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曦煜 王英杰 肖焕玉 马信飞 刘婷婷
摘 要:白红9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2001年以珍珠红小豆为母本、白红3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于2007—2010年进行产鉴、产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吉林省小豆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吉林省小豆生产试验;2013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编号:吉登小豆2013001)。白红9号品种整齐,粒型球形,具有直立抗倒伏、耐瘠薄,高抗病毒病、抗叶斑病和霜霉病等优点,适合吉林省红小豆主产区及内蒙古兴安盟、黑龙江西南部等地区种植。
关键词:小豆;白红9号;选育;栽培要点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1-001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21 文献标志码: B
DOI:10.19904/j.cnki.cn14-1160/s.2021.01.007
小豆(Vigna angularis (Willd) Ohwi & Ohashi)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1],虽然其在我国的种植面积及产量远不及小麦、玉米等大宗作物,但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依然具有独特的作用,是重要的食品原料,具有较高的食疗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主产区集中在东北、华北和江淮地区,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国的70%[2]。其中,我国东北地区是主要的小豆连片种植区,面积较广,因此需要直立抗倒、成熟度一致、适合进行机械化收获的小豆品种。白红9号籽粒整齐、品质优良、商品价值高,具有直立抗倒伏、耐瘠薄、高抗病毒病、抗叶斑病和霜霉病等优点,适合在东北地区种植。
1 品种选育过程
白红9号是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豆研究所于2001年以珍珠红小豆为母本、白红3号为父本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原品系代号为BH10-25。
该品种于2007—2010年进行产鉴、产比试验;2011—2012年参加吉林省小豆区域试验;2012年参加吉林省小豆生产试验;2013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品种编号:吉登小豆2013001)。
2 生物学特征特性
白红9号是早熟品种,生育期93 d左右;生长习性为半蔓生;幼茎色为绿色,花色黄色,复叶叶型卵圆形,成熟荚色呈黄白色,荚长7.9 cm;株高56.2 cm;主茎分枝数2.6个;单株荚数20.7个;单荚粒数7.8个,百粒重10.5 g;籽粒粒型球形,粒色红色,有光泽;粗蛋白质含量25.35%,粗淀粉含量50.05%;高抗病毒病,抗叶斑病和霜霉病。
3 产量表现
2011年,吉林省绿豆区域试验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 617.35 kg/hm2,比CK增产46.08%;2012年,吉林省绿豆区域試验6个点次的平均产量为1 936.17 kg/hm2,比CK增产22.65%。
两年省区域试验的平均产量为1 776.76 kg/hm2,比CK增产18.49%,增产点次10/12,居第1位(见表1)。2012年,吉林省生产试验5个点次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1 814.42 kg/hm2,比CK增产18.28%,居第1位(见表2)。
4 主要栽培要点
4.1 整地
小豆种植忌与豆科作物重茬。春季整地要求深耕20~30 cm,耕地后及时耙耱,使土壤表面细碎平整,起到保墒的效果。打垄的同时可喷施氟乐灵1~2 L/667 m2。
4.2 播种量与密度
根据播期和土壤情况适量播种,播期较早、土壤肥沃的地块播种量为20~30 kg/hm2,保苗密度15万~20万株/hm2;播期较晚、土壤贫瘠的地块播种量为30~40 kg/hm2,保苗20万~25万株/hm2[3]。
4.3 播种与施肥
适期播种是保证小豆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该品种适宜在5月中、下旬播种,可采用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4],行距60~70 cm。在播种的同时施加种肥,如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等,播种量见表3。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增施农家肥15 000 kg/hm2[5]。
4.4 田间管理
在小豆出苗前,可喷施异丙甲草胺1 500 mL/hm2进行封闭除草;开花期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2~3次中耕。2~4叶期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15~20 cm,中耕前喷施适量氟磺胺草醚等除草剂,进行除草;小豆分枝期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20~25 cm,可根据草情喷施精喹禾灵等进行除草;小豆开花期前进行第3次中耕并封垄,同时可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配合铜、镁、铁等微量元素肥料,喷施量为500~1 000 kg/hm2[6-8],以促进小豆增产。
4.5 病虫害防治
小豆种植过程中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锈病、叶斑病、根腐病等,建议在发病初期喷施福美双、多菌灵和农用链霉素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豆荚螟等,可科学喷施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防治[9]。
4.6 适宜种植地区
吉林省及气候条件相近的邻近省区。
5 收获与贮藏
白红9号成熟期一致,当成熟度达到80%时,可采用割刀或起拔机将植株割倒,晾晒5 d左右捡拾脱粒,籽粒晾晒后入库贮存。
参考文献:
[ 1 ] 郑卓杰.中国食用豆类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 2 ] 林汝法,柴岩,廖琴.中国小杂粮[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 3 ] 郝曦煜,尹凤祥,梁杰,等.小豆新品种白红12号[J].中国种业,2016(7):77-78.
[ 4 ] 郝曦煜,梁杰,肖焕玉,等.东北地区绿豆机械化覆膜栽培技术[J].东北农业科学,2018,43(5):13-15.
[ 5 ] 郝曦煜,尹凤祥,梁杰,等.绿豆新品种白绿15号及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6(60):72-73.
[ 6 ] 郝曦煜,梁杰,陈剑,等.Cu2+、Mg2+、Fe2+浸种及喷施对绿豆产量及叶片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J].东北农业科学,2017,42(5):25-29.
[ 7 ] 梁杰,陈剑,尹智超,等.CuSO4、MgSO4、FeSO4对绿豆N、P、K含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6(2):151-158.
[ 8 ] 梁杰,陈剑,尹智超,等.Cu2+、Mg2+、Fe2+对绿豆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5(1):114-120.
[ 9 ] 郝曦煜,尹凤祥,梁杰,等.绿豆新品种白绿14号[J].中国种业,2015(8):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