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奇
摘 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我国社会传播生态。对于广电传媒而言,疫情既是一个挑战,又是一个转变发展方向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经此一“疫”,广播电视传统的“收视+广告”创收模式在和各类新兴媒体竞争时,“有价无市”的尴尬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促使广电媒体产业的升级也势在必行。但是,对主流传媒来说,越是在社会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危难时刻,就越是要尽快地制造出更加权威优质高效的信息内容,才能在当前媒介融合向纵深推进的新发展阶段,处于更加有利的竞争地位,进而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的局面。
关键词:后疫情背景;广电;媒体融合
引言:广电发展媒介作为中国传统媒体的主力军,主要承担为大众传播信息和引领社会舆情的重要职能。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大爆发,为既往传播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也为媒介的不断创新求变,开启了一道机遇之窗。在当今媒体大融合的背景下,广播既要掌握主流传媒的核心话语权,也要创造性地吸纳融合的媒体宣传手法,优化宣传实效。所以,本篇文章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广播电视台的融合宣传经验为切入点,并总结了其中创新的宣传思维与做法,提出一些相应的意见和看法,希望为中国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一、强化联动机制
与新兴网络媒体相比,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地市级融媒体中心强化应急联动机制发挥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例如:一是实时权威播报疫情进展。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这场空前“战疫”中,与网络媒体信息来源良莠不齐相比,以广电媒体为主要载体的地市级融媒体中心,有着与官方的权威信息源的天然联系。二是疫病防治过程中的"正能量"传播。坚持挖掘身边人身边事的第一手资源,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听众,让舆情处置工作步入稳定良性进展阶段。在新闻发布的内容设置上,积极设置新话题,通过立体、交叉、全面的新闻传播方式,有效回答公众问题,并协调媒介资源共同自采新闻,发挥了引领媒体议程的重要功能,从而有效减少了舆情误读风险,避免了舆情出现的错误偏转。
二、把好舆情导向关
在这场共同抗击病“疫”中,在社会信息尚不对称的重大背景下,新闻媒体既是新闻事实的传递主体,又是负责主体,共同承载着信息沟通、抚慰人民、督促政策、动员社会力量等重大责任。
例如:作为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继续坚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特别针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更要严肃履行新闻审稿发稿负责制,切实把好新闻导向关、人员关、内容关,尤其要做好对新型媒介的严格审核管理,保证新闻绝对安全、万无-一失,通过教育引导广大公民增强共同抵御疫病信心和自身防护能力,最终实现对新闻舆情管理工作的责任担当和重大社会价值。
三、创新业态,挖掘广播电视价值空间
为满足疫病防治期间的各方面工作需求,广电将加快推进新技术手段、新场景的运用,通过节目云录制、空中课堂、在这场战"疫"中纷纷亮相。
例如:广电首先可以优化节目编排布局,推出广播可视化直播。广电针对疫情宣传需要,重新梳理广播节目内容,按照应急广播模式对全天17个小时的直播节目进行特别编排。在疫情防控期间对全天节目进行防控疫情特别编排;开设近百期防控疫情融媒体可视化直播:制作数百个短视频、宣传海报等抗疫宣传新媒体产品。其次,广电可以运用“云录制”打造台网联动新模式,广电为居家小朋友推出“云录制节目”,利用网络记录当下疫情期间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云录制”形式新颖,拓展了电视节目形态,既顺利完成了节目录制,又避免了抗“疫”期间主持人、工作人员、小朋友的直接接触,是当下台网联动形式的成功尝试。
最后,广电可以开展“直播带货”,助力消费脱贫。在地方疫病防治常态化的大环境下,广电发挥广播和互联网视听类节目产销助农、名牌强农的资源优势,采取“公益性广告宣传、电视节目+文化消费帮扶”、“短视讯、直播间+文化消费帮扶”等管理模式主动助力企业文化消费帮扶,利用抖音的直播平台以网上直播间形式大力宣传推荐了各地的特产。
总结:经历了疫情这次“大考”,在广电传媒事业加速变革的同时,其在管理架构方面不适应、不匹配的問题也凸现了出来,遂倒逼着其完成了管理架构、运作体制等方面的深化改革。尤其是对应急联动新闻反应体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需要打破常规常态化的新闻组织方法和流程,以发挥一-线新闻采编人的主体能动性:地市级广电新传媒矩阵的疫情新闻内涵、表现形式需要更灵活多样,运作更为市场性和互联网化,微信等公共帐号、微博包括在抖音、快手等第三方网络平台的短视讯、图文等新信息内容制作出版。
参考文献:
[1] 黄永妮. 后疫情时代广电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广播电视台为例[J]. 视听, 2021(6):3.
[2] 李红忠. 移动优先,融合传播,多点推送——从新冠肺炎战"疫"看广东新闻广播媒体融合探索[J]. 西部广播电视, 202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