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修辞视角下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的情感诉求分析

2021-03-01 06:50
长江丛刊 2021年2期

一、前言

修辞(rhetoric)即演说的艺术,演讲就是一种劝说。劝说修辞(Persuasion Rhetoric)包含人格诉求(Ethos)、理性诉求(Logos)和情感诉求(Pathos)。情感诉求指演讲者通过激发某种特定情感,感染受众,引起共情,认同并赞成演讲者的观点。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主张只有掌握受众的心理才能激发其情感,但对具体如何使用语言调节情感却鲜有涉及。

韩礼德(1994)认为语言具有人际意义(Interpersonal Meaning),可以帮助建立、维系和反映人际关系,即在交流时选择特定语言手段表达主观判断以影响他人看法或行为,恰好回答了情感诉求未能解决的问题,两者存在结合的可能性。

二、情感诉求与人际意义

(一)情感诉求

劝说修辞有三种模式,人格诉求指修辞者具有良好的性格和品格,即“喻之以德”。逻辑诉求指理性诉求,即“晓之以理”。但人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即便对同一事物产生的判断和反应也不尽相同。情感诉求要求修辞者设法调节受众的情绪,激发其产生相同情感以达到共情,处于“易于说服的”心理状态之中,即“动之以情”。

修辞者擅长定位有效的语言手段向受众施加不同的情感,通过带有倾向性或暗示性的语言实现情感诉求,而人际意义有助于建立起演讲者与观众之间的人际互动,以达到劝说之效。

(二)人际意义

人际意义主要通过语气(Mood)、情态(Modality)、人称(Person)系统实现。

1、语气系统

言语角色(speech role)有给予(giving)和求取(demanding)两个最基本的任务。言者给予,听者接受,言者求取,听者给予,交流是一个交换的过程。“交流物”(commodity exchanged)有物品和服务(goods-&-service)及信息(information)两种。言语角色和交流物组合构成四种言语功能:给予物品或服务为提供(offer);给予信息为陈述(statement);求取物品或服务为命令(command);求取信息为提问(question)。

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紧密相关,陈述由陈述句(declarative)实现,提问由疑问句(interrogative)实现,命令由祈使句(imperative)实现,提供三种语气都可以实现(Halliday,1994)。

2、情态系统

情态指言者对命题有效性做出的判断,完全接受与完全拒绝称为极性系统(polarity system),而现实中常出现介于肯定或否定之间某个点的情况。情态可由情态动词(modal verb)及情态附加语(modal adjunct)实现。

情态动词被赋予高、中、低三级取值,如表1所示。情态附加语可分为语气附加语和评论附加语。语气附加语可表达概率(probably,surely)、频率(always,often)、确信(certainly,surely)、意愿(gladly,readily)、时间(yet,still)以及强调(just,simply)。评论附加语与其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别在于更多表达对整个命题的态度。

表1 情态动词的取值(Halliday,1994)

3、人称系统

人称是对人、事、物的指称,隐含了言者对听者以及所涉及的其他人或事的态度,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主要由人称代词实现。

三、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的情感诉求分析

Patricia Ryan在迪拜教授英语三十几年,见证英语全球化历史变革的全过程,在TED演讲台上发出“不要固执于英语”的呼吁,倡导保护语言多样性。本文以小句为单位,立足语气、情态、人称系统对实现情感诉求的语言策略进行分析。

(一)语气分析

演讲中共有陈述句163句(88.6%),疑问句14句(7.6%),祈使句7句(3.8%)。

1、陈述语气

陈述语气使用最频繁,因为演讲的任务是传递信息。陈述过程中演讲者通常采用举例子、列数据、摆事实的方式加强语言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举例子:观众被置于特定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他人的感受和经历,Patricia分享了很多关于自己、朋友和家人的例子。

(1)But it was she who ended up learning all the Arabic words for the local plants…

(2)Mydaughter,came to Engl-and from Kuwait.She had studied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in Arabic…And she was the best in the class at those subjects.

例1中,朋友本来决定带学生去花园学习植物的英语词汇,结果反而自己先学会了所有当地植物的阿拉伯语表达。例2中,女儿曾在科威特用阿拉伯语学习科学和数学,来到英国后通过翻译继续学习,取得了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绩。朋友的例子诠释了环境对语言的巨大影响,女儿的例子证明了英语能力差的学生借助翻译同样可以学得很好。恰当的例子使演讲更生动,适当举例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演讲内容。

列数据:观众可以对新信息有一个迅速且直观的了解,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数字能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描述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3)A language dies every

14

days.(4)Do we really want to end up with

600

languages…?

