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阵驱鸡赶鸭之声回荡在幽静的山谷,村民在田间地头忙活了一上午,装满背篼的折耳根不时地吐露着清香。
“王所长,留下来不要走,我们全村人会向镇上请愿。”叼着叶子烟杆的米老头满怀渴望。
“王叔叔,我不让你走,你还得继续教我武术呢!”小明拉着他的袖口祈求道。
“王所长,之前你在村里调研要搞大棚蔬菜,我们不该带领村民公然反对。”小明的父母听说王所长要走,忙放下背篼,快步走到跟前,随之而来的村民也随声附和道。
三年前,王所长因病从公安一线暂时退下来,县里的领导出于关心,准备给他安排县城街道的职务,但王所长执意要去乡村走一遭,便申请做了偏远一隅曲塘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初來乍到,了解村情成为当务之急。他发现本村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很高,仅寥寥几户人家有年轻人在家务农,村里存在大片荒地。于是,他去县城找了一家蔬菜加工企业,将荒芜的大片土地集中进行规划,建立起蔬菜种植基地,心想着任期内能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小明父母挑唆一些村民几次三番来村委会说辞,声称宁愿荒着土地,也不愿租给蔬菜企业搞种植。王所长每次都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企业向村民承租的土地,他会与企业展开磋商,只要土地租金给的合理,再雇佣本村村民进行管理、培育,工资另算,实现互利共赢,这一点请大家尽可放心。
在完成蔬菜基地搭建后,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蔬菜培育,村里的农业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的土地收入也比较可观。有些之前不怀好意的村民这时也后悔自己曾跟着小明父母瞎起哄。
转眼三年任期到了,王所长的病情也有明显改观,准备回原单位任职复命,被闻声而来的村民给半路拦下来了,于是出现了开头的情景。
小明父母在家养了十几头仔猪,为了提高仔猪的食量,提着特制小锄头出门而去,在田间、坡边等地方去采挖西南地区特产——折耳根。此根色香味俱全,添上几粒盐巴、放点生抽酱油、滴上焦油辣子,混合搅拌均匀,等盐分和油水浸润一会儿,一道家常美食就可尽情享用啦!若是喂仔猪,剁碎之后添柴加盐、温热一会儿,随后倾倒进石槽,开胃最好。
王所长盛情难却,小明父母见状,遂提议到他们家做客:给你做折耳根,上午刚采挖的,挺新鲜,中午要不来尝尝?王所长像是被解围一般,瞬间缓解了尴尬,笑着答应愿意做客,在村民的簇拥下来到小明家门口,也就各自回家了。
来到小明家,宽敞的客厅让人眼前一亮。不一会儿,一大盘“盐渍入味”的折耳根端上桌来。王所长坚持自己添饭,不用劳烦他人,在谈笑间尽情享用,那滋味甭提有多畅快了。这时,一阵熟悉的声音传来,抬头向门外望去,叼着烟杆的米老头在前方的田埂边出现了,往常也是在这个时候,早早吃完午饭、哼着小曲,准备下田干农活儿。
王所长起身走出大门,凝视着远方,折耳根在这片原野上生生不息,曾经连片荒芜的土地被整齐划一的蔬菜种植基地所取代。看着乡亲们劳作的情景,他不由心生感慨:这片用汗水浇灌的土地,逐步化解着村民曾经的抱怨与不解,也正在托起村民奔小康的梦想,想到这,王所长觉得自己就该像这折耳根一样,留在这里。
作者简介:周文龙,字湘关,笔名浪居居士,90后,四川广安人,曾获第五届“宋韵杯”全国高校征文非诗歌类特等奖(学术论文),作品散见于《四川公安》《诗词月刊》《山东诗歌》等。
(责任编辑 徐梦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