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投资审计中大数据分析方法的体现

2021-02-28 22:39杭盖
科技信息 2021年7期
关键词:分析方法大数据应用

杭盖

摘要: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大数据的应用开始触及各行各业。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政府的投资审计工作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与创新。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的发展现状、应用特点、自身优势及机遇挑战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梳理、分析,希望对现阶段投资审计大数据化的进程有微末助益。

关键词:投资审计;大数据;分析方法;应用

一、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投资审计方法现状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核心内容

大数据的目前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主要是指利用现有传统的数据处理或数据库管理工具难以处理复杂而繁多的数据集合,其核心思维与内容是对科学化的数据处理方式的挖掘与探索,进一步发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价值,从而对事物得出新的认知方法,促使现代人更加深入、精准的挖掘与应用隐含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规律,从而对旧有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对未来趋势进行准确预测,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或其他重大行为举措。其有四个特点,一是数据体量巨大,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二是数据类型繁多,比如数据库类型、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三是价值密度低,信息价值高;四是处理速度快,最后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数据化的投资审计工作,能够将大量的细节数据抽象到一定程度,协助人们掌握某类数据的概貌、变化趋势和发展规律,从而能够准确的对数据变化提出较为科学的预测,发现不同数据之间的关联,当出现数据变化、关联异常等情况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降低和减少由此产生的各类损失。

(二)大数据对投资审计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不依赖抽样分析,而可以采集和处理事物整体的全部数据。19世纪以来,当面临较大的样本量时,人们都主要依靠抽样来分析总体。如今,科學技术条件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大数据分析取代抽样分析,社会科学不再单纯依赖于抽样调查和分析实证数据,现在可以收集过去无法收集到的数据,更重要的是,现在可以不再依赖抽样分析。其次是在大数据时代,人们难以寻求事物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是深入认识和利用事物的相关关系。人们可以通过找到一个事物的相关关系,帮助其捕捉到事物的现在和预测未来。所以在审计工作中建立模型对大数据进行系统的研究,不仅能够摆脱对抽样分析的依赖还可以运用所有的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对未来进行一定的预测。当下,大数据的发展态势迅猛,审计机关及审计工作者应积极适应时代的变化,为更好的利用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与其他相关工作,相应的投资审计工作也应随之变化。然而当今社会,现代工程技术、信息化技术、智能化技术融合度越来越高,如果投资审计不与时俱进的探索实践新技术、新途径,就会盲人指马,任人糊弄,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很难履职尽责。

1、审计内容范围的变化及改进

大数据审计与传统的抽样审计模式有所不同。传统审计方式下,由于审计机关受审计力量、审计技术、时间、地点的限制,难以获取审计对象的全部数据,特别是外部数据,所以制定审计计划时,要确立审计重点和规定重要性水平,实行抽样审计,这样审计受限于样本数量的局限性,不能涵盖绝大多数的业务活动,不能充分说明被审计单位的弊端,无法揭示数据造假等不良行为,审计过程由此产生了不小的风险,审计结构也不够准确、全面。在大数据时代,对不同投资项目和投资对象进行调研时,总体审计较随机抽样的审计结果更全面、更精准。总体审计的落实,要求审计工作者研究拟投资项目时需对其全部信息运用审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处理在大样本和全量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审计工作者将不在局限于抽样思维,可以放览全局,精准审计。随着大数据的实时数据采集技术、智能数据分析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最终会抛弃传统的受制于工作量的抽样审计,转而着眼于全量数据,甚至延伸到外部的关联数据,实现被审计单位数据信息的全面覆盖,大大扩展了审计范围。

