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明 张惠兰
(福州市永泰县实验小学,福州 永泰 350700)
研学旅行中融合阅读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巩固和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下面以开展“海洋科普”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中语文第一学段研学旅行助力阅读教学《我心中的海洋梦》汇报课为例,挖掘研学旅行活动独特的阅读教学价值,探索研学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读”这自古已有的阅读方法,看似简单,实则是凝聚语文素养的途径,是阅读教学的真谛。凡事前定则不困其中。依托本次“海洋科普”主题的研学活动,结合第一学段的课程目标和部编版教材中的单元要素,拟定活动目标,设置难易不同的任务,为阅读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引领方向。
1.认读海洋生物名称,运用拟声词、形声字规律等让学生在自主快乐的研学中扩大识字量。
2.鼓励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以“有的……有的……有的……”“我多想……”等句型为支架提高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3.品读各种经典著作,学会积累优美语句,升华对海洋的感情。
4.查阅海洋资源资料,了解大海对人类的馈赠,让学生亲近海洋、亲近自然。
5.结合活动,用口头表达、绘画作品、泥塑作品等方式表达自己研学观察后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自主阅读,容易出现内容狭隘、阅读种类比较单一的弊病。[1]出行前学校安排了专题讲座,在此基础上推荐阅读与海洋生物、海底世界相关的各类文章和书籍:《饥饿的引水鱼》《儿童海洋百科全书》等。
第一学段的学生识字量大部分还不足以达到顺畅阅读的程度。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指导学生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引导学生结合读物中的插图帮助理解。在实际运用中将课内所学的方法转为阅读能力。研学旅行前丰富厚实的知识储备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石。
给学生一定阅读内容的选择权[2],感受自主拓展阅读的愉悦。如由单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阅读,带动《哪吒闹海》《沧海桑田》《八仙过海》《张生煮海》等多篇经典作品阅读,带动对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等的初步了解;由《饥饿的引水鱼》单本阅读带动《海底小纵队》全套书籍阅读;还可由国内的名家名篇《妈祖的传说》《海龙王》《海神娘娘的传说》拓展到国外的《海的女儿》《爱琴海传说》《海神波塞冬》等。
研学旅行活动过程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缭乱,大部分学生会只关注游玩而忽略有意识的学习,自律好学的学生又会出现一心钻在学习上的现象,就违背了研学旅行的初衷。如果什么都学也等于什么都没学。怎样让学生研有所得,学有所获呢?根据海洋生活的特点、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研学小组:海洋生物连连看、海洋运动处处有、海洋故事人人编、海洋资源对对碰。分工合作,每个小队每个学生在整个活动中都有自己的研学侧重点,把精力放在感兴趣的事情上,有所强调,有所侧重,才能有的放矢。
永泰欧乐堡海洋世界海洋里生物品种繁多,有白鲸、海牛、江豚、鲨鱼、斑海豹、企鹅、北极熊等来自极地、来自热带雨林、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种生物。实地研学中观察各种海洋生物与研前资料描述的比较品读中,学习对海洋生物的描绘,促进细致的观察。集体原地午餐时,学生们观看了纪录片《小北极熊成长记》后再近距离观察两只小北极熊。隔着玻璃看两只小北极熊在冰面滑冰,在水中闹腾,学生们激动地学着两只小北极熊的模样手舞足蹈起来。有的学生甚至隔着玻璃要与两只小北极熊对话,观察时的那份专注与激情是资料描述所无法带来和替代的真实体验。
在参观热带雨林、海底隧道、海洋剧场等10 多个主题展馆过程中,不仅有研学前期的资料查阅储备,现场还有讲解员的语音解说、主题展馆的书面简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及时记录。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将研学中的见闻感受及时记录在研学手册中。
给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权,也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伙伴的权利,明确阅读不仅是个体行为,还是参与社交的新型方式。可以有学生的个人阅读、还可以有伙伴共读、小组共读。这个年龄的学生求知欲强,加之山里学生看海,对周围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对很多内容都很感兴趣,喜欢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
