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沿黄渔业发展情况探析

2021-03-01 07:39武大庆毋占勇
中国水产 2021年1期
关键词:滩涂水产品渔业

文/武大庆 毋占勇

本文概要介绍了山西省沿黄地区渔业发展现状、资源状况和消费需求,分析了本省沿黄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沿黄渔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山西省沿黄地区渔业发展现状

黄河流经山西区段长度965km,涉及4个市19个县,2018年山西省沿黄地区水产品产量2.12万t,占全省水产品总量的45.7%;渔业经济总产值3.4亿元,占全省渔业总产值的34.3%;共有专业养殖户358户,渔业从业人口1550人。沿黄地区水产养殖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常规品种为主,共有渔业养殖主体43家,其中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4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24家,省级以下养殖场5家。近年来,仁核山谷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临猗县黄河甲鱼养殖合作社等龙头主体依托黄河滩涂优势资源所生产的特种水产品受到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圣母湖”大闸蟹、“吴王渡”黄河甲鱼、“余易坊”生态黄河鲤鱼等优质水产品的消费市场越来越大。

二、沿黄渔业发展资源状况与消费需求

山西沿黄地区宜渔滩涂面积近15.5万亩,另有3万亩稻田、7万亩莲田、3.41万亩湖库资源可供渔业发展,水域资源条件优越。山西还拥有北方地区较为丰富的鱼类种质资源,已发现鱼类约80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20余种。黄河流域内河曲县娘娘滩、万荣县西滩、芮城县风陵渡、芮城县圣天湖、平陆县车村等地是黄河土著鱼类优良的索饵场、越冬场、产卵场。2018年山西水产品年消费量约25万t,其中来自沿黄地区的水产品消费量仅占本省水产品市场消费量的2%,省内市场缺口大。此外,沿黄地区地处晋、秦、豫三省交界处,区位优势明显,所产水产品除满足省内需求外,还方便销往河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渔业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三、沿黄渔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宜渔滩涂开发利用与湿地自然保护区矛盾突出

由于缺乏具体规划标准,沿黄地区部分自然保护区在规划使用面积时存在过度规划现象,导致部分自然保护区占用面积超出实际需要的面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渔业发展。如运城市实际可利用的宜渔滩涂面积3万亩,具有渔业可利用价值的稻田3万亩、莲田7万亩,均属于省级运城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实际上保护区使用面积远小于保护区占地面积,但由于没有解决措施出台,造成保护区占地内大量宜渔滩涂闲置,使当地渔业发展空间受限。

(二)渔业产业规模小且分散

山西沿黄地区渔业生产经营方式仍以渔户个体分散经营为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仍处于较为松散的初级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运行机制还需完善。与此同时省内缺乏有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的产品和企业,也没有形成产业联盟或专合组织。另外现有养殖池塘大多使用多年,基础设施老化,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也较低,严重制约了当地渔业发展。

(三)渔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

当前沿黄地区渔业产业发展中,鲜活水产品养殖生产占比超过90%,水产品加工业几近空白,渔业与旅游业结合度低,渔家乐、渔业观光游等新型业态发展不足,产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现有的休闲渔业模式,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当前消费者对于观光、休闲、体验的多元消费需求。“渔企合作”“渔超对接”“渔旅结合”的路径不畅,水产产业链、价值链短,养殖水产品附加值低,还未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的格局,一些地区优质水产品在消费市场上关注度不足。

(四)科技支撑力度不足,技术人才缺乏

山西省沿黄地区的个别市县,承担了循环水生态养殖、鱼菜共生养殖等科研项目,但大多停留在试验阶段,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小。当地水产养殖企业或个人对国内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接受度不足,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不够,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对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新技术应用等思考较少,产学研用推没有有效结合。随着机构改革的进行,沿黄地区市县两级熟悉渔业工作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四、推进沿黄地区渔业发展的思路与方向

