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永伟 王河河
摘 要:尖椒又名辣椒,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结合尖椒的习性,探究了适宜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对其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研究,以明确尖椒病虫害的种类和防治模式。
关键词:尖椒;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1-003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志码: B
2020年2月,长治市的许多区域已经开始春耕备耕工作,农民开始进行积极的尖椒种苗工作。随着“三农”政策的不断推进,尖椒种植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应用科学技术进行尖椒高产种植工作,合理地处理病虫害,提升了尖椒的产量,增加了种植的经济效益,提升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1 适宜尖椒生长的自然因素
1.1 温度
尖椒喜温,在整个栽培和生长过程中应该对温度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在16~31 ℃。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温度,例如,在种子发芽阶段,温度应该控制在24~31 ℃;生长发育阶段,适宜的温度为19~31 ℃;育苗生长阶段,适宜的温度为16~30 ℃;授粉结果阶段,适宜的温度为21~25 ℃;果实发育阶段,适宜的温度为25~31 ℃。
1.2 光照
尖椒在生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光照,但是无法承受强光照射。尖椒对光照时间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温度适中、土壤中具有充足的养分,光照时间的长短不会对其发芽和开花造成较大的影响。尖椒在发芽阶段不需要光照,在育苗期具有适宜的光照能起到壮苗的作用。充足的光照会使根茎更加粗壮、叶面更加浓密深绿,提升根系的发达度,降低染病的风险。在植株期获取充足的光照能提高开花率,优化果实的发育状态,提高整体的产量[1]。值得注意的是,为了保障每一株都得到充分的光照,栽植时不宜过密,避免枝叶之间互相挤压,导致部分叶面无法接收充足的光照。
1.3 水分
尖椒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在发育和生长阶段不需要摄入过多水分,在不同阶段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同。尖椒种子的表皮较厚,所以吸水的速率较低。为了加快催芽的效率,可以提前用水进行浸泡。在幼苗阶段应该减少浇灌,如果土壤过于潮湿会降低通气性,容易导致根系发育不良,根系纤细会增加患病的概率。在定植阶段,尖椒的长势较好,此时可以适当增加水分,为它们的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花期是尖椒整个生长阶段需要水资源最多的时候,充足的水分能够加快果实膨大的速度,提升果实的色泽和光滑度,但是仍要进行控制,避免发生烂果或者死苗的情况。要把栽培区域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提升授粉率和坐果率,为尖椒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2 尖椒栽培技术
2.1 基地选择
种植基地应该设置在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的区域,这样有利于农民及时进行管理和养护。要对种植的土地进行集中的规划和完善,采取连片种植的模式,扩大种植的规模。此外,要对水源和土壤进行考虑,确保种植地周围具有充足的水源,为灌溉工作做好准备。选取肥沃的土壤,为尖椒提供充足的养分。
2.2 选择优良品种
在选择尖椒品种时,应该首选品质好、销售市场广阔、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种子。如果條件允许,可以进行现场调研,探究尖椒的长势情况,对每年的收成进行分析和探究。农民选购的种子必须具有完备的检疫合格证书,购买后可以通过抽样的模式进一步检查尖椒的质量。
2.3 育苗移栽
在3月或4月开始尖椒育苗工作,利用塑料大棚为尖椒构建适宜的生长环境,幼苗的生长期在50 d左右。间苗的时间为生长出2片和4片真叶时,当幼苗达2.5~3.5 cm时开始进行留苗操作,密度为650株/m2。当幼苗长到6.5 cm之后,可以适当通风进行炼苗,优化它们的抗逆能力,提高植株的成活率[2]。在进行尖椒育苗栽植时,还需要对气候因素进行考量,它们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强,一般需要等到立夏时才能正式开始移栽工作,降低温度对尖椒植株的影响。在正式移栽之前需要进行养土工作,把农家肥及厩肥都掺入土壤中,并且深挖30 cm左右,保障地面平整。每间隔55 cm开挖一个沟渠,把各种肥料都加入沟渠中,之后在上面覆盖土层,形成凸起的形状,最后覆盖地膜。
地膜的作用在于能够给地表上层8 cm左右的区域进行保温处理,把温度控制在8 ℃左右,并且能够延缓水分的蒸发,避免多次进行浇水操作。在地膜的保护下,土层能够免受雨水的冲刷,使土壤结构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养分和肥力较好,为之后的高产提供保障。移栽时在地膜上戳开一个小洞,把尖椒植株放入每个小洞中,并用土把植株的周围覆盖好,避免出现漏风的问题。在正式移栽后,应该浇大量的水,以便优化它们的长势。
