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的真实性探究

2021-03-01 22:53:07洪蒙蒙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冠肺炎

摘 要:融媒体时代下人人皆媒体,在自媒体发展上升的同时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变革,无论是哪种媒体形式,无论是哪种媒体性质,遵守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人的基本操守。疫难当头,新闻媒体在强人心、暖人心、聚民心,坚守客观真实的同时也出现了抢时效、博眼球、失原则,断章取义假新闻的问题。疫情尚未结束,认清当下新闻真实性的客观状况有利于新闻人追寻初心、捍卫真实。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新冠肺炎

一、“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 坚守客观真实

新闻真实性是指新闻与事实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新闻真实性就越高。在融媒体时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追求新闻真实始终是新闻人的行業标杆,如何把一线最真实的状况反馈给大众,如何将社会需求传达出去,是当下新闻媒体需要考虑的首要任务。

(一)强信心——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公开报道疫情进展

李良荣在其专著《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提出新闻专业理念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新闻媒介是社会公共事业,必须为公众服务,新闻从业人员必须承担起社会责任。

从新冠肺炎确定时起,各大新闻媒体相继制定了每日数据公开的方针。

于电视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1月20日起持续报道新冠肺炎疫情,派记者抵达武汉,并在武汉设置前方演播室,准确传递中央声音,第一时间播发来自武汉现场的报道。随后,湖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等其他省级卫视也相继开设疫情报道特别节目。除了组织疫情数据公开方面的报道节目外,众多权威访谈也组织建立起来,《新闻1+1》栏目由主持人白岩松特别连线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证实了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的现象,力破谣言、还原真相。

于网络媒体。微博头条、今日头条、地方头条等均置顶播放“疫情最新消息”,疫情地图的制作让公众清晰明了地看清疫情蔓延局势,每日疑似与确诊病例数字不断更新播报。在时效性与透明度上,此次疫情报道吸取了2003年非典时期数据不公开的教训,成功的采用数据新闻等方式将疫情最新动态传达给公众,减少因瞒报、谎报而造成的公众情绪恐慌。除此之外,对于疫情的相关权威科普每日不停更新,从“什么是新冠病毒”到“如何预防病毒感染”,从“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到“如何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口罩”,权威小讲座线上不停期,科学小知识每日不停更,更有钟南山院士、李兰娟教授倾情讲述有关新冠肺炎的知识和误区纠正,给全民上一次肺炎公开课,让公众提高对肺炎的重视程度,增强对防疫阻击战的必胜信念。

电视网络双管齐下、纸媒融媒联动而发,新闻媒体努力做到让数据准确公开,让报道掷地有声,让防疫全民参与。

(二)暖人心——深入挖掘正能量故事 及时跟进最前线战役情

从纷沓而至的报道中,我们为一个个前线后方的英雄感动,这个世界从不缺少英雄,缺少的是将英雄真实事迹合理呈现给大众的新闻媒体。疫情期间,央视《新闻联播》第一时间推出《一线抗疫群英谱》《战疫情一线日记》等系列报道,《焦点访谈》播出《致敬!白衣战士》《“跨界”的志愿者》等特别节目。各大媒体记者深入前线采访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用镜头记录“隔着玻璃吻爱人”“跨越百年的鞠躬礼”等真实一幕,用质朴却打动人心的文字诉说着一个又一个亲眼所见的感人故事。

最真实才能动人心弦,最质朴才会感人肺腑。疫情期间的报道较多的遵守了一个新闻行业人士基本的操守,感动大众、激励勇士、坚守自我。

(三)聚民心——澄清谣言消除恐慌 凝聚精神共同抗疫

谣言总是伴随灾难而来,为了打击造谣势力、坚定公众抗疫信念,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推出“疫情防控辟谣专区”,平台内汇集了众多不实新闻和谣言,并且将谣言证实全过程公开详细描述,增强媒体公信力。

例如疫情初期,网传板蓝根、鱼腥草和白醋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网民热议,更有甚者跟风抢购板蓝根,各媒体及时与专家联络辟谣,使得谣言得以及时被控制,稳定人心。新闻媒体肩负着传递社会真相的使命,打击谣言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用事实说话,将民众力量汇聚到最需要的地方。只有坚守在事实第一线,才能不负初心与使命。

