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渔业背景下海洋渔业从业渔民增收问题探讨
——以浙江省为例

2021-03-01 07:39刘坤俞存根严寅央
中国水产 2021年1期
关键词:转产海洋渔业渔业

文/刘坤 俞存根 严寅央

新时期渔业发展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实现“富裕渔民”目标下,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应运而生。本文立足海洋渔业生态环境恶化、渔民出海捕捞保本困难、海洋渔业从业渔民收入压力倍增的现实,从当前国内渔业绿色发展背景出发,结合实际数据,综合分析浙江省海洋渔业从业渔民增收所面临的问题,得出了渔业绿色发展时期促进海洋渔业从业渔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

渔民包括捕捞渔民和养殖渔民,是水产品初级生产的主要群体,是渔业经济中的重要主体之一。由于目前渔业资源衰退、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渔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渔民增收面临较大挑战。如今的主要经济渔获物普遍存在小型化、低龄化现象,海洋捕捞渔获物从高经济价值品种向低经济价值品种转移,捕捞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党的十九大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要深入推进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目标发展渔业经济。同时,绿色渔业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发展任务,是富裕渔民、实现渔业渔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2016年,原农业部印发的《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强调,渔业要坚持绿色发展以实现现代化,2019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也着重强调要优化农业结构,合理引导产业发展。

现实中渔民为提高经济收入,往往盲目扩大近海养殖产业规模或进行过度捕捞,加剧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引发近岸海水水质下降,进而出现水产品质量下降问题。在恶性循环作用下,渔民投入与产出得不到合理补偿,投入产出比值低,经济效益达不到预期,严重滞后了海洋渔业优质化发展。因此,浙江省在解决渔民生计问题的同时,需要创新发展海洋渔业,继续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向海洋渔业“质量效益型”发展,在产业上实现“提质增效”。伴随着新一轮的渔业产业发展调整,必将会有一批从事海洋渔业的渔民面临转产转业选择,如何合理引导传统生计渔民顺利实现转产转业,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渔业渔民增收意义重大。

图1 1980年~2018年浙江省海洋渔业劳动力总人口变化情况

图2 1980年~2018年浙江省海洋渔业各领域渔业从业劳动力分布情况(单位:万人)

一、浙江省海洋渔业从业渔民情况历史变动分析

如图1所示,1980年~2002年,浙江省海洋渔业从业劳动力不断增加,2003年从业劳动力人数达到最高,为47.067万人;2012年~2018年呈下降趋势,2018年减少至37.1218万人,减少了9.9452万人,减幅明显。

根据1980年~2018年浙江省海洋渔业从业劳动人数数据,绘制出各领域专业劳动力变化情况(如图2),1980年~2018年专业劳动力人数降低明显,捕捞产业专业劳动人数及水产养殖产业专业劳动人数呈下降趋势,由此看出海洋渔业传统从业领域人员需求数不断降低。当地政府应考虑渔民生计现实,合理引导传统渔民转产转业,提高经济收入。

二、促进海洋渔业从业渔民增收所面临的问题

(一)海洋资源进一步衰退,渔民收入空间减小

改革开放时期,近海捕捞渔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当时渔民收入水平远超农民,随着渔业资源种类和数量衰退,渔民收入与农民收入差距逐年缩小。我国海洋捕捞渔业发展长期存在生产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近年来伴随着近海沿岸工业化,导致沿岸海水水质污染加快,进一步加剧了渔业资源衰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受工业污染,渔业资源衰竭。再加上渔民或者渔业经营者普遍使用低于标准的捕捞工具,盲目加大捕捞努力量,造成了补充型过度捕捞。近海捕捞拖网作业导致近海海洋生物的洄游通道以及产卵场地遭到破坏,海洋生态自我修复困难。资源衰退形势下的捕捞困境愈发凸显,导致渔民收入难以增加。

(二)渔民经营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根据浙江省渔业经济统计资料数据,及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调查数据等,绘制出2008年~2018年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变动趋势图(图3)。该趋势图明确反映出渔民家庭收入及支出数额均呈上涨趋势,2018年较2008年相比,渔业经营费用支出涨幅达164.78%、捕捞领域的燃料及冰费用支出涨幅达258.92%、养殖领域的饲料及苗种费用支出涨幅达149.65%、生活消费支出涨幅达126.14%。随着2016年渔业油补政策调整,渔民实际补贴下降,2018年补贴情况较之2015年减少了60.9%,随着经营成本及生活成本上涨,渔民所获得的利润必将被压缩。浙江省海洋渔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变动趋势与全国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变动趋势反映一致(如图4),浙江省海洋渔村捕捞支出及养殖支出也呈明显上涨趋势。

图3 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变动趋势(2007~2016)

图4 浙江省海洋渔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变动趋势(2007~2016)

(三)传统渔民收入渠道单一,难以开辟新的收入来源

海洋渔业从业渔民的生活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近海资源捕捞、养殖或者是进行相关渔业活动,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围绕着海洋渔业从业渔民定居的海域展开。在城市化发展、渔业资源衰竭、海洋环境污染及国际渔业协定签订等复杂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渔民正在或即将失去赖以生存的生计基础——海域、滩涂等,成为所谓的“失海渔民”。而长期从事单一渔业经济工作的渔民缺乏转业的相关技能,从事社会其他工作的能力不足,很难通过其他渠道增加收入,导致海洋渔业从业渔民收入难以持续增加。