按照山西省委“把黄河滩涂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统筹科学规划,打造特色水产品牌”指示精神,山西沿黄地区渔业发展应紧密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深挖特色,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转变发展方式,通过以渔治碱、以渔净水等技术手段,科学合理地将宜渔盐碱荒滩资源转化为渔业发展优势,以沿黄滩涂特色水产品产业园区,沿黄稻渔、莲渔综合种养园区、沿黄湖库生态增养殖示范区、沿黄休闲观光渔业产业带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山西特色现代渔业发展之路。

(一)尽快制定山西省沿黄地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沿黄地区19个县(市)人民政府尽快完成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并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发挥水产养殖业在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中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完善重要养殖水域滩涂保护制度的同时,要加快推进黄河滩涂湿地功能区的调整工作。在满足湿地保护区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将湿地保护与渔业生态修复功能有机结合,与池塘生态养殖合理兼容,为黄河滩涂特色水产养殖提供基本条件,优化渔业养殖空间布局,合理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进一步完善养殖证管理制度,保护渔民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渔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水平

当地政府将渔业融入设施农业及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范畴,加大对渔业的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形成省级渔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同时落实渔业用水、用电等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商资本投资设施渔业,建立投资保护和退出补偿机制,破解产业投资“不能投、不敢投”问题,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让投资者系好“安全带”,吃上“定心丸”,充分发挥“三资”投资设施渔业的示范带动效应。

培育和壮大养殖大户、家庭渔场、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提高水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建立以品种为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加速产业调整升级,发挥渔业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集中、产品特色鲜明和经济规模较大的特点,促进特色产业从低端逐渐向中高端过渡,实现养殖户与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加强产业融合,构建沿黄地区休闲观光渔业产业带

充分发挥沿黄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挖掘黄河渔俗文化,以水为魂,以渔为媒,打造休闲观光渔业,培育创建美丽渔场(村)。加快渔业产业延伸式融合,快水产养殖向产前、产后延伸,尤其是在当地优质优势水产品上,要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组建综合体、精深加工、创立品牌、发展电商等新兴业态延伸产业链。结合沿黄地区中心城区周边渔业园区、河流水域增殖放流等渔业活动,积极发展文化娱乐型、都市观赏型、观光体验型、展示教育型等多元化、精品化都市休闲渔业。将水产养殖生态修复功能与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市区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城市水系及农村坑塘沟渠整治,放养景观品种,重构水生生态系统,美化水系环境。

(四)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建设推广人才队伍

提高养殖设施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在临猗、万荣两个县黄河滩涂按照“挖塘降水、抬土造田、以渔治碱、渔农并重”思路合理开发盐碱荒滩,配套进排水渠道、电网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发展黄河鲤、黄河鳖等特色土著鱼类及南美白对虾、大闸蟹、小龙虾等名优品种的生态健康养殖。对传统池塘养殖产区现有的老旧养殖池塘实施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品种结构调整,完善循环水和进排水处理设施,支持生态塘、潜流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探索建立养殖池塘维护和改造长效机制。

积极鼓励、促进产业升级,将产业向绿色、安全、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如在黄河滩涂水稻种植区,利用现有稻田,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创建3万亩亩产“百斤鱼(蟹)、千斤粮、万元钱”的示范基地。在黄河滩涂莲藕种植区,发展莲渔综合种养,建设7万亩莲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提高稻田、莲田综合效益,实现稳粮促渔,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流域内丰富的小泉小水、冷泉水资源,重点推广集装箱养殖、流水养殖废水分离、生物浮床等技术,推广鲑鳟鱼、鲟鱼等品种养殖和良种繁育,形成以冷水名特优品种为主的特色产业带。

沿黄地区各地方建立健全渔业管理机构,充实配备渔业专业技术人员,组织水产专家和技术人员与渔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紧密对接,使之发挥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产业的技术支撑作用。此外还应注意培训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科技素质,从而提高先进技术的普及率、到位率。

猜你喜欢
滩涂水产品渔业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霞浦滩涂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冰岛2020年水产品捕捞量102.1万吨
多数水产品价格小幅下跌
上岸的鱼
跪拜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滩涂上的丹顶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