2、审计实行方式发生转变

在传统审计中,审计方式主要表现为现场手工审计方式。审计人员常常不得不亲自前往被审计单位获取并查看库存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等审计证据,再通过审阅法、查询法、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等方法来分析审计数据,从而得出审计结论。在大数据时代的环境下,数据的形式、数量、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据电子化、海量化、高度信息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存在,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数据库的管理边界,使得审计工作者对投资对象进行调研时,可以开展持续性审计,对已存在的问题也可开展定向定期评估;传统审计模式是先立项,后实施,而大数据时代下的持续审计则可以在充分了解风险后,充分利用数据优势,形成分析在前,投资在后的科学审计,同时为形成进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监督提供条件。许多传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显得效率低下和无法实施,必须使用新的大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方法。围绕大数据,一批新兴的数据挖掘、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及审计方式将不断涌现。

3、审计组织模式随之转变

传统的审计基本都是以审计小组为单位事后审计或周期性审计的模式。审计流程是:送达审计通知书→进驻被审计单位→现场取数→数据分析→查找疑点→疑点求证→分析评价→得出结论。这种审计模式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精力,审计效率低下,且这种相对滞后的审计模式影响了审计工作的及时性,严重削弱了审计可以达到的预防效果和监督效果。大数据分析代替传统的小组审计模式后,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通过联网建立数据接口,实时、持续采集被审计单位数据信息并传输汇总到大数据中心,不需要实施审计时单独去被审计单位采集数据,审计工作的起点就由数据采集转变到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只需要对信息体系特点有较为透彻的了解,调查拟投资项目信息系统的基本状况,比如含有多少数据,有哪些功能模块,模式如何,数据储存及访问模式等等。此外,还需带着明确的工作目标开展审计工作,并结合当下投资审计的特征实施审计。

4、审计风险发生转变

传统的审计风险来自一是审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偏差造成的认识风险,审计人员根据预设的风险评估程序以及先验的假设来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风险的高低和可接受水平。如果当审计证据取得范围受到限制时,审计人员发表的审计结论就可能失真,从而加大审计风险。二是抽样审计降低了审计结果的精准性,也增加了审计人员发表不当结论的风险。但在大数据环境下的全量审计,审计人员不再局限于抽样审计,而是将审计范围扩大到以前因为人员力量和技术力量限制无法取得的证据,使审计样本更大、证据更充分,以减少抽样审计以点到面估计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审计风险。但是另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下存在数据采集整理、数据分析使用风险、数据管理风险,同时数据开放性也带来了数据被未知用户访问和篡改的风险。

(三)大数据时代投资审计的特点

1、完善审计基础数据为重点

建设项目活动具有投资消耗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一个投资建设项目少则一两年,多则七八年,建设过程为前期、中期、后期。因此,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计阶段也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进行。建立全面、完整的基础资料数据库,科学的充实审计资料与依据。从投资项目的前期、勘察、监理、设计等环节,再到资产项目资金筹集及使用等环节;从挖掘投资项目的建设、管控管理环节,再到投资项目结算环节,为投资项目的可行性、依规性、准确性、效益性提供全面、科学的审计依据。

2、步入投资绩效审计新阶段

项目投资、建设的是为了民生或经济效益。尤其政府投资审计项目是我国各级政府推动地区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改善民生的重要依托。因此,政府投资绩效的审计是投资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政府投资项目审计主要审查项目投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较少开展真正意义的效益性审计。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手段为评估项目决策风险和关注项目建设效益提供工作平台,通过数据分析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评估,掌握行业发展规律,预测行业发展趋势,促进政府科学决策,避免损失浪费,能够为政府管理提供前瞻性意见,帮助政府出台与行业发展无缝对接的制度,最终实现绩效审计目标。

3、满足投资审计的高时效性

在数据量大、数据种类多的情况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也增加了一定的困难。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量足够了,但是进行投资审计的项目增多,工作量加大, 进行审计的时间相对减少, 若是不能及时找出审计所需要的充足资料,许多工程建设的违规现象很难被发现,这也是传统投资审计与大数据时代投资审计的区别。审计机关需要汇集大量政府投资项目的信息,挖掘大数据带来的附加价值,同时应与各部门及项目建设实施主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项目建设信息动态共享服务审计工作。运用大数据的审计方法和手段,开展数据分析和造价指标的整理,加强对多部门“大数据”的关联和造价指标适用性的分析,提高政策落实的广度和使用指标分析准确性。将各类造价指标进行纵横向比较,对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益及执行政策落地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风险点。