2.4 田间管理
在进行田间管理时,要求关注地膜的状态,如果发生裂缝过大或者漏风的情况,应该立即进行修整和弥补,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地表的温度急速下降、田间的杂草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应该用土把破损的位置压实,把卷起的位置处理平整。在那些没有覆盖地膜的尖椒种植区域,如果尖椒开始缓苗,需要连续耕地3次左右,这样才能提升地表的温度,提升根系的生长能力,使其扎根于土壤中。
在修剪工作中,应该及时剪去尖椒下面的枝叶和分叉,这样能进行良好的通风,确保每一部分的枝叶都能获得充足的光照,避免出现分叉问题[3]。在夏季雨季来临之前要做好培土扶垄工作,避免水在泥土中淤积,导致烂根的问题。在干旱时期应该每7 d左右浇1次水,以4:00 PM左右为宜。
2.5 适时采收
一般情况下,尖椒在霜降左右成熟。因为它们抵御严寒的能力较差,所以采收时应该一次性收完,避免尖椒受到冻害。在采收时要连带根系一起刨出,再晾晒3 d左右之后进行妥善储藏。
3 尖椒病虫害防治措施
3.1 尖椒发生病虫害的主要原因
尖椒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病虫害都与天气情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尖椒不能长期进行高温照射,如果一直处于高温状态,它们的抵抗能力就会下降,给病虫害以可乘之机。此外,尖椒对水涝较为敏感,在雨季的时候,细菌和真菌大量滋生,这些病害降低了尖椒植株的抗病能力,从而诱发疫病和各种病毒。所以,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尖椒植株的影响较大,应该针对不同的气温和环境进行妥善处理,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从根本上提升尖椒的质量和产量。
3.2 尖椒病害及防治措施
第一,尖椒疫病。这种疾病属于真菌性疾病,植株的叶片、根茎、果实都有可能染病,主要的症状为在叶片的连接处出现许多如同水渍一样的斑点,斑点中间为暗绿色,四周为黄绿色,病害的高发期为夏季。疫病较为严重时,会造成叶片腐烂,病斑从根茎处开始蔓延,并逐渐影响到尖椒果实。主要的治疗模式为:在患病初期使用含量为1 000倍液的科生霉素和春雷霉素进行喷洒;应用含量為73%的普利克水剂600倍液进行喷洒。应该每间隔7 d喷洒1次,喷2次后就能见效。
第二,尖椒枯萎病。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当土壤温度在22 ℃左右、气温在35 ℃左右、土壤中的含水量较高时容易患病。在大雨过后,气温急速上升,蒸发速度加快,为病菌提供了滋生的时间。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把1份春雷霉素药剂与80 kg水进行配比,然后喷洒在土壤中,14 d为1个周期,3个周期后就能见效。
第三,尖椒炭疽病。这种疾病也属于真菌的范畴,主要侵扰尖椒的果实和叶片,会产生如水渍般的圆形病斑,病斑中央为灰白色,四周是褐色。这种疾病的主要表现为:尖椒果实发生凹陷的病斑,上面还存在黑色的斑点。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使用含量为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应该每间隔7 d喷洒1次,2个周期之后就能见效。
3.3 尖椒虫害及防治措施
第一,棉铃虫。它们喜欢温暖潮湿的区域,在叶片的正、反两面产卵。防治时应该贯彻“先压制、再控制、之后防治、最后清除”的原则。主要措施为:①生物防治。使用赤眼蜂、Bt乳剂。②药剂熏蒸。用含量为50%的敌敌畏水溶液蘸取玉米芯进行熏蒸。③化学防治。使用辛硫酸进行喷洒。④利用杀虫剂进行喷洒。
第二,菜蚜。干燥的环境有利于此虫的生长和发育,所以应该早发现早消灭。主要措施为:①铺设地膜,避免水分过度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②采用物竞天择的原理,养殖大量的瓢虫和蜘蛛,使其捕食菜蚜。③药剂治疗。喷洒含量为50%的灭蚜威可湿性粉剂。
防治病虫时还可以采用物理防治方法,因为它们对光源、气味和色彩较为敏感,可以使用高压泵灯进行消灭工作,这样能减轻其对尖椒果实的伤害,又能更好地实现杀虫的目的。
4 结论
农民在栽培尖椒时应为其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选择地理条件优越的种植基地,配置优质的种植品种,适时种植,加强田间管理的科学性,进行完善的水肥管理,及时消除病虫害,加强收获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 1 ] 王秋岭,刘勇鹏,宋丹阳,等.麦套朝天椒栽培及其病虫害无人机飞防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0,26(17):97-98.
[ 2 ] 宋九林,刘翠玲,吴东森.扶沟县小麦套种尖椒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20(25):49-50.
[ 3 ] 皇甫凌云.柘城县三樱椒栽培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20,11(2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