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富,王思瑶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 临汾 041000)
近年来,学生主体教育思想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逐渐得以普及,教育系统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对其学习过程的重视程度也在迅速增加。其中对大学生学业情绪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关注呈增长趋势,逐渐成为学生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议题。学业情绪与学生适应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绪体验和适应程度,均对学习结果产生重要影响,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也引起了部分研究者的注意。[1][2]所谓学业情绪,是指与学生学业有关的一切情绪体验,[3]它对学生的学业成绩、[4]心理健康水平等有着更加直接和显著的影响。所谓学习适应,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通过调整学习态度、动机和方法,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和行为过程,是一种主动、持续的过程。[5]学习适应优劣反映了学习者自我调控能力的强弱,影响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6]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格特征、[7]价值观、[8]成就目标定向与自我效能感[9]均会对其学习适应产生影响。
从动态视角及其与其他变量的关系来看,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能力既是原因,也是结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能力不仅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10]这意味着,从国家层面开始重视对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的关注。
本研究采用了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国教育心理测评手册》中收录的《大学生学业情绪量表》[11]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11]作为专业测评工具。《大学生学业情绪量表》是测量与大学生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的工具,该量表共包括积极活动定向学业情绪、积极结果定向学业情绪、消极活动定向学业情绪、消极结果定向学业情绪四个分量表。《积极活动定向学业情绪量表》分为高兴、轻松、自主三个维度,共15个题项;《积极结果定向学业情绪量表》只有成就感这一个维度,7个题项;《消极活动定向学业情绪量表》分为厌倦、不满、烦躁三个维度,共15个题项;《消极结果定向学业情绪量表》分为羞愧、焦虑和沮丧三个维度,共13个题项。该量表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分值越高,表明这类情绪体验越强烈,3分以上表示该类情绪处于中等以上水平。经检验,问卷的整体信度α系数=0.903,系数值大于0.9,表明该量表总体信度甚佳,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很高。
《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是测量大学生适应状况的工具,该量表包含学习动机(8个题项)、学习态度(5个题项)、学习能力(6个题项)、教学模式(5个题项)和环境因素(5个题项)五个维度,共29个题项。量表同样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总分低于58分,表明适应状态较差,需要较大调整;总分在58-87分,表明适应状况较差,需要做适当调整;总分在87-116分,表明适应状态基本良好;总分达到116分,表明适应状况良好。经检验,该问卷的整体信度α系数=0.859,系数值介于0.8-0.9之间,表明该量表总体信度非常好,其测量结果的稳定性较强 。
本研究的样本来自山西省两所综合性大学的本科生。其中一所为T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另一所为S大学,是S省省属重点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教师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这两所大学在不同程度上代表了山西省同类型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现状。研究共获得两所大学1007个有效样本,其样本主要特征如下:T理工476人,占样本总数的47.3%,S师范大学531人,占样本总数的52.7%;男生432人,占样本总数的42.9%,女生575人,占样本总数的57.1%;大一671人,占样本总数的66.6%,大二203人,占样本总数的20.2%,大三117人,占样本总数的11.6%,年级值缺失16人,占样本总数的1.6%。
总体而言,样本学校大学生积极学业情绪处于中等以上水平,消极学习情绪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同一愉悦度下,结果定向情绪高于活动定向情绪。如表1 结果显示,样本校学生积极活动定向情绪和积极结果定向情绪的均值分别为3.24和3.47,均超过参照值3,消极活动定向情绪和消极结果定向情绪的均值分别为2.54和2.81,均低于参照值3。积极活动定向情绪中,均值超过3 的学生有619人,占样本学生总数的61.5%。积极结果定向情绪中,均值超过3 的学生有692人,占样本总数的68.7%。消极活动定向情绪中,均值超过3 的学生有181人,占样本总数的18%。消极结果定向情绪中,均值超过3的学生有338人,占样本总数的33.6%。从均值和学生人数中可以发现,样本校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积极情绪高于消极情绪,且结果定向情绪高于同一愉悦度下的活动定向情绪。
表1 样本校大学生学业情绪整体描述情况
分维度看(详见表2),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得分均高于参照值3。积极活动定向情绪中,评分最高的是自主情绪,均值为3.54,得分超过参照值3的学生有661人,占样本学生总数的65.6%。其次是高兴和轻松,均值均超过参照值3,得分超过3的学生分别占样本学生总数的54.9%和44%。积极结果定向情绪中,成就感均值为3.47,有692人的评分超过参照值3,占样本学生总数的68.7%。消极活动定向情绪中的三项情绪因子值介于2.4-2.7之间,都未超过参照值3。得分最高的是不满,均值为2.66,其次是烦躁和厌倦,评分超过3的学生分别占样本学生总数的25%、16.8%和15.1%。消极结果定向情绪中,得分最高的是羞愧,均值为3.14,有516人评分超过3,占样本总数的51.2%。其次是焦虑和沮丧,均值分别为2.86和2.33,均值超过3的学生分别占样本学生总数34.9%和11%。各项情绪因子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自主、成就感、高兴、羞愧、轻松、焦虑、不满、烦躁、厌倦和沮丧。
表2 样本校大学生学业情绪分维度描述情况