例3和例4中提到,每14天就有一种语言从地球上消失,照此速度继续下去,世界上最后或将只剩下600种语言。观众感到震惊并开始寻找原因,思考究竟是什么使语言多样性面临威胁,通过汇报数据激发观众好奇心,促使其进行反思。

摆事实:增强语言的客观性,使观众更容易接受演讲者的观点。事实胜于雄辩,事实永远是说服力最强的,演讲时直接给出已有事实,道理自可不言而喻。

(5)After all,the best education…is to be found in the universities of the U.K.and the U.S.

(6)If you think about the Isla-mic Golden Age,there was lots of translation then.

例5中提到全世界最好的大学几乎都在英国和美国,接受良好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英语考试,导致此类考试在全世界广泛盛行。例6中提到在伊斯兰黄金时代并没有出现像英语这样的世界语言,说不同语言的人们通过翻译交流沟通却同样创造了辉煌,说明翻译是保护语言多样性非常有效的一种解决方法。有事实的支撑,论证变得强而有力。

2、疑问语气

疑问语气较常使用,可以达到在演讲者与观众之间建立对话,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效果,通过提问将回答的任务赋予观众,迫使其有意无意地参与到对话中,产生互动。

是非疑问句(yes/no interroga-tive):结果只有“是”或“否”的问题,答案显而易见,演讲者通常使用刻意提问的方式来达到强调的效果。

(7)Now can it be right to reject a student on linguistic ability alone?

(8)…if I met a monolinguistic Dutch speaker who had the cure for cancer,would I stop him from enter-ing my British University?

例7、例8中,演讲者问“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语言能力需要和法律专业的学生一样吗”“如果有人掌握了癌症的治疗方法但却不会英语,应该阻止他进入英国的大学进行研究吗”,以提问强调用英语考试设置障碍的不合理性。

特殊疑问句(WH- interroga-tive):特殊疑问句提出的问题观众通常无法立即给予回应,需要进一步思考后才能做出回答。

(9)How did those students get all that knowledge?

(10)I ask you,what happened to translation?

例9中问朋友的学生“是如何知道本地植物的阿拉伯名称的”,面临学术研究,大多都是英语撰写这一难题时,例10中又问“翻译能做什么”。通过提问进行互动,观众把自己的答案和演讲者进行比较,从而引起思考,激发好奇心。

3、祈使语气

祈使语气使用得最少。祈使句表达命令,发出命令的一方一般具有更高的身份、地位或权力,但出于礼貌会尽量避免使用祈使语气,即便使用也倾向于委婉表达劝告或建议。

(11)Let me tell you a story about two scientists…

(12)Let us celebrate diversity…

例11中,演讲者用祈使语气实现提供信息的功能。例12中,演讲者通过祈使语气发出倡议,表达建议。

(二)情态分析

演讲中共出现情态动词26个(66.7%),情态附加语13个(33.3%)。

1、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取值递增暗示说话人的地位、权力等从下到上依次升高。低值情态动词使用最频繁,超过中值和高值情态动词的总和,如表2所示。

表2 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中情态动词的数量及分布比例

低值情态动词:更温和地表达能力、假设、推测等,语气平缓,更像与观众协商而不是直接强硬地给予信息,让观众有被尊重的感觉,劝说更容易发生。

(13)They

can’t

pursue their dream any longer,till they get English.(14)Now you

mightthink

,you and me,those fees aren’t bad,they’re okay…

例13、例14中“can’t”表能力,“might”表推测,语气平和,体现演讲者平易近人的亲和力。

中值情态动词:留余地,使劝说更容易被接纳和认可,同时保留一定的权威性。

(15)…if I met a monolinguistic Dutch speaker who had the cure for cancer,

would

I stop him from entering my British University?

例15中,“would”表达假设,英语教师为英语考试水平把关,决定谁去谁留,而演讲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自然也有这种权力。演讲者借助中值情态动词提出假设,语气委婉的同时从侧面强调了英语教师的权威,反映了英语的地位。

高值情态动词:展现话语的权威,给人态度强硬的感觉,须谨慎使用。

(16)But if you’re not a native speaker,you

have to

pass a test.

例16中,“have to”暗示英语考试不得不参加,不容置疑,并非出于自愿,给观众留下并不愉悦的感受,从侧面体现了英语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

2、情态附加语

演讲中出现语气附加语9个(69.2%)、评论附加语4个(30.8%),如表3所示。

语气附加语:演讲者对小句中命题、主张等的关系及评价的强度和极差。

(17)Do we

really

want to end up with 600 languages…?(18)So

immediately

,we’re rejecting them.

