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富昌 王小琴
新生儿肺炎主要包括吸入性肺炎、感染性肺炎,前者是指患儿因吸入羊水、乳汁、胎粪等所导致的化学性炎症反应;后者是产前、产中因血液、羊水感染或产后呼吸道感染所致。肺炎患儿常伴有发热、烦躁、憋喘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甚至可合并多种并发症[1-2]。同时因为新生儿肺储备能力发育不全,易发生呼吸衰竭,严重威胁其健康发展。氧疗可显著改善换气功能,对控制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病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新生儿自身免疫功能、依从性均较差,所以采用舒适度高、耐受性好的氧疗方式十分重要[3]。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可进行加温、加湿,可为患儿提供舒适氧疗体验[4-5]。因此本研究对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行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如下。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本院接收的119例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纳入标准:(1)符合肺炎诊断,存在三凹症、咳嗽、气促、吐沫等症状,且经X线胸片检测确诊[6];(2)符合呼吸衰竭诊断,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低于60 mmHg,伴或不伴有动脉二氧化碳分 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 高于50 mmHg[7]。排除标准:(1)合并凝血功能障碍;(2)合并心力衰竭;(3)合并肺栓塞、肝肾功能不全;(4)患儿生存预期小于1个月;(5)合并颅脑损伤、先天性疾病或存在窒息情况;(6)患儿及其家属依从性较差;(7)患儿合并有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胎粪吸入综合征。按照掷硬币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8)。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允许,患儿家属对此次研究的内容知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所有患儿均行抗炎、内环境稳态维持、糖皮质激素治疗,同时给予吸痰、肺部物理治疗,合理喂养。观察组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 flow nasal cannula,HFNC)治疗。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深圳科曼NV8多功能无创呼吸机),设置呼吸湿化治疗仪温度37 ℃,流量2~8 L/min、吸入氧气浓度分数(FiO2)23%~29%,维持患儿SpO2在92%以上,连续治疗4 h后撤下。对于呼吸困难、心率、吸气三凹征加重或肺膨胀不良患儿,可将流量上调至10 L/min,持续监护。一旦患儿出现呼吸衰竭加重或并发器官功能障碍时,改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束原有氧疗方式。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 way pressure,nCPAP)治疗。采用小儿气道正压通气仪器(北京嘉和美康小儿持续正压无创呼吸机)供氧,设置初始参数,氧气流量0.5~2 L/min,随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使其SpO2>92%。患儿病情好转后,将流量降低至1.0 L/min。FiO2为21%~60%,呼吸末正压为4~8 cmH2O,调节参数使得患儿 PaO2>60 mmHg、PaCO2<60 mmHg。当患儿FiO2低于0.3,呼吸末正压通气<4 cmH2O时,持续采用nCPAP治疗2 h后撤除;当FiO2>0.6时,PaO2<50 mmHg 或 PaCO2>60 mmHg,改为气管插管治疗。
(1)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的效果。治愈:患儿肺炎、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各项临床指标均恢复正常;好转:患儿临床症状、呼吸困难有显著改善,同时各项指标也趋向正常,PaO2>60 mmHg 以上、PaCO2<50 mmHg;无效:患儿呼吸困难、血气指标均无改善,或有恶化。总有效=治愈+好转。(2)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包括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及总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采用美国雅培手持式血气分析仪检测所有患儿的PaO2、PaCO2,同时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仪持续监护,并记 录 脉 搏 血 氧 饱 和 度(saturation pulse oxygen,SpO2)。(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呼吸机肺炎、多功能器官衰竭、低体温、腹胀、气胸、气漏、肺出血。(5)比较两组镇静剂使用及预后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儿镇静剂使用例数;并对其进行3个月的跟踪随访,记录新生儿此期间再住院及死亡的例数。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14%,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
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d,(±s)]
表3 两组恢复情况比较[d,(±s)]
组别 咳嗽缓解时间 肺部啰音消失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 总住院时间观察组(n=61) 2.62±0.45 4.62±0.82 5.31±1.85 12.82±3.97对照组(n=58) 3.41±1.10 6.34±1.56 7.06±1.42 16.99±2.01 t值 5.173 7.581 5.767 7.172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Sp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比较(±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
两组呼吸机肺炎、多功能器官衰竭、腹胀、气胸、肺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体温、气漏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观察组镇静剂使用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镇静剂使用、预后情况比较[例(%)]
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精神萎靡、喂养困难,严重影响其营养摄入;同时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并发症也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8]。在实际临床治疗中,除药物、维持内环境稳态、祛痰等常规治疗外,提供有效的氧疗以改善氧合水平也十分重要[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16%,高于对照组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对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治疗效果更佳。分析原因,在常规氧疗中,鼻导管吸氧为室温蒸馏水,后经患儿的鼻腔、支气管加温、加湿,由此会带走大量的水分和热量,使其鼻腔、呼吸道处于干燥状态[10-11]。呼吸道黏膜处于干燥状态,患儿痰液会由此变得浓稠,从而会增加祛痰难度,还可能导致气管堵塞,可增加患儿换气难度[12]。nCPAP治疗虽然可进行加湿,但无法加温。同时,新生儿机体各功能发育不全,正压通气对其肺部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导致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全、肺不张等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13]。此外,常规鼻导管、头罩吸氧,并不能有效改善血氧饱和度,因此治疗效果一般。而加温加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予的气道正压较低,不会损伤患儿鼻黏膜,操作简单、舒适感更强;可及时清理患儿分泌物,有利于喂养,促进患儿的康复,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也与此有关[14]。冯亚婷等[15]研究中指出,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肺氧合功能,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血气指标可有效反映机体氧合水平,治疗前,两组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SpO2均高于治疗前,PaCO2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PaO2、Sp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显著提高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的血氧水平、提高其肺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在本研究中,加温加湿化高流量鼻导管可对气体进行加温、加湿,避免机体热量的散失,有效保护黏液纤毛的运转;同时,减少呼吸作用,缓解患儿呼吸肌疲劳,有助于其肺功能的恢复,也大大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16]。镇静剂的使用情况可反应患儿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观察组镇静剂使用率及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亦可说明HFNC适用于治疗依从性较低的新生儿。3个月内,对照组患儿的再住院率高于观察组,是因为该组患儿并发症较多、喂养不善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机体功能恢复不佳。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过少有关。在之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案、增加样本量,提高数据的可信度。
综上所述,加温加湿经鼻高流量氧疗可有效改善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血氧新生儿的血氧水平,促进患儿的康复,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儿的健康发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