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蕾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创新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永久动力,在农业技术发展滞缓的当代社会,尤其需要对农业发展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为农业生产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打破发展落后现状,进而推动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农业信息化技术,探讨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仅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乡村振兴;应用
引言
当前农业经济管理开始面向信息化水平发展,开发出多样的新业态,从技术灌溉到机械加工,在实现生产一体化,农业经济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飞速发展。对此,应进一步优化创新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建设成熟的农业发展体系,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农业发展需求。
1乡村振兴中应用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意义
在一些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受地区资源与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处于劣势地位。在农业生产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有利于为乡村振兴工作增添活力,降低了农民生产压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质量与效率,保障农民收入,同时还可提升土地与水资源使用效率,有效缓解资源不足的问题。
2农业信息化推行存在问题
2.1技术及应用人员缺乏
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需求之一,信息服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由于农业信息平台的人员缺失,造成了农业生产信息的不完整,降低了信息的价值。此外,农业生产也受到许多信息的限制。比如信息服务器提供的信息不全面就会导致作物种植失误,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使用的基础上,由于对信息技术的生疏,制约了农业信息在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困难的是,由于在信息获取和利用过程中,使用成本的过于昂贵,十分打击农民对于农业信息系统使用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作物栽培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生产状况,由此可知,虽然信息系统应具有全面可靠特点,但目前来说仍存在各种缺陷的问题,影响了关于农业生产信息的实用性。
2.2缺乏健全完善的信息化平台
从当前信息资源的整合来看,许多地区的农业信息共享程度比较低,信息管理还没有取得一些突破性的成果,相关的信息化平台还有许多缺陷,需要进一步地完善,需要相关的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的资金。
2.3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并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开展农业生产时,无法合理的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这就导致所开展的管理工作和现实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不利于农业经济水平的提高。
3乡村振兴中应用农业信息化的措施
3.1云计算技术融合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云计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有明显的分布式计算处理优势,所以在生产活动中应用该技术可很好地控制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该技术有很强的运算能力,为农民提供可靠服务,以防影响数据信息安全性。基于云计算技术有效构建农业信息化平台,科学开展农业生产,特别是构建智慧农业体系,利于快速而高效的整合农业资源。现阶段数据信息量大,应用云计算使得平台数据储存能力明显提高,方便资源服务,同时增强了设备计算能力,实时传递与共享信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可利用传感器等设备采集与分析农作物信息,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在生命科学领域中,DNA序列处理工作非常重要,改变了农作物生产状况,提高了农作物品质。充分发挥云计算技术优势,保障分布式服务器性能,全面提高测序工作中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3.2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将农业生产过程的要素进行定价,参与到市场流通的整个过程中,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建立起信息化的管理机制,具体的策略如下:一是基于当前信息化背景,政府部门需要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农村地区的农业资源,加大各个地区农业信息的共享力度。二是可以联合高校,借助高校的人员来管理这个平台,保证平台的信息和内容真实可靠,从而为农民提供正确的指导。三是鼓励农民自主学习,在网络上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为他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四是增加农业经济信息化的投入资金,对于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差的情况,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为信息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物资保障。五是各地政府需要对于对应的农业生产地区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
3.3整合信息资源
当前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基本完成,相关部门已经掌握农民土地的经营情况,此时应根据空间或时间因素将整个地区的农业信息发展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分类建立种类齐全、容量较大的信息平台,收集并保留不同时节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利用技术算法模拟农业生产结果,为此后的农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在收集整合数据时,相关部门不能仅根据一般标准辨别,而是保证数据收集额专业性,尤其在流转经营权后,更应该专业化整理区分土地数据与经营资源。同时,相关部门应设立广泛的数据收集标准,精细化收集数据,剔除不符合当地农业现状的信息,为政府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判别农业生产需求提供依据。除此之外,应多层次收集数据,与不同地区、以往年间数据进行比较,在区别农村差异的基础上,整合整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数据。之后专业技术人员建立农业资源信息平台,录入收集的数据,通过分析比对确定农业发展趋势。
3.4培养专业程度较高的人才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有足够的人才作为支持。在这一情况下,必须要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再对现有人才进行培养,组织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使其能够熟练的对信息化技术进行应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可以给予一些补助,提升基层人员的薪资报酬,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顺利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使更多农村群众了解到信息化技术以及新型农业技术,确保其有足够的能力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
3.5探索智慧农业标准体系,完成农业信息化全过程
要开展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发展,应该最大化地提高农业信息服务的水平。增加土地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农场工作环境。在提供信息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必要时参考农民的种植经验,并将种植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展示到试验区。当地农业部门应结合当地情况制定目标,提高农业发展。综合分析地理特征和天气情况,提供可靠的农业生产数据,以供农民参考。应加快农业智能化研发步伐,规范行业发展。智慧农业比较发达的区域应根据信息资源、数据和系统应用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智慧农业标准,包括数据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业务标准。按照农业生产科技结构模式,实现更好的技术控制。在工业发展概率较低时实现信息共享,满足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综合设备的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为农业生产种植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对农业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相关种植者在农业发展中应积极与信息化技术相融合,完善农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从而促使现代农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较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矫玉勋.云计算技术在现代农业中应用分析及发展策略[D].吉林大学,2015.
[2]张建青.信息化技術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19(19).
[3]魏然杰.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7).
[4]阮艳梅.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运用实践初探[J].中国农业信息,20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