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习惯独处。
多年来,我曾整夜和梦的旅途纠缠在一起,难以亲近那些有关信仰与真实人生的日记。成长中的故事每一夜从纸上出现,都仿佛是梦见草鞋和瓶。我的命运就分居在那里——道路和酒、手艺和身姿,它们伸张在雪野上深深浅浅、平平仄仄的脚印,直到亲情般的月亮又在我过往的行囊一日日地搜寻着这世界的本真、至善、幻美。
我是因之语言、诗和思而搜寻的,好比铜像们的眼睛,在岁月的划痕里赴小小少年的约会。我和我的同时代人一样,一条河流的梦消融于我的体液、细胞及纤维密织的心灵。我从八十年代初期的那个早晨醒来,背负药草、羚羊角和身后的土地,在夔门之外国门之外游走,以青春的全部热忱,贪婪地、急促地吞食着来自本民族的精血和异邦文化的濡养,聆听大师们的教诲,茁壮我的身心。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唐诗、印度史诗,以及但丁的“动太阳而移群星”,歌德的决胜者之歌,惠特曼式的千条火焰,引领着我的思想通往今天的道路。他们的天才使我切肤般地感悟着、经验着那句闪烁人类最高智慧的——古希臘时代格言:“认识你自己。”这时,我伸手可触的,是抚琴相望的灵河与杯子!
我想起赫尔曼、海塞在小说《东方之月》里阿吉温的一场梦境,在那个极乐的生物世界里,用目光和咂舌头的方式,所有的鸟儿和蝴蝶便大群拥来,在空中划出庄重的圆圈或滑稽的螺旋线。那是一场精彩的芭蕾舞和音乐盛会,那是一个重新找回的天堂。可不可以这样认为,我们用诗告诉这个世界的,正是源于这样的梦境,并在梦境中重新找回来的自己。面对上帝,我没有得力于外在的东西,我是把生命历程中虔诚的琼浆与苦汁拧出这些分行的文字。也许这就已经足够了,不求殊荣,不求索取,因为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对上帝负责。我已懂得,无论高山流水、盐场森林,抑或平凡而又神奇的人生昭示,只有在忘掉强光的部分,折射这个世界时,并且洞彻了肝胆,才能看见自己的血闪烁一颗殷红而心形的果实。
诗歌作为一种个体生命的呼吸,作为一株灵魂栖息的树,它需要进入——退出——再进入连续不断的感悟过程,所以我要说诗永远是可求而不可及的,更何况生命之河川流不息。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诗的创造给予了我一个在长夜中漂泊的世界,这个世界也同时被“诗”创造了出来。那儿栖居着我的亲人、族类,还有林木的经纬、血中的盐、灵魂升腾的花雨,还有独自走过受难的日子,以及我要寻找的祖国和人民。所有这些,都将在圣乐庄严的时刻,完成自己朝着这个世界的启程。我仅仅是开始……
李自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诗刊》等发表诗歌作品,已出版专著《第三只眼睛》《告诉世界》等14部。作品曾多次获奖,并入选百余种选集。1988年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四届作家班。《星星》诗刊编审、四川省作协主席团委员、一级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