表3 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中情态附加语的数量及分布比例

类型情态副词数量分布比例语气附加语强度actually2really1程度of course3概率perhaps1时间recently1immediately169.2%评论附加语sadly1fortunately1exactly1naturally130.8%

例17中副词“really”表强度,用于提问,体现演讲者对语言消失速度之快感到吃惊和痛心,为保护语言多样性的呼吁做铺垫;例18中副词“immediately”表时间,一旦学生没有机会参加或未能通过英语考试,求学生涯便戛然而止,体现以英语考试设立障碍的不合理性。

评论附加语:表达对整个命题的看法,具有评价意义,表明演讲者的立场与态度。

(19)But

sadly

,today,languages are dying at an unprecedented rate.(20)But

fortunately

for the world,hedid not have to pass an English test.

例19中,副词“sadly”表明演讲者认为语言的消失是不幸、不合意的;例20中对爱因斯坦不用参加英语考核表示庆幸,副词“fortunately”表明演讲者认为这是合意的。

(三)人称分析

人称系统揭示参与者的质量与数量,具有显示社会身份、体现言语角色的功能。交流中,演讲者为自己和受众分配角色,采用特定的人称完成对所涉及的人、事、物的指称。

1、人称形式

演讲中共出现第一人称代词65个(40.4%)、第二人称代词25个(15.6%)、第三人称代词71个(44%)。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使用频率远高于第二人称,这和人称代词的指称作用有关。第一人称指说话者,第二人称指受话者,第三人称指除说话者和受话者外的第三方,即对话涉及的其他对象。首先,大量第三人称被用于描述客观事实或举例,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其次,大量第一人称用于讲述演讲者的自我发现和经历;最后,演讲是一种即时对话,很多对观众的指代可以用手势或眼神取代,使得第二人称使用频率大幅降低。

另外,演讲中共出现主格人称代词107个(66.5%)、宾格人称代词34个(21.1%)、形容词性物主代词19个(11.8%),名词性物主代词0个,反身代词1个(0.6%)。名物代和反身代词可忽略不计,以下仅对主格、宾格及形物代三种形式进行分析。

2、主格人称代词

表4 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中主格人称代词的数量及分布比例

人称代词主格使用最频繁,如表4所示。首先,主格形式中三种人称的分布比例与前文结果一致,即第三人称主格最多,仍旧是为了满足大量举例的需要。其次,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主格单数形式多于复数形式,而第二人称主格复数形式多于单数形式,因为第二人称代词主格的指称对象是观众,数量必定大于一,而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主格的指称对象大多指个人,用单数表达。再次,第三人称主格单数形式中,相对仅指人且有性别暗示的“he”和“she”而言,“it”既不区分性别也不区分人与物,分布比例最高。

包容性“we”和排他性“we”:“we”可分为包容性“we”和排他性“we”:前者含演讲者以及观众,暗示演讲者把观众视为同类,具有缩短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及建立亲密关系的作用;后者仅指演讲者及被归为同类的其他成员,不包含观众,暗示演讲者与观众的刻意疏远,用于营造陌生感。演讲中共出现11个(61.1%)包容性“we”和7个(38.9%)排他性“we”,前者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后者,这是因为与观众建立亲密关系可促进劝说。

3、宾格人称代词

表5 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中宾格人称代词的数量及分布比例

人称代词宾格作句子宾语,位于动词后,而只有及物动词可接宾格,所以宾格数量明显减少,如表5所示。首先,为了满足大量举例的需要,仍然是第三人称使用最多。其次,第三人称宾格单数形式中“it”使用得最频繁,因其不区分人与物,而多数情况下宾语通常都是事或物。再次,演讲中没有出现第二人称宾格的单数形式,因为演讲者始终面对全体观众。

4、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表6 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数量及分布比例

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是名词的限定词,具有定语的作用,但定语并不是句子所必需的成分,所以形物代使用频率低,如表6所示。

首先,三种人称的分布比例与主格、宾格的统计结果一致,即第三人称使用最频繁。其次,与人称代词宾格的统计结果一致,演讲中没有出现第二人称形物代单数形式。再次,第三人称形物代单数形式“its”没有出现,因为形物代作为所有格形式标明所有者,即名词的“物主”,而事物的所有者通常为有生命的人,其性别是具体的,所以不区分性别的“its”不常用于表达所有关系。

四、结语

本文以TED演讲《不要固执于英语》为个例,结合统计分析和质性分析,分别从语气、情态、人称系统分析如何实现情感诉求,讨论各种语言现象的使用及原因,既体现TED演讲的特殊性,也从侧面反映了其他演讲的共性特征。

本文的探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仍有以下地方有待改进:第一,由于时间和能力有限,仅对个例进行研究;第二,把情感诉求的实现方式限制在人际意义中,实际上如心理状态、隐喻等在共同促进情感诉求的实现,应纳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