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霞
作者单位: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 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方法有多种,电离子是常用的有创手段,虽有一定的效果,但术后复发风险较高,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是一种无创伤的新型治疗手段,具有破坏性强、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该疗法与电离子联合实施,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总结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莆田医疗区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82 例临床资料,均符合《尖锐湿疣诊疗指南(2014) 》中相关诊断标准[3],治疗依从性好。排除存在精神与认知功能异常患者、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与心肺功能障碍患者、光过敏患者及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患者。按照接受治疗的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19 例;年龄21~43(30.27 ± 2.14) 岁;病程2~6(4.82 ±0.34) 个月;其中首次发病32 例,复发9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20 例;年龄22~43(30.93 ±2.65) 岁;病程2~6(4.73 ±0.36) 个月;其中首次发病31 例,复发10 例。2 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已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予电离子治疗,手术仪器选用GX-Ⅲ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仪(南宁科伦仪器公司生产),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接受治疗,对皮损部位及周围进行清洁消毒,后采用2%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选用直径合适的治疗针头对可见疣体进行清除,压迫止血;确认无活动性出血后取无菌纱布覆盖于皮损上,胶带包扎固定。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电离子治疗后,于皮损处涂抹20%盐酸氨基酮戊酸溶液,随后避光3 h;后采用LED-IB 光动力治疗仪(武汉亚格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进行治疗,能量密度100 mV/cm2,照射时间20 min,每间隔7 d 治疗1 次,共治疗3 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2 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剧烈疼痛感、感染、浅表瘢痕) 发生情况及治疗后3 个月的复发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1) 痊愈:治疗后疣体全部清除,且未出现新疣体;(2) 显效:治疗后皮损面积减小≥90%;(3) 有效:治疗后皮损面积减少60%~89%;(4) 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率(%)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 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例(%) ]
2.2 不良反应比较 2 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
2.3 复发情况比较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复发2 例(4.88%),少于对照组的8 例(19.5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 。
尖锐湿疣好发于外阴、生殖器及肛周等部位,会导致这些部位出现突起、尖刺状丘疹,而且可直接通过性接触传染,也有部分通过污染物间接传染。该病的病原体是HPV,健康者与感染者发生性接触时,感染者带有病毒颗粒的脱落上皮或角蛋白可进入到健康者的上皮裂隙中,这就导致感染发生。病毒进入人体后,会潜伏在基底层的角质中,并形成细胞,经表皮复制后进入细胞核内。细胞发生分裂时,病毒会大量繁殖和播散,因而出现性接触部位皮肤黏膜处大小、形态不一的疣状皮损[4]。尖锐湿疣治疗难度虽然不大,但易反复发作,其发生与复发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原则是去除疣体、预防复发,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但该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的心理及生理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
电离子是目前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常用手段,在治疗时,利用治疗针头接触疣体组织,使针头与组织之间的极小气隙形成极高的电场,并利用电场的作用分离气体分子,进而产生温度高达3 000 ℃的等离子体火焰,促使疣体组织气化、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消除疣体的目的[5-6]。电离子在消除大疣体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于皮损范围较大、角化较明显的尖锐湿疣,其疗效并不理想,若治疗不彻底,疣体依然会重新生长,且电离子并无抑制HPV 病毒方面的作用,故术后复发的几率较高[7]。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是一种临床治疗尖锐湿疣的新型化学疗法,其作用原理是首先外敷光敏剂,使其渗透到皮损组织中,经过一段时间的避光后,照射特定波段的光以去除疣体组织[8-9]。其中5-氨基酮戊酸(ALA) 是一种内源性的生化物质,通过外敷后,皮损处的皮肤黏膜细胞可选择性吸收ALA,并且其可以在细胞内利用ALA 脱水酶及一系列酶促作用转化为具有高度光敏活性的原卟啉Ⅸ(PPⅨ),随后聚积于疣体内为化学反应提供光敏剂,在特定波段的光照下,PPⅨ可与氧气反应产生活性氮,活性氮可以对过度增生的细胞组织起到杀灭的作用,同时还能选择性破坏细胞组织中各种生物大分子,使异常增生活跃的细胞发生不可逆损伤,最终致使细胞凋亡,导致疣体组织坏死[10-11]。此外,该疗法对消除潜伏期HPV 感染及亚临床HPV 感染也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有效抑制HPV 病毒细胞的生长[12]。但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在消除较大体积疣体(直径>0.5 cm) 的效果欠佳,故如本研究观察组患者先给予电离子治疗,以去除大体积疣体,后再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消除皮损组织,并抑制疣体新生,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复发的目的。此外,因尖锐湿疣与慢性炎性刺激存在一定关联,该病可能干扰患者免疫系统,而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释放出的能量可使皮损组织周边的分子氧转化为单态氮,或者通过电子转移生成氧自由基,单态氮与氧自由基均属于具有氧毒性的活性氮,可氧化损伤疣体周边的细胞器及生物分子,进而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消除炎性反应的目的,这也是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抑制尖锐湿疣复发的原因之一[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80.49%;2 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3 个月,观察组复发2 例(4.88%),少于对照组的8 例(19.51%) 。与顾丽群等[14]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电离子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在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较好,并有较高安全性,能够有效去除疣体并降低复发风险。需要注意的是,临床采用电离子治疗时,可能会因烧灼不到位而出现浅表瘢痕,治疗后也可能因清洁不到位引发局部感染。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属于无创疗法,毒性作用较小,少数患者可能对光敏剂过敏进而引发局部刺痛感。故术者应注意操作方法,并加强患者的术后宣教,治疗前应须注意患者是否存在光动力治疗禁忌证,尽可能避免上述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出现刺痛感的患者,通常刺痛感并不强烈可以忍受,或伴随治疗的进行逐渐缓解,无需做特殊处理。
综上所述,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联合电离子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能够有效去除疣体并预防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