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凤
摘 要:我国经济在快速向前发展,信息技术整体的水平也在逐渐提升,这给我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機遇。本篇文章对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进行了阐述,了解了统计体制目前建设的现状,探讨了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在经济普查当中的作用,希望可以对经济普查的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掌握全国的经济状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经济改革措施。
关键词: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经济普查
经济普查工作在整体开展的过程中,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为一些重大的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国家的有关部门也逐渐意识到了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推进了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希望可以保障经济普查工作稳定可持续的开展,更加全面的了解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了解经济普查的结果,可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经济改革措施,全面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概述
经济普查工作在整体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通过对这些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可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化服务。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的各个领域带来了许多便捷,有效推动了国家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统计信息化建设属于重要的组成内容,积极引进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针对传统的统计体制进行了新一轮的创新和改革[1]。信息建设工作的持续开展,提高了统计信息的能效性和实践性,可以为经济普查工作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信息数据服务。国家在改革以及未来发展的过程当中,通过了解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中捕捉到新的情况和新的发展问题,从而具有针对性的建立符合国际发展的统计制度。经济普查工作在开展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统计制度改革的重要实现方式,可以进一步对地方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估,也可以针对统计系统做出相应的优化和改革。经济普查工作有利于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完善,也实现了对统计指标体系的改革工作,可以更好的开展后续的统计调查工作,这对于建立更加完善的预报系统、预警系统、监测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2]。
2.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普及,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领导也一直重视统计体制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对统计信息的系统建设进行了着手,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物理资源,结合实际的情况设定更加清晰的信息化统计制度和相应的标准,随着工作的持续推进也取得了有效的成就。现阶段,统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地方建立了相对统一的统计信息系统,推动了线上统计上报工作的执行。通过对统计体制进行改革,可以实现统计报表和相关数据的自动化发展,这也是未来数据自动化进步的主要趋势。统计信息网几乎涵盖了全国各地,其中蕴含非常丰富的信息数据,地方统计部门也建立了与之相匹配的信息系统,无论是软件系统还是硬件系统,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规模。随着统计信息网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各级统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强了统计信息的共享国家,也通过系统可以进一步的了解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开展社会经济全面普查工作。统计体制信息化系统在整体运行的过程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统计体制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统计功能没有得到完善、无法提供及时的信息共享和更新,这些信息都会影响到同级工作的持续开展。除此之外,我国的统计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没有形成系统性的信息管理知识,针对一些基础的操作技能还有待进一步娴熟。针对统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开发工作,需要加强统计数据之间的共享,提高统计系统信息的安全系数,否则将会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3]。经济普查工作整体开展可以更加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有利于国家在今后制定一些重大的决策时掌握比较全面的决策依据。经济普查工作可以帮助政府了解动态性的经济信息,持续推进我国深化改革工作,完善统计体制的建设,使得统计体制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经济普查工作可以对国民经济的核算制度进行完善,持续推进统计工作的进行,为未来的研究工作积累成功的经验。
3.探究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在经济普查中的作用
经济普查工作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有利于帮助国家了解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规模和内部的实际发展结构。通过建立数据库系统,可以提高国民经济在未来发展的整体规划水平,也可以开展更加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经济调查工作。国家经济普查最经常使用的机制就是统计机制,可以开展更加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保障经济普查各项工作的持续进行。针对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在经济普查工作当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提供广阔经济普查平台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整体开展的过程当中,主要会应用到网络平台、电视平台和一些其他的自媒体平台,这些平台可以对数据进行动态性的分享和汇总。网络化的统计体制可以帮助国家开展经济普查工作,使更多的人了解到经济普查的含义和相关的意义,在各大平台当中可以对经济普查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文件进行展示,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有利于社会大众形成更加正确的自我认知。国家的统计部门也会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对经济普查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肯定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4]。为了进一步加强统计部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交流,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统计网,在网络平台当中可以对经济相关的知识进行普及,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了解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统计完成当中,人民群众也可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经济普查建议,有利于共同推动经济普查工作稳定可持续开展。
3.2加强经济普查资源管理
经济普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实效性,统计部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工作,故此,经济普查同时也具有比较严格的实践性。在有限的时间内统计人员,需要充分的利用各种统计资源,确保信息可以进行高效流动,实现动态性的共享和管理。统计体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统计资源的传输途径进行简化,降低统计工作中所存在的实物概率。统计部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需要积极的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缩短统计工作消耗的时间。国家有关部门针对统计体制开展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在此过程当中涉及到的调查对象比较多,涵盖的领域比较复杂,比如说会涉及到化工领域、制造领域、金融领域、建筑领域等等,故此,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经济普查工作,统计体制信息化建设可以突破地域和时间上的限制,帮助各个统计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提高了经济普查的效率。
3.3促进普查工作高效开展
我国在开展经济普查工作的过程当中,政府是主体,统计体制开展信息化建设,可以帮助政府对普查工作进行监督,也可以动态性的了解普查工作的实施效果和具体的情况。统计体制的建设有利于对各个目标内容进行考核,加强了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有利于更好的对主体责任进行落实,在建立信息化统计系统的过程当中,需要针对经济普查的指标进行优化设计,简化普查工作的流程,解决普查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强化普查工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5]。经济普查机制在进行创新的过程中,统计机制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的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普查数据采集工作以及后续的处理工作都需要应用到统计机制。统计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当中,可以对数据进行报错和传送,建立基本单位名录库,确保经济普查各项工作可以得到顺利的开展。经济普查的各项资源都会应用于统计部门的数据库当中,可以进一步推动经济普查工作的持续开展。
3.4有效规范经济普查工作
统计部门在建立信息化的处理系统时,需要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标准,比如说数据库的处理系统和数据的收集系统,这些系统的数据在最初建立的过程当中都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更加有利于后续信息调配工作的开展,强化经济普查工作的规范性,从根本上提高经济普查工作的质量。经济普查工作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统计部门需要对信息化的统计体制进行优化和创新,在普查方案当中会涉及到普查的具体对象和时间,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要进行详细的记录[6]。统计部门在后续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当中会应用到统计信息系统,在此过程当中需要了解经济普查方面的相关指标内容,将这些指标转换为国家统计局所设定的标准形式,进一步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推动经济普查工作的持续持续开展。为了保障经济普查工作的持续开展,相关的管理部门需要对信息化统计体系进行合理的应用,全面推动经济普查工作的开展。
4.结论
综上所述,经济普查工作在整体开展的过程中,统计信息化建设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统计部门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统计体系的建设当中。统计体系帮助各个统计部门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从根本上提高了经济普查的效率,进一步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罗放华,张承莎.多方博弈下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J].统计与决策,2020(23):160-164.
[2]陈芳芳.浅谈统计管理体制与企业统计创新[J].财经界,2020(26):47-48.
[3]潘雷云.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服务科学发展———对海南州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9(9):28-30.
[4]肖克文.经济普查:信息化与民众参与的博弈[J].中国信息化,2004(8):34-38.
[5]王志哲.区(县)级统计体制现状及信息化改造[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马逢源.加快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設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7(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