二、抢时效、博眼球、失原则 断章取义假新闻

(一)抢时效——缺少把关审核 盲目抢占先机

疫情期间由于各大网络媒体之间关注点有交叉,竞争激烈,抢占先机显得尤为重要,于是一些新闻媒体为了时效性,审核把关放松,使得无真实性保证的新闻得到传播,尤其是出现一个具有轰动性的假信息源后,媒体往往不自觉地忽略把关这一重要流程,迫不及待地对其进行转发,同时由于多家媒体同时报道,在客观上增强了这一假新闻的可信度,从而造成了疫情期间反转新闻频繁出现。

较为典型的则是各家媒体对医生李文亮逝世时间的报道。在这一件事上,涉及到大众的痛点,敏感情绪被放大,使得对该事件的关注度较高。各家媒体充分意识到该事件报道的重要性和引起的舆论效果,有媒体人的职业敏感是一件好事,但若这份敏感造成的后果违背了伦理道德,作用力则会往相反的方向使。

2月6日21点30分,人民日报社旗下的《生命时报》最先报道李文亮死讯,但此时死讯并未证实。23时56分,《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李文亮医生正处于被抢救中。这一矛盾引起公众质疑和愤怒,随后,7日00时38分,武汉中心医院在微博发布李文亮医生还在抢救的消息,使得《生命时报》的报道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即使报道对象并非吹哨人李文亮这一敏感人物,任何一家媒体也不能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抢发死讯,是对患者生命的极其不尊重;另一方面,在此之前对李文亮等八位所谓“传谣人”的训诫就已经迅速地引起民众广泛讨论,大众此时精神高度集中,对新闻极其敏感,报道时稍微过激点的言词或掺杂主观情感的字句都有可能引发民众的爆发点,从而使得事态走向极端,《生命时报》作为人民日报主管的主流媒体,这一举措便成为了点燃公众愤怒情绪的导火线,使得公众对主流媒体更加质疑,导致其逐渐丧失部分公信力。

(二)博眼球——弄虚作假编新闻合理想象在现场

特殊时期防控严厉,许多媒体人士、网络大“V”被禁足家中,身体出不去思想可以出去,于是一部分博主开始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在自己的思想世界建造出“新闻现场”。除此之外,媒体从业者根据个人的主观臆断,将带有感情色彩的观点掺杂其中,也会造成以偏概全的情况,从而误导受众。

1.旧新闻新加工。温州广电全媒体曾发布一条“印度警察严惩疫情期间违禁人员”的视频新闻,视频中的印度警察“花式”惩戒民众:大屁股、扇巴掌、罚做下蹲、罚跪。做俯卧撑、滚大街等等,但视频中警察和民众均未佩戴口罩,随后被证实这是从以前印度警察执勤的视频里截取的一段,这种愚弄公众的行为终究愚弄媒体自己。新闻不是“旧物回收”,更不能“旧酒装新壶”,坚守新闻人客观真实的初心在当下是否被淡化消逝?

2.增删失实,刻意引导。长江日报《歪歪扭扭七字遗书让人泪奔》中报道了一位热爱祖国深明大义的普通病患,结果却被网民发现宣传报道只截取逝者遗书中的前七个字“我的遗体捐国家”,而舍掉了“我老婆呢”后四个字。这种报道视角被部分舆论批评为强行煽情而忽视了人间温情。类似的报道暴露出主流媒体对舆论心态把握不足,引导技巧生硬的问题,更突出其不重视新闻真实性,将新闻仅作为煽情的工具。

