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艮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课程开发理应摆在首要位置。随着智慧职教平台的出现,在线开放课程也就开始不断地涌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双一流学校的建设中,高度重视学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作者基于《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课程,进行了智慧职教平台下在线开放课程的探究。
一、课程的地位与任务
本课程是高职类应用电子技術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直流电路、交流电路、电路暂态过程、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磁路等基本知识,掌握交、直流电路基本分析计算方法,学会使用常用电工仪器仪表和工具,掌握电路装配、调试技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专业学习和从事专业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素养。
二、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团队到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人才需求、分析就业岗位、找到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针对《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进行本课程的开发。
解构高职弱电类专业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要求,重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书;通过任务书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完成学习实践活动;教学安排采取“讲授与讨论+资讯与仿真+实践与总结”三步曲模式。
讲授与讨论环节:教师以任务为起点,通过讲授让学生认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问题。
资讯与仿真环节:利用互联网查找解决方法及相关资料,通过Multisim软件强大的仿真功能验证并探索问题,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主制订完成任务的实施方案。
实践与总结环节:学生根据自主制订的实施方案在实训室完成任务,老师进行评价,学生课后进行总结。
三、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总体目标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熟悉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电路的组成与特性;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计算电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有学习和应用电气电子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的技术规范,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与要求
1、素质方面:(1)安全操作及6S管理职业素养;(2)认真细致的职业素养;(3)养成科学严谨、擅于思考的职业素养。
2、知识方面:(1)掌握安全用电知识、6S管理知识、手工焊接工具及工艺知识;(2)掌握MF47型指针式万用表结构;MF47型指针式万用表功能及使用方法;(3)掌握电阻、电容、电感元件种类、参数、测量及使用;(4)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电路的计算方法;(5)理解电容和电感及在电路中的作用;(6)掌握正弦交流电的计算方法;(7)理解和分析三相交流电路;(8)掌握二极管、三极管的知识。
3、能力方面:(1)具备电阻、电容、电感器件的识别和测量能力;(2)学会常用电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3)学会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方法;(4)学会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5)学会三相电路的功率测量方法;(6)会识别和测试二极管、三极管,会简单计算,能分析工作状态。
四、课程内容的选取
《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课程内容,以课程教学节点来展示:
一级节点:应用电子技术。
二级节点: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
三级节点:课程导学;项目一,课程初识(电工电子入门);项目二,直流电路分析与测量(万用表电路);项目三,正弦交流电路分析与测量(正弦交流电路);项目四,三相交流电路分析与测量(三相交流电路);项目五,非正弦周期量分析与实践。
四级节点:课程导学——课程思政,课程介绍;项目一——6S管理与安全用电;项目二——直流照明电路搭建与测量,万用表等效电阻计算与测量,万用表分压、分流电阻选取,复杂直流电路计算,万用表电路制作与调试;项目三——正弦交流量分析与测量,阻容感元件在正弦交流电路中特性分析与测量,RLC串联谐振电路特性分析及应用,感性负载功率因数补偿;项目四——三相交流电联接;项目五——非正弦周期量分析与实践。
五级节点:列举2例。课程导学——课程思政,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考核。万用表等效电阻计算与测量——课程思政,单元导学,电阻等效概念,电阻串、并联计算,伏安法测量等效电阻,万用表等效电阻计算,仿真与探究,实训与提高。
五、在线开放课程实施
1、在智慧职教资源库建设《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课程资源
2、资源创建形式
创建形式有文本类,微课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动画类,虚拟仿真类,PPT演示文稿类等。
3、课程教学组织
资源上传到智慧职教平台,课堂上教师利用职教云进行教学,学生在职教云进行练习和考试,教师可在职教云答疑、批改作业、评阅考试试卷等。课外学生及其他学员进入职教云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