如给心中的海洋馆取个好听的名字,结合课内外阅读,小伙伴间共同讨论产生了“幻游城堡”“无敌大水族”“欢天喜地水族馆”等等生动有趣的名字。
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要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出发,让学生在兴趣高涨的状态下进行高效的阅读教学。改变枯燥单一的问答式汇报,让汇报方式多种多样起来,有识字比拼、游戏问答、绘画作品解说、短剧表演、自问自答、歌曲演唱等。丰富学生的研学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升学生的情感素养。
为学生创设各种求知展示的平台,难易兼顾[3],多方互动,使人人能参与展示。展示方式全面覆盖阅读各项能力的考查,让课堂成为学生愉快学习的地方。
如汇报课一开始,先进行比较简单的识字比拼环节。
第一步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比一比谁认得多,谁是研学旅行中的识字大王。主持人宣布游戏规则:每组选派一名代表,看看一分钟内能为大家正确读出多少个生物名称,数量多者胜出。不会的词语可以向本小组同学寻求帮助两次。参赛代表呼喊:寻求帮助——小组成员回应:我来帮助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配合支持,形成组员间互助互学的凝聚力。
第二步
希沃白板上出示带“海”字的海洋生物40 余种:海豚、海豹、海象、海狮、海牛等。小组内先练习交流再推荐优秀代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课堂中来。
相同方法学习鱼字旁的海洋生物:鲨鱼、虎鲸、蓝鲸等和带虫字旁的生物:牡蛎、螃蟹、龙虾等。
第三步
大屏幕出示定时器:1 分钟倒计时,在紧张又热烈的氛围中,每个小组代表在认读海洋生物名称的过程无形中带领全班孩子再次复习巩固了新认的字词,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四步
采访优胜者:“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些字的读音?快教教大家。”优胜者或队长来小结:“归类识记法,将海洋生物名称按一定规律归类。我们可以根据形声字的结构规律来识字读音、类推字义,从而掌握大量汉字准确读音。我们可以把它叫作字音类推学习法。”
如童话剧《人鱼公主》的表演和欣赏。
第一步
教师引出并简介《人鱼公主》。面对着神秘莫测的海洋,远古时代的劳动人民并没有放弃求知的欲望,为满足好奇心,以丰富的想象塑造神话来寄托人类征服海洋的雄心。为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接下来请大家欣赏童话剧《人鱼公主》。
第二步
大家根据倾听要求,看看谁有一双金耳朵,是“佳句收藏家”。
第三步
学生创造情境:欣赏童话剧《人鱼公主》。一人负责旁白,三人分别扮演人鱼公主、王子、巫婆三个角色。鼓励负责旁白的学生将情节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抓住故事里生动、紧张、感人的情节设置悬念,力求将故事描述生动,让听众产生好奇心,激发起其倾听和阅读兴趣。
第四步
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各组倾听与观看童话剧中积累到的文句。积累时有一些不完整的句子鼓励学生重组语言或请讲故事的同学再次描述。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认真充分反复地朗读文质兼美的文句。
如绘画作品《落入“虎”口》的解说。学生结合了自己的理解来表达想法,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海洋精灵如此惹人喜爱,每个小朋友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对海洋生物的喜爱。边出示绘画过程的花絮图片,边请小作者自己解说:看,这是研学旅行绘画作品《落入“虎”口》。大海深处,两只虎鲸正在捕食,食物链终极捕食者大白鲨来抢食了。两只虎鲸和大白鲨厮杀起来。调皮捣蛋鬼海豚跑来劝架。天空中的海鸟本来忙着捕鱼,被海豚傻傻的举动逗得哈哈大笑,嘴里机灵的鱼儿趁机溜了。呀!又掉进了虎鲸的“虎”口。
大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大海就是孕育人类的蓝色摇篮。把这一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融合在歌曲《赶海的小姑娘》阅读理解中。课件出示歌词,欢快的旋律让人身心愉悦,歌曲结束后完成如下问题:
小姑娘在海边干什么?
可爱的小姑娘什么时候去海边赶海?
小姑娘收获了哪些海产品?
你知道什么叫赶海了吗?
由歌词中的“捡海螺,抓对虾”捡拾海产品引导出对“赶海”的理解,学生们就容易明白赶海是海边的人,趁着退潮到海岸边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语文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以每次研学旅行的不同主题为突破口,按照不同的主题挖掘阅读教学内容,共同指向阅读能力的提升。研学旅行中一系列的活动正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实践机会。教师引导学生将课内学习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研学旅行中,让研学旅行成为培养阅读能力的新型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