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必须有大局观,才能明晰企业的战略环境,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
在2020年国企管理年会上,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黄群慧从战略大局出发,对企业自身战略的制定,给出了建议。
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门提到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尤其提到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那么作为企业,也要了解国家的大背景,据此判断自身的战略机遇期。那就需要把握两个大局,其一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第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全面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是,中国的实体经济(尤其是生产、贸易类企业)面临重大变局。这个变局可以概括为国际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全球化的逆流越来越强,使得产业链和供应链面临巨大调整。这个趋势肇始于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为突出。
从搜索网站谷歌上,人们对“经济安全”这个词的搜索频次变化就可看出,2008年之后搜索达到一个小高峰,2020年则直线上升。从逆全球化角度来说,全球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占比在2008年较高,说明逆全球化严重,2011年之后继续缓慢上升,说明逆全球化一直在持续。全球价值链贸易占全球贸易比例从2011年之后开始下降,美国关税税率在2018年之后大幅度上升,全球出口占GDP比例则在2009年之后下降,这些都是逆全球化的象征。这些变局给我们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带来了巨大冲击,要求我们重塑供应链和产业链。
第二个层面是,全球金融和宏观治理出现严重困局。
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高负债问题渐显,已然成为宏观经济讨论的核心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大量举债,政府高杠杆率的问题更为严重。现在看来,2020年美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即债务占GDP比例达到120%甚至更高。这是个非常高的数字,到2050年可能都偿还不清。不止是美国,这是全球金融都出现的问题。在我国,我们也始终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第一的位置。
此外,宏观经济治理也面临很大挑战。继退出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巴黎协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移民协议、伊朗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后,美国又退出了世界卫生组织等相关国际组织。因此WTO、IMF和世界银行等组织的治理框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对我们的经济走向国际化影响也非常大。
第三个方面是新工业革命。2008年之后,新工业革命的进程一直在缓慢推进。而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科技和产业创新呈现加速趋势。无论是商务办公领域还是政府和社区治理,是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还是生产制造方面,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渗透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作为企业自身,在制定未来远景规划之时,如果考虑不到这些加速革命的趋势,那么前景就会打一个问号。
第四个方面是国际力量对比步入深刻调整格局。这就是一些专家分析的“东升西降”。这些年,中国经济持续处于高速发展态势,经济占比快速提升。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统计的全球各国GDP占比的数据,2016年,我国的GDP经济占比达14.84%,到2019年,这一数字提升到17%以上,而由于2020年,我国是主要经济体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國家。因此我认为这一数字之后会进一步提升,约增长到19%。美国则从2016年的24.32%降到更低。
此外,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排名世界第一。2016年,中国制造业总量相当于排名第二的美国、排名第三的日本之和,2019年,中国制造业总量相当于美国、日本和排名第四的德国三国总量之和。
充分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战略我们归纳为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希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第二个目标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目标又以2035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步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则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直到2050年,我们可能都会处于这样一个冲突区。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企业如果希望将自身打造为一个百年品牌,那么就必须从长远计,认真学习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在我看来,2035年远景目标提的非常具体。比如,我们可以聚焦一个表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其实这已经确定了未来十五年内,人均GDP的增速会是多少。这对企业制定战略非常关键。我们可以简单测算一下,“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会保持在5.5%左右。如此,到2025年,我国会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绝对值意义)。
2026 2035年,中国经济增速要实现年均4%到5%的潜在增速目标。到2035年,成为按照汇率折算GDP衡量的全球最大经济体,人均GDP跃升至2万美元以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36-2050年,经济增速目标是实现年均3%4%左右的潜在增速,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全球首位。到2050年,人均GDP基本实现比2035年翻一番。企业也要有这样的大局观,从而作出自己的远景规划。
牢牢树立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十四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那么何谓企业家精神呢?创新是绕不开的核心命题。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理念里第一项即为创新理念。
中国企业比起世界一流企业有哪些短板呢?这里的世界一流企业,定义为重要行业领域中长期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行业影响力,并获得业界一致认可的企业。
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规模很大,但是无法定义为世界一流企业,短板大概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强调创新驱动。中国的研发投入(尤其是国有企业)占GDP的比例还不够高。2019年,全国的RND投入已经达到2.2%左右,高于欧盟的平均水平,而很多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足1%。因此“十四五”规划也非常强调研发投入和创新驱动。世界一百强的研发投入,华为是中国唯一一家入围前10的企业。
这就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把控全球价值链。刚刚提到,第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就是由于逆全球化,使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受到了很大挑战。基于微笑曲线,如今的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哪个国家把握价值链的高端,那个国家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就更加安全,不会被“卡脖子”。这就是要提升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这是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向高附加值延伸、强化其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的增值能力、实现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升级的过程。
编辑/徐姝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