二、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投资审计的分析方法

现阶段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分析,通常根据其操作方法、使用工具以及与审计经验的结合程度等不同,可以分为查询型、验证型、挖掘型三大类。

(一)查询型分析

审计工作者借助业务信息系统或财务总账,访问和查询数据记录,进行筛选、查找、排序、核对、抽样、统计等操作性分析。这是对审计项目进行总体分析,具有直观、简易的特点,但缺点是审计思路呈线性结构,数据量较大,不易发现问题线索。

(二)验证型分析

审计工作者借助工作经验首先提出风险点。然后根据相关数据来检查风险点,从数据中确定审计事实。验证型分析的关键是要能提出合理的风险点。这与审计工作者的职业判断和经验积累息息相关。

(三)挖掘型分析

审计工作者以海量数据为基础,进行深层次数据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进行挖掘.并以直观易懂的形式展示分析结果。审计数据分析模型根据审计数据分析类型,通过对数据的查询、验证和挖掘,建立更直观的数据模型。结合审计目标寻找疑点,进而评估被审计单位控制风险、揭示制度问题等。

三、大数据时代的投资审计的挑战与机遇

(一)大数据对于投资审计工作带来的重大意义

投资审计大数据化是国家审计实现全覆盖的必由之路。随着审计范围的不断拓展和审计要求的不断提高,审计工作“ 一个差距,一个矛盾”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一个差距”是指投资审计大数据化工作目前发挥的作用与大家的期待还存在一定差距。现在我们仍然主要局限于对审计数据基本价值的利用,没有对大量历史数据的潜在价值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审计发挥的作用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一个矛盾”是指大量的审计数据與有限审计时间的矛盾。审计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全面,不仅涉及财务账表数据,还有项目前期资料、招投标资料、施工管理资料、工程决算资料、资产管理资料等等,采用原有的审计方法,审计工作者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对全部审计数据进行处理。大数据思想的出现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思路,把大数据思想用于投资审计工作,符合现阶段投资审计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从单一工程造价审计向全面投资审计、从传统投资审计向现代投资审计的转变要求。

(二)大数据给审计带来的机遇

1、提高审计效率,提升审计能力

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协助审计工作者寻找审计重点。大数据与审计相结合,使审计工作者能够掌握审计线索与数据变化的关联关系,利用更为科学有效的数据分析,对所有的数据资料进行检查,从而发现违规行为和不合理事项。此外,通过采用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审计工作者建立新的审计模型,从已知的数据推理演算出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点对于今后审计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它意味着审计不仅仅能够查出已经发生的问题,更能预先发现、预先干预和预先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防患于未然

2、提高审计成效,提升监督职能

积极探索审计数据的应用方式,加强对历史数据分析,研究数据间的关联性,获得高度加工的数据成果,是提升审计工作效能,加强审计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随着对数据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审计将逐步在发现线索、评估管理风险、关注建设效益、揭示制度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层审计机关的职责和内容不断增大,而审计机关任务不能减,审计监督不能缺,面对行政体制改革,不能一味扩大审计队伍,只有从大数据审计入手,才能解决当前基层审计机关面临的困境,而且也会极大的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发挥监督职能。

参考文献:

[1]梁津津. 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方法创新的几点思考[J]. 审计与理财, 2017(10):8-10.

[2]何佳. 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机遇、挑战与方法[J]. 新商务周刊, 2017, 000(011):196.

[3]何琰. 大数据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7(3):67-71.

猜你喜欢
分析方法大数据应用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中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
高分辨质谱在氯化石蜡分析方法中的应用
例谈一种追及问题的错解和常用分析方法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具有孤立项过滤的信息检索查询词的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