样本学校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能感受到自主与高兴,对学习结果能够有较高的成就感。但其在学习中产生的消极学业情绪也不容忽视,特别是羞愧与焦虑等情绪因子。羞愧是消极情绪中评分最高的一项,均值超过了参照值3,焦虑次之。当前处境与平时自我意识的落差是产生羞愧的关键条件,是把双刃剑,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12]不恰当的羞愧情绪会使学生建立一种持续的失败预期,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业表现中努力和坚持性下降,还会使部分学生降低学习的标准或削弱对目标的承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自我设障的行为。[13]焦虑是个体由于预期不能达到目标或者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的紧张情绪状态,会使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14]学习压力大是造成学生学习焦虑的原因之一。[15]一项研究表明,学生所修课程门数过多、课时数量过大[16]不仅影响学生在学习上的深度投入,也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从而能够轻易引起较高水平的焦虑情绪。
样本学校大学生学习适应状态较为良好,但有相当部分学生适应状态不佳,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从样本校大学生学习适应的均值来看,均值为3.4296,超过理论中值3(详见表3)。学习适应均值超过3的学生有702人,占样本总数的69.7%。从样本校学习适应总分来看,低于58分的学生有1人,占样本总数的0.1%;58-87分的学生有304人,占样本总数的30.3%;87-116分的学生有552人,占样本总数的54.8%;高于116分的学生有150人,占样本总数的14.9%。适应状态较为良好的学生比例最大,达到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比例较高的为适应状态较差的学生。通过学习适应的均值与总分可以看出,样本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总体状态较为良好,适应状态达到基本良好及以上的学生占样本总数的近7成,达到中等以上程度,仍有三成的学生适应状况较差。部分学生因学习适应状况太差,不得不提前终止学业。就一所样本学校的情况来看,有250名学生于2018年9月被处以留级和退学,其中有168名学生在2017-2018学年里4门必修课不合格,他们被留级处理。另外的82名学生自入学以来累计有6门必修课不合格,被作出退学处理。250名学生中有136名是大一学生,110名是大二学生。这些刚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不久后就被做出留级、退学的处理,对学生、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十分重大,应引起高等院校和学生家庭的高度重视。
表3 样本校大学生学习适应整体描述情况
分维度来看,样本学校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学模式与环境因素五个方面的适应均值均大于3分,都达到中等程度以上。其中,得分最高的是学习态度这一维度,均值为3.59,得分最低的为学习动机维度,均值为3.19。将各维度的适应状态进行划分,分值低于该维度总分的40%,表明该学生在维度下适应状态差,分值在该维度总分的40%-60%之间,表明学生在该维度下的适应状态较差,分值在总分的60%到80%之间,表明学生的适应状态达到良好,分值在总分的80%以上,表明学生的适应状况良好。以此标准分析发现,学习动机适应状态达到较为良好及以上(达到该维度分值的60%以上)的学生有462人,占样本总数的45.9%,适应状态较差(低于该维度分值的60%)的学生有545人,占样本总数的54.1%;学习态度适应状态达到较为良好及以上的学生有660人,占样本总数的65.5%,适应状态较差的学生有347人,占样本总数的34.5%;学习能力方面,适应状态较好的学生有571人,占样本总数的56.7%,适应状态较差的学生有436人,占样本总数的43.4%;在教学模式与环境因素方面,适应状态达到良好程度及以上的学生分别占样本总数的63.2%和61.3%,均达到样本总数的60%以上。表明样本校学生在学习态度、教学模式与环境方面的适应状况较好,学习动机与学习能力的适应状况相对较弱,特别是学习动机方面,适应状态较好的学生不足样本总数的一半。
近年来,学者们越来越注意到情绪在教育教学中产生影响的研究。[17]学业情绪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4]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18][19]通过调节学业情绪,学生可以顺利开展认识活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有部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学业情绪和学习适应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大学生的负性学业情绪和学业适应性之间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2]学业情绪在其大学适应与学习倦怠之间有着中介作用。[1]本研究发现,积极情绪高的学生适应状态较消极情绪高的学生好。积极活动定向情绪达到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中有471人学习适应状态良好,占该群体总数的76.1%,积极结果定向情绪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有516人学习适应状态良好,占该群体的74.57%,消极活动定向情绪评分超过3 的学生有79人学习适应状态良好,占该群体的43.65%,消极结果定向情绪中有212人学习适应状态良好,占该群体的62.72%。
1.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
对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的相关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其学习适应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大学生积极活动定向情绪(r=0.504,p<0.01)、积极结果定向情绪(r=0.435,p<0.01)、消极活动定向情绪(r=-0.650,p<0.01)和消极结果定向情绪(r=-0.340,p<0.01)与学习适应均存在密切相关。大学生的积极情绪越高,消极情绪越低,其适应状态越好。反之,学生的积极情绪越低,消极情绪越高,其学习适应状态越差。分维度来看(如表4),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高兴、自主情绪,在学习结果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就感的学生,其在学习动机、态度、能力上的自我调整状态较佳,对教学模式与环境因素的适应状况越好,总体学习适应状态越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较多的厌倦、烦躁,对学习结果感到沮丧,其自我调整状态不佳,对教学模式与环境因素的适应也存在问题,总体学习适应状态较差。
表4 学习适应与学业情绪的相关分析
2.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的回归分析
为了解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以学业情绪的四个维度:积极活动定向情绪、积极结果定向情绪、消极活动定向情绪和消极结果定向情绪为自变量,以学习适应为校标变量,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大学生学业情绪中的四个预测变量中对学业适应有显著预测力的变量有三个,依序为消极活动定向情绪、积极结果定向情绪和积极活动定向情绪。三个预测变量与学习适应依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为0.763,决定系数为0.582,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F值为464.615(p=0.000<0.05),三个预测变量共有可解释学习适应58.2%的变异量。从每个变量预测力的高低来看,对学习适应最具预测力的为消极活动定向情绪,其解释变异量为42.3%,其次为积极结果定向情绪,其解释变异量为14.5%,最后为积极活动定向情绪,其解释变异量为1.4%。从标准化的回归系数看,回归模型中的三个预测变量的β值分别为-0.588、0.23、0.197,表明学生的消极活动定向情绪对其学习适应的影响为负向,积极结果定向情绪和积极活动定向情绪对其学习适应的影响为正向。
