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玲,朱翠平,魏丽丽,杨秀玲
(1.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儿科,山东 济宁 272000;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3;3.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03)
过敏性紫癫主要发生在儿童群体当中,其致病因素以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1-2]。因此在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方式的同时,还需加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但是大部分患儿出院后,用药依从性差,促使病情复发,需再次入院[3-4]。所以患儿出院后需对其开展院外精细化延续护理干预,本研究挑选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10例,探究经院外精细化延续护理干预后应用情况,现报告如下。
本研究近1年的时间内(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共110例,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55例常规组(常规的护理干预)和55例精细组(院外精细化延续性护理)。男性66例,女性44例;年龄为3-14岁,平均(6.07±2.34)岁。对以上110例患儿相关基线资料加以比对,P>0.05。
患儿:入院后建立个人电子档案,方便后期跟踪随访。入院72 h内及6个月门诊复查时填写评估量表并收集相关信息汇总。
医护人员:创建延续护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副主任医师、主管护师、营养师各1名,护师3名。
常规组:与小组成员建立微信联系,不建微信群,便于沟通和随访,在第1、3、6个月进行电话随访并记录。第6个月电话通知门诊随访并填写调查问卷。
精细组:常规组护理干预基础上开展院外精细化延续护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建立微信群,出院时家属扫码入群,随时更新疾病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并提醒家属严格执行居家护理计划,并为其答疑解惑;②小组成员与精细组的成员创立一对多微信联系,按照制定的护理方案,分别从健康教育、个体指导、健康行为能力干预和持续监督四个方面对患儿进行干预,并进行相应的记录;③干预方式:通过微信群、定期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等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延续护理干预,避免单一性的干预方式带来的信息缺失和沟通不利;④干预频次:患儿出院后小组人员每周对其进行2次干预,持续4周,以后每月干预1~2次,第3个月时家访1次,第6个月时门诊复查1次。若出现病情复发,分析原因,增加干预次数及随访力度;⑤家庭照护:出院时评估患儿居家护理需求,主管医护人员为患者制定延续护理计划,并给予指导;发放《过敏性紫癜健康教育手册》和《患儿家庭日记》讲解其内容,并指导家属如实记录,定期检查日志的完成情况,并为其答疑解惑。
健康行为能力根据SRAHPS(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估,共4个维度(健康责任维度、运动维度、饮食维度和心理安适维度),共28条项目,利用Likert-4级计分法评估个人对于健康行为能力掌握情况,选择有绝对把握、有较大把握、有中等把握、几乎完全没有把握,分数为0~4分,得分在0~112分,分数越高则视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越好;生活质量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定,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生活质量越高;用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进行评定,分别包括4个条目,给予是或否进行回答,1分为否,0分为是,分值越高则表示用药依从性越好,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比病情复发率。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如表1所示,护理后与常规组相比对,精细组各项评分显著偏高,P<0.05。
表1 对比两组患儿健康行为能力(±s,分)
表1 对比两组患儿健康行为能力(±s,分)
注:与常规组相对比,#P<0.05;与常规组相对比,*P>0.05。
护理后与常规组生活质量(68.37±5.18)分、病情复发率29.05%(16/55)和用药依从性评分(12.74±2.29)分相比对,精细组生活质量(84.57±4.24)分和用药依从性评分(18.12±2.50)分显著偏高,病情复发率7.27%(4/55)显著偏低,P<0.05。
根据大量临床研究指出,针对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效果。而针对临床出现过敏性紫癫患儿,虽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控制病情,但是该疾病病情漫长,需要依靠出院后的药物治疗来抑制病情。
大部分出现该疾病的患儿年龄较小,因此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同时大部分家长对于患儿的疾病以及治疗方案等错误认识,认为患儿临床症状消失以后便能够放松警惕,不按照医嘱指导患儿胡乱用药,不按时带领患儿进行复诊,最终影响预后,促使患儿病情复发。因此,需要针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给予院外精细化延续护理干预[5-8]。本研究结果指出,护理后与常规组相比对,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偏高,病情复发率显著偏低,P<0.05。
由此可见,通过实施院外精细化延续护理干预以后可显著降低患儿病情复发率,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健康行为能力以及用药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