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空问题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都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对时空问题的科学哲学分析更是尤为重要。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实现了时空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在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对马克思主义时空观进行科学哲学分析,有利于同时推动科学和哲学在时空领域的双重发展,因而具有重大价值。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科学哲学分析,应当从“自然”(自然科学)和“社会—历史”(社会科学)两大视域展开。
马克思主义语境下的“科学”既包括狭义上的“自然科学”,也包括广义上的“社会科学”和“历史科学”。因此,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科学哲学分析,首先要从自然科学维度进行,而这也是从“自然”视域下展开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是反映物质运动两大存在形式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的科学哲学范畴。
1、时空对立性
时间与空间首先是相互区别、相互分离的,它们分别标志着物质运动的两个不同的存在形式。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间隔性和顺序性,体现为事物的运动节律,具有一维性;空间是指事物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体现为事物之间的并存关系和分离状态,具有三维性。在这里,时间就是时间而非空间,空间就是空间而非时间。
2、时空统一性
时间与空间又是相互联结,相互贯通的,它们在本质上都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时间与空间不可相互分离。任何时间都是物质在一定空间中运动的时间,不存在脱离空间的物质运动时间;同样,任何空间都是物质在一定时间内运动的空间,也不存在脱离时间的物质运动空间。
第二,时间与空间可以相互转化。时间的变动,可以转换为空间的移动;同样,空间移动速度的快慢,可以转换为时间变动频率的大小。在一定条件下,时间就是空间,空间也就是时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时间与空间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否认时间与空间相对性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是不科学的。
1、时空绝对性
物质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时间与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样具有绝对性的一面,它们也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在这里,承认了时间与空间的客观物质性,就是承认了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
2、时空相对性
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变化的,时间与空间正是作为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基本形式而存在的。因此,承认了时间与空间的物质运动性,就是承认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时间与空间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任何时间都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时间,不存在脱离物质运动过程的时间;同样,任何空间都是物质运动广延的空间,也不存在脱离物质运动广延的空间。
第二,时间与空间会随着物质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时间空间与物质存在状态密切相关。物质密度越大,空间曲率越大,时间节奏越快,时空弯曲效应越强。时间空间与运动变化状态同样密切相关,时空度量是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物质是自在永存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物质的运动变化同样是永恒无尽的,它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时间与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同样是无穷无尽的,具有无限性。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具体表现为:物质运动的时间无始无终,物质运动的空间无边无际。
1、时空无限性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时间与空间尽管是无穷无尽、无限永恒的,但这并不意味它们是静态凝固、一成不变的,相反,它们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是动态流行的。正如恩格斯指出的,“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在时间与空间之间以及时间与空间内部,无时无刻无地不处于相互作用、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
2、时空无限性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所谓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是对整个物质世界或“宇宙”而言的,而不是对每一具体的、个别的事物而言的。换言之,整个物质世界的一切运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但是,每一具体事物的个别运动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却是有限的。因此,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不是抽象的,不是脱离其具体存在的有限性而独立出来的无限性;时间与空间的无限性是具体的,是体现于其具体存在有限性之中的无限性。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推动了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在时空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在自然科学哲学史上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1、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入贯彻到时空领域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科学和哲学都对时间与空间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从否定地心说开始,从根本上否定了宇宙有限论,建立起了科学上宇宙无限的观念;以十八世纪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为代表的近代唯物主义哲学与近代科学所揭示的宇宙无限的观念相一致,建立起了哲学上时空无限的观念。
但是,近代科学和近代唯物主义哲学的时空理论存在着严重弊端,这是一种绝对主义时空观。绝对主义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相互无关、独立自存,它们与物质和运动并无关联,永远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这种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抹杀了时间与空间的相对性,割裂了时间与空间的统一性,否定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性,同时也严重阻碍了时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是科学的、辩证的时空观,它揭示、分析并克服了旧科学和旧哲学在时空理论上的弊病,将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完全贯彻到了时空领域中去,不仅正确解答了时间和空间及二者与物质运动的关系问题,而且实现了时空理论史上的伟大变革,推动了时空理论的崭新发展。
2、引领科学和哲学在时空领域的崭新发展
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前,旧时空观即绝对主义时空观长期占据着人们的头脑,阻碍着科学和哲学的发展。这种境况直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诞生与成熟,才得到根本意义上的改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打破旧时空观和创立新时空观这一过程中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
马克思主义哲学率先否定了旧科学和旧哲学中的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同时最先从哲学上科学阐释了时间与空间的诸种性质,提出了时间与空间是绝对性与相对性、无限性与有限性的辩证统一。这就为后来新科学和新哲学的时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指明了一条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起点。因此,新时空观得以诞生并最终战胜旧时空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时空观功不可没。
