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昱
细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以发现它们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全面发展的人。幼儿园不是按照学科来划分,而是用领域来表述,幼儿园的经验将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一、对幼儿园社会领域的认识与思考
在主持中原名師工程项目“以一日活动为线索的幼儿行为指导故事选编与应用研究”时,课题组成员发现,有的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时过于急躁、草率,不能用艺术的策略解决问题,导致幼儿不是在享受活动,而是在教师的驱使下完成活动。教师也在陀螺式的活动中,始终处于紧张、忙碌的状态,甚至倍感疲惫和无助。
进一步细化目标,形成目标模型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为此,濮阳市实验幼儿园把目标下沉到幼儿生活现场的研讨和构建中。结合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濮阳市实验幼儿园确立了幼儿行为的10个关键目标:文明、自理、友善、快乐、责任、自控、勇敢、坚持、安全、节约。
二、探索幼儿园社会领域实施新路径
幼儿的社会性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因此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滋养幼儿的心灵,规范幼儿的行为。经过4年的幼儿行为指导故事创编以及案例研究,濮阳市实验幼儿园探索出了创编行为指导故事、运用故事指导行为的路径。
(一)形成创编行为指导故事的策略
行为指导故事是指通过故事将幼儿原有的经验与感受联系起来,启发、鼓励、引导幼儿实现自我调整。幼儿园确立了行为指导故事要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的准则,通过故事里面有榜样、故事里面有隐喻、故事里面有方法、故事里面有趣味的创编策略,赋予故事行为指导的功能。
(二)形成运用故事塑造幼儿行为的指导模式
幼儿行为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会创编行为指导故事,更要用故事把说教式的行为指导转换成幼儿积极主动参与的意愿模式。
用故事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让幼儿的生活有趣、鲜活起来:洗手了,孩子们在“面条水”的流动下学着《小鸭嘎嘎》故事中的小动物形象,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吃饭了,孩子们在故事《大嘴机器人》的引导下愉快进餐;午休时,孩子们枕着“云朵”,甜蜜入睡。
三、运用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新平台
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是了解幼儿发展,为幼儿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支持的良好途径。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尝试运用幼儿成长管理平台,记录幼儿行为,形成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报告。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基于经验和直觉,而是通过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改进教育行为,让教育更贴近幼儿的成长。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