40%;药后20d防效分别为78.01%、77.91%、78.59%。表明种子药剂处理后对秧苗期稻蓟马的防治效果较为理想,持效期较长。(详见表2)

表2 10.5%三氟甲吡醚EC防治草地贪夜蛾试验结果

表2 稻蓟马防效调查结果表

2.2 不同剂型氯虫苯甲酰胺秧苗处理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效

处理1和处理2药后20d对第一代二化螟的防效为75.0%和75.9%;药后30d对第一代二化螟的防效为54.9%和56.4%;药后40d对第一代二化螟的防效为43.6%和45.6%;药后50d对第一代二化螟的防效为31.5%和32.6%。数据显示:处理1和处理2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好,持效期较长,两处理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别。

2.3 氯虫苯甲酰胺大田处理对第二代二化螟防效

表4表明,处理1、处理2在移栽大田60d后,防效只有15%以下,需要进行大田施药防治。施药结果表明,处理3药后20d对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效为96.8%,药后30d对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效为95.8%,药后40d对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效为97.1%,药后50d对第二代二化螟的防效为97.5%,说明处理3对二化螟防治效果非常理想,且持效期长。

表3 秧盘处理对第一代二化螟防治效果

表4 氯虫苯甲酰胺大田处理对第二代二化螟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本次试验表明,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700mL/100kg种子处理对秧苗期稻蓟马防治效果理想,持效期较长,可以在水稻生产中作为防治秧苗期稻蓟马的防治措施予以推广应用。

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5mL/盘和1%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20g/盘对秧苗进行移栽前处理,均能够对一代二化螟有较好防效,两者防效相当,说明氯虫苯甲酰胺不同剂型对防效无明显影响。

在二化螟成虫高峰出现时进行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mL/667m2喷雾防治,间隔12d第二次喷雾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非常理想,且持效期长。

通过18%噻虫胺悬浮种衣剂700mL/100kg进行种子处理、氯虫苯甲酰胺进行秧苗处理和适时开展大田防治,能够有效控制水稻稻蓟马、二化螟的发生,在今后的水稻生产中可予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氯虫甲酰胺二化螟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0%氯虫·噻虫嗪SC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试验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效果分析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
氯虫苯甲酰胺对红火蚁的毒杀活性与行为影响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