新时空理论问世以来,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并非就此完成使命,而是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不断从自然科学时空理论的新发现新成就中汲取营养,促使自身更为科学,更为前沿。同时,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时空观也以更加旺盛的活力引领和指导着新时空观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推动时空理论以及人类自然科学哲学取得更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的科学哲学分析不仅应该从“自然”视域下展开,而且更要从“社会—历史”视域下展开,这也就是从社会科学或历史科学维度进行分析。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在“社会—历史”视域下的理论贡献更为突出,理论意义更为重大。
人类诞生之前,时间与空间只是一般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自然运动的存在形式,这种时空主要是作为自然哲学、自然科学、一般物理学研究对象的“自然时空”。人类诞生以后,时间与空间就不仅仅是自然时空了,它们开始作为人类生命运动的特殊存在形式而升华为“社会—历史时空”。
1、劳动实践是时空由“自然”向“社会—历史”升华的决定性因素
在自然时空视域,时间与空间是外化的、客体的(被动的)和无生命性的。而劳动实践,让时空内化于主体之中,具有了能动意义;赋予了时空以生命和活力,使其成为“人的积极存在”,这样一来,时空就升华为“社会—历史”时空。正如马克思所说:“劳动时间本身只是作为主体存在着,只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着。”劳动实践以其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的独特意义,提升时空成为人积极性的、主体性的存在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2、自由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时间
依据人们活动的社会领域和历史发展,可以将人全部的活动时间划分为“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在劳动时间中,人始终局限于把自身作为物质生产者进行再生产的界限之内;只有在自由时间中,即在劳动时间之外可供人自由支配的、直接用于人自由发展的时间中,人才能真正超越手段的限制性,把自身发展作为最终目的,成为自由个性的社会主体。在未来社会中,“财富的尺度……决不再是劳动时间,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整个人类发展的前提就是把这种自由时间作为必要的基础”。那时,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对立被扬弃,人类全部的生命活动时间都成为自由时间。
3、发展空间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空间
同样,依据人们活动的社会领域和历史发展,也可以将人全部的活动空间划分为“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整个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生存空间不断地转化为发展空间。物质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这一过程具有最终决定意义,它既能限制发展空间对生存空间的超越,又能超越生存空间对发展空间的限制。只有在发展空间特别是高级活动空间中,人类才具备真正自由的存在形式。在未来社会中,“把社会必要劳动缩减到最低限度……给所有的人腾出了时间、创造了手段,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那时,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的对立被扬弃,人类全部的生命活动空间都成为发展空间。
马克思指出:“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空间”。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作为人类生命活动的存在形式,是人类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历史”视域下的时空,是由社会历史性尺度决定的,二者具有统一性。
1、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密不可分
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一方面,自由时间离不开发展空间,自由时间实质上就是人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发展空间离不开自由时间,发展空间实质上也是人的自由时间。自由时间的多少直接决定了发展空间的大小,因为“整个人类的发展……无非是对这种自由时间的运用”;剩余劳动又直接在量上决定了自由时间,因为“剩余劳动一方面是社会的自由时间的基础”;而剩余劳动同样有着发展空间的意义,因为剩余劳动“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发展和全部文化的物质基础”。这样,通过剩余劳动,自由时间与发展空间就更为紧密相连,密切相关。
2、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相互转化
在“社会—历史”视域下,时间与空间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转化,相互促进,表现为时间空间化与空间时间化的统一。所谓时间空间化,是说社会成员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日益增加,促使知识进步、科技创新的进程不断加快,从而为新生产力、先进文明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所谓空间时间化,是说社会活动领域的开放扩展,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各方面的交往交流,从而通过相互学习和借鉴,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缩短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时间。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时间空间化与空间时间化,本质上根源于自由时间与发展空间的相互转化。
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是相互渗透,相互融贯的。一方面,自由时间能转化为发展空间,自由时间的增加就等于发展空间的扩大;另一方面,发展空间能转化为自由时间,发展空间的开拓也等于自由时间的创造。在这里,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的相互转化,相互促进是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运作和实现的。因为,发展空间的大小取决于自由时间的多少,自由时间的多少取决于剩余劳动时间的多少,而剩余劳动时间的多少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这样,提高劳动生产率,实际上等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创造了人的自由时间,开拓了人的发展空间。
3、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类解放
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推动了社会科学和历史哲学在时空理论上的革命性变革,在社会科学哲学史上尤其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1)将时空问题纳入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赋予时空以生命性、主体性和社会历史性,创立了作为人的存在形式的新时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时空问题似乎只是自然科学和自然哲学的研究领域,而社会科学和“社会—历史”哲学基本不对时空观进行探讨。但马克思主义认为,包括时空观在内的自然科学哲学脱离人和社会历史的维度是不可能的,因而创造性地拓宽了社会科学哲学的研究领域,促进了时空问题在新的问题域中展开。
马克思主义产生前的旧科学和旧哲学,包括牛顿力学之后产生的爱因斯坦相对论在内,对时空的理解基本上都是“形而上学”的。牛顿力学把时空当作描述事物运动的纯粹抽象的外部框架,是一种彻底的形而上学;爱因斯坦相对论突破了牛顿力学设置在时空上纯粹抽象的绝对框架,但也只是把时空当作用来调整力学机制的外部参量,本质上还是一种形而上学。因而,旧科学和旧哲学认为时间与空间只具有外在性,而没有生命性,更不可能有主体性。
马克思主义由劳动实践是人的积极存在切入,得出时间与空间也是人的积极存在这一变革性结论。时空不再只是一种力学要素,也不再仅仅同一般物质运动、自然运动发生外在联系;时空是有生命活力的能动要素,是人类发展的内部矛盾的衡量尺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系统的重要变量。这在科学史和哲学史上,第一次实现了时间与空间由外在向内部、由无生命向有生命的革命性转变。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深刻影响了同时代与后世的科学和哲学。在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之后,系统论、耗散论及分形论产生,它们开始注重考察时空的内部性、能动性和生命性,并将其论证推广到一般的自然存在,特别是生命存在。应该说,科学和哲学能取得这一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时空观功勋卓著。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旧时空观,还是马克思主义之后的新时空观,都与马克思主义的新时空观理论具有显著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将科学实践观引入时空理论,提出劳动实践是自由时间和发展空间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把时空由自然域引向社会历史域,赋予时空以属人性及为人性。在这里,时空的内部性并非一般事物的内部性,而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内部矛盾性;时空的生命性并非一般生命的客体性(被动性),而是指人的生命活动的主体能动性。马克思主义时空观,是真正地、彻底地把时空作为人生的积极存在的科学理论体系。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⑤⑧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⑦⑨⑩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