表5 学习适应与学业情绪的回归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张和高等教育费用支出的持续增长,高等教育产出效益和服务质量的评估也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重点。作为众多高等教育质量观中的重要一种,在何种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的质量观及其评估越发受到重视。就评估主体来看,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有内部和外部之分。其中作为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主要群体之一的大学生对所在大学教育质量的评价,在高等教育质量内部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考虑到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期间的主观感受。学生的学业情绪及学习适应状态体现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情绪体验及适应状态,对其学习成绩及心理健康水平都有着重要影响,是衡量其学习主观感受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上的情绪体验及适应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也有着显著相关。其他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学业成绩与学习适应有显著正相关,[6]与积极情绪成正相关,与消极情绪成负相关。[4]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也应定期监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业情绪及其适应状态,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适应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帮助。
样本学校学生的学习适应状态虽达到了中等以上水平,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有重要影响,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态度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作用,[20][21]学校应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动机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参与、学习成效有着显著影响。[22][23]学生的学习动机出现问题,会从根本上影响学生学习的行为与结果,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学业情绪,影响学习适应状态。学习动机的缺失、不足不仅是样本学生学习适应状态最大的短板,也是影响现在大学生学习的重要问题。相关数据结果显示,28.3%的大学生报告有重度动机缺失。其中,约30%的调查对象报告有重度知行脱节性动机缺失,约20%的调查对象反映有重度目标缺乏性动机缺失,25.9%的大学生报告有重度认知歪曲性动机缺失。[2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是学校和学生都应关注的问题。
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习适应有着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学业情绪对学习适应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学校及老师应积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绪状态,以提高其学习适应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积极学业情绪越高,其学习适应状态越好,学生的消极学业情绪越高,其学习适应状态越差。学生的积极活动定向情绪、积极结果定向情绪和消极活动定向情绪对其学习适应有着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能力最强的是消极活动定向情绪,对学习适应的影响是负向的。其次分别为学生的积极结果定向情绪和积极活动定向情绪,对学习适应的影响是正向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消极情绪不仅影响其学习感受,还会影响其在学习过程中的适应程度,最终对其学习结果产生影响。学校应定期监控学生的学业情绪,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调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消极情绪,以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改善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要关注更多学生,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适应状态。不断完善大学生学习指导组织机构,了解学生的学习适应状态,及时发现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学生,对大学学习适应存在问题的学生给予帮助。建立教师与学生答疑制度,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25]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26]样本学校要认真落实这一精神,通过减少课程数量和上课时数,增加课程含金量等方式积极探索在课程建设和提升学生学业质量上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调整学习成果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结果,使其能够注意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不仅仅关注于学习成绩。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一直都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但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意识到学习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收获。控制价值理论发现,教育者的评价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27]教师考核学生学习成果多关注于其学习成绩时,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关注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教师可通过调整对学生的考核方式,转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判定和态度,引导学生多关注于学习过程中能力的提升,从而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以提高其学习适应能力。学校要提高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愉悦与轻松,在学习结果上体验更多的成就感。降低学生消极情绪体验,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情绪问题。提高学生对情绪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组织相关情绪调节的学习活动以使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适应性的提高,还对学生步入社会后对工作、生活的适应都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