3.挂名权威。新京报曾发布一篇题为《钟南山:一旦有证据对新冠治疗有效,中药可以放心用》的报道,寥寥百字表明钟南山院士认为“中药需要实验室验证,现在不能放心使用中药”,这篇报道是针对2020年2月18日广东省政府新闻办疫情防控第二十四场新闻发布会所写,但在其他报道这场发布会的媒体中,如《广州日报》、《北京日报》,其表达的意思为“中药的作用已经被临床证实,希望通过进一步科学实验为中药的治病机理通过现代科学的方式予以解答”。新京报这一挂名钟南山院士的曲解报道不仅让公众误以为中药疗效无用,更是对钟南山院士个人的抹黑,致使其遭受网络诸多谩骂。违背采访人意愿、挂名权威,不仅损害权威人士名誉,更是有违真实性原则,是对受众的不负责任,有误导受众的嫌疑。

4.获取信息不全面。在武汉确诊十几例肺炎患者之初,国家卫健委曾派两批专家前往调查,专家表示患者不配合调查,信息获取不全面,而媒体对此最终得到“未发现人传人”的结论,更有甚者直接报道“没有人传人”现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对这类信息源不确定,信息不全面的新闻报道具有主观臆断之嫌,存在病患误导专家,专家误导媒体,媒体误导舆论,舆论误导大众的恶性连环后果。

(三)失原则——断章取义 愚弄大眾

1.可能性问题肯定化。网络上曾有“新冠病毒的源头可能是华南海鲜市场”的猜测,随后,央视网播出视频新闻“最早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生们是如何确定病毒源头是华南海鲜市场的”,该新闻在尚未科学验证的情况下默认“新冠病毒的源头是华南海鲜市场”,而之后的中外科研人员证实后均表示新冠病毒的源头并非华南海鲜市场。新闻真实的基础是事实,在不了解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根据主观猜测进行报道违背了新闻人的操守。

2.违背常识,贻笑大方。华商报曾在《孩子出生不到20天,他却主动申请投入抗疫一线》中写到出生不到20天的孩子“稚气地问妈妈哪里去了”,网友调侃“不到20天的婴儿会说话?他们是哪吒?”这一类明显违背常识的新闻着实让人忍俊不禁,笑过之后不禁反思如今的新闻媒体的严谨性不够、常识性不够,笔者自身新闻人的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是常人,其次再是新闻人,倘若连常人的思维习惯都能抛弃,就更不谈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人了。

结语

特殊时期特殊应对,疫情面前,我们既要时效,又要质量;既要客观,又要温情;既要真实,又要合理。真相往往隐藏在事件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因此媒体从业者需要排除干扰,剔除错误信息,避开误导性信息,从中发现真实有效的信息。主流新闻媒体在布好大局顺应大势的同时也应抓好小事写好小词。真实是新闻的底线,确保真实是新闻人的使命,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无论是特殊时期,还是正常年份,都要坚守客观,遵守真相,杜绝虚假,捍卫真实。

参考文献:

[1]黄煦彭.融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的实现方式[J].饮食科学,2018-10-23

[2]袁君.浅谈5G时代政务新媒体的挑战及发展方向[N].山西经济日报,2019-11-26(007).

[3]张妍.疫情阻击战中新闻媒体的角色定位[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04-01

[4]胡尚林.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疫情报道的反思[J].河海传媒,2021-04-15

[5]操瑞青.作为假设的“新闻真实”:新闻报道的 “知识合法性”建构[J].国际新闻界,2017(05):6-28

[6]鲁道夫的人文学院.为何在疫情期间出现了诸多假新闻?我们又该如何甄别[EB/OL].2020-04-01

[7]矫志欢.疫情期间新闻媒体的报道隐患及应对[J].青年记者,2020-05-19

[8]赵鹏.疫情形势下新闻真实性问题浅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0-09-25

作者简介:

洪蒙蒙(2001-),女,安徽安庆人,南京理工大学广播电视学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广播电视。

猜你喜欢
全媒体时代新冠肺炎
情报体系在应急事件中的作用与价值
图书与情报(2020年1期)2020-03-23 05:58:00
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对的情报机制及体系
图书与情报(2020年1期)2020-03-23 05:58:00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党政论坛(2020年2期)2020-03-16 03:30:42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治理研究(2020年2期)2020-03-13 08:10:15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环球时报(2020-02-28)2020-02-28 04:16:30
浅谈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面临的新挑战
全媒体时代的时政新闻创新
全媒体时代文学评论的寻路与重建
法治类新闻报道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