(四)渔民观念保守,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滞后

由于大多数中年以上渔民受教育层次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化捕捞技术和渔业管理的新要求,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收入方面难有较大的突破,加之受自身劳动技能局限,渔民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转产转业,不愿外出就业或者创业,从而造成渔民增收瓶颈。此外由于渔民观念保守,渔区社会保障制度实施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渔民社保参保意识不高等。此外渔区社保保障标准低、覆盖面窄、资金来源不明确、管理不够科学和规范等问题也制约着渔村致富、渔民增收。

三、绿色渔业发展背景下浙江省促进海洋渔业从业渔民持续增收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捕捞模式,发展绿色养殖,多渠道促进渔民增收

2019年,农业农村部会同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水产养殖业科学布局、养殖方式、养殖环境、加强政策支持及落实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水产养殖业作出了战略部署,指明了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渔业捕捞政策调整改革,进一步完善渔业补贴政策,提高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益。继续推进浙江省渔场修复暨一打三整治工作,逐步压减近海违法捕捞行为,整治“三无”渔船和违规“绝户网”。实施渔业捕捞领域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远洋捕捞渔业,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建设渔港园区,吸收退捕转产渔民为渔港园区工人,促进退捕转产渔民增收。当地政府部门应鼓励渔民发展大水面生态养殖及工厂化养殖新模式,培训养殖渔民养殖技术,强化养殖尾水处理,打造多层级立体式养殖新模式,提升养殖业综合效益,在苗种及疫病防治领域加强政府支持,减少养殖领域灾害损失,提供优势养殖水产品,保障渔民收入。

(二)强化政策宣传,建立完善的渔民社会保障机制

传统渔民生活长期居于海岛及大陆沿岸,对于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接受力不足,导致对社保信息了解不够充分。此外,目前的渔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保障内容较单一、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保障范围狭窄等问题。政府机关要大力推广宣传社会保障制度,从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海洋渔业从业渔民能够充分了解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其对社保制度及政府机关的信任度。此外,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转产转业渔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沿海渔民失业保险,将渔民失业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失业保险范畴,尽快建立稳定的渔业风险保障机制。建立政策性渔业互助保障机制,进一步增加渔民保障种类,不断完善渔业互助保障体系,积极拓宽渔业互助保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范围。建立伏休期间捕捞渔民生活补贴制度,继续做好中央财政保费补贴试点工作,把渔业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渔业保障体系,全面提升渔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引导渔民牢固树立生态理念,自觉承担维护海洋生境的责任。

(三)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培育信息化绿色渔业产业

传统渔业经济以养殖和捕捞第一产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近海捕捞和养殖所占比重较大,水产品加工出口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阶段,产品的附加值低。在海洋经济结构中,海洋捕捞业作为渔业生产的第一产业,在渔业经济中占据的规模依然较大,而现代海水养殖业、现代旅游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制药业等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则显得相对滞后,亟需对渔业经济结构中的发展不协调的状况进行必要地调整优化。渔民可以依托适宜海岛,建设新型海岛渔业创新试验区,并在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对传统渔港进行改造、升级,加快渔港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为减轻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可以大力发展渔家特色休闲旅游业,开创渔船出海捕捞体验,增加近海渔业的娱乐性,加大吸引游客的力度,拉动经济增长。

修复近海生态环境是发展近海捕捞的关键之一,海水质量变好了,渔获物才会有适宜的生存环境,其数量才会增加。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人工增殖放流的力度和产卵场的建设,保护近海海洋生物生存繁衍,保障近海海域生态系统可以逐步恢复。积极推进渔业自然保护区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步伐,通过打造海洋牧场和人工鱼礁,来帮助近海海洋生物栖息繁衍,推动近海渔业资源的恢复进程。当地渔业技术推广部门要加强宣传推广,着力提升整个社会对伏季休渔和保护资源的意识,降低近海捕捞强度,真正促进资源持续利用。企业要提高初级水产品深加工层次,充分利用“互联网+生产销售”模式延长渔业产业链,增加渔民收益,拓展渔业产业发展空间,解决部分渔民的就业问题。

(四)提升渔民自身素质,完善转产转业补助政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渔民作为产业中最主要的生产因素,只有投入到生产活动中才能发挥自身的价值。我国沿海渔民普遍受教育水平低、技能单一、年龄偏大,这些因素严重阻碍着渔民转产转业。因此,政府为促进沿海渔民顺利实现转产转业应对其进行转产转业培训,还要重视文化教育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提高渔民自身技能。鼓励国外资本对渔业进行投资,扩展多种融资渠道,满足当前沿海渔民转产转业的经济需求。要合理优化转产转业补贴结构,提高用于渔业科研、海洋环境保护及个体渔民生活补助等绿色补贴的比重。

在渔业绿色发展新时期,浙江省要继续以渔业“提质增效,富裕渔民”为目标,加强政府引导,促进捕捞、养殖、加工、休闲渔业三产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加快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布局,不断推进渔业供给侧改革,以期促进渔民持续增收,助力浙江省海洋渔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转产海洋渔业渔业
复合肥转产管控注意事项
湖南省2021年渔业经济形势
2022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渔业博览会
海洋渔户转产转业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山东省5个地级市的渔户调查数据*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一图看懂贵州生态渔业发展
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渠道探索
浅谈浅议如何提升海洋渔业档案管理水平
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帮助农民转产增收的具体措施
基于GIS技术的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