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冬 飞
(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智能建造工程系,广东 清远 511510)
建筑CAD课程是高职建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采用建筑CAD软件通过计算机规范、准确的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目前相关设计单位多采用天正建筑和探索者软件绘制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主要原因是这些插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设计师的绘图效率。但无论是天正模块还是探索者模块都还是基于CAD这一平台开发的,所以CAD的学习是基础,这也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为什么开设的主要还是建筑CAD的原因,也有部分院校在建筑CAD课程中加入了少量学时对以上插件的介绍[1],但总体来讲主要课时还是集中在普通CAD的教学上。
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责任,职业技能竞赛就是为了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切实加强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也为广大高等职业院校土建类专业师生提供一个教学交流与技能展示的平台。因此,如何结合技能竞赛高效的利用有限学时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思考的。
职业院校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就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教学的方式更加符合人才的培养。
建筑CAD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专业规范、制图标准和岗位要求准确的绘制施工图。从每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的校内选拔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学完本门课程之后,在大赛技能点的考核下成绩并不理想。通过对学生调研发现,大赛的考核点与课程的学习内容相差较远,很多考核点在课堂上都没有学过,即使有些学过的内容学完之后也不知道怎么运用,这容易给学生传递一种错误的信息,让学生认为课程的教学内容没有用,导致学生失去课堂学习的兴趣。导致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因此,多数院校将建筑CAD这一基础课程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与建筑制图(手绘)课程同步进行,而在后续学期加大专业课程的开设。这样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学完很容易忘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刚从高中步入到大学,在还没有任何专业知识背景甚至对计算机的简单操作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去学习专业软件的操作,这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另外,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还处于“过渡期”,参加社团活动较多、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大多由新生完成,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较弱,加上学生自己还没有电脑,势必造成学生没有时间对课堂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后巩固练习,从而使课堂学习完的知识变得容易忘记。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毕业之后几乎不从事设计工作,对建筑CAD的操作能力要求不高,因此在学时安排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根据各专业岗位职务能力所需要的要求而进行区分。不同专业之间几乎采用学时数一样的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加上每个专业对本课程的周课时要求不高,通常由一个教师对全系的CAD课程进行授课。教师为了减少备课的工作量,几乎采用一样的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这很显然是不恰当的。
不同专业对建筑CAD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侧重于施工图的绘制和修改,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侧重于图纸的绘制、面积的计算、长度的计算、个数的统计等,装饰装修专业的学生更侧重于施工图的设计深化等。
目前多数教师采用的教学思路还是在讲解完一个命令之后就让学生操作一些简单的图形,而这些图形大多与建筑无关。这样只是让学生单纯的练习了命令的操作,并没有将其与建筑工程图纸联系起来,更没有跟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学生孤立的学习完命令操作之后由于缺少连贯性和整体性的练习很容易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产生挫败感。
现阶段建筑CAD的考核往往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少过程考核。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软件操作课,本课程的作业形式大多采用电子版的形式上交,这就给学生相互拷贝提供了机会。加上多数高职学生自学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很难做到课后自学。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不注重过程的考核,势必会引起学生对课程的不重视,长此以往很难整体提高学生的软件制图能力和识图能力。
由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要求相脱节,以致于每次选拔出来备赛的学生都要重新进行系统的讲解和训练才能去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竞赛。大量的辅导时间不仅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学生还容易因为备赛时间过长导致疲惫,从而影响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最终失去比赛的兴趣。
职业技能竞赛与职业岗位的密切结合,充分体现了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建筑类专业与本课程密切相关的职业技能竞赛主要是建筑工程识图赛项,其考核的内容主要是建筑工程图的识读和建筑工程图的绘制[3]。通过近年来参加竞赛的院校及参赛队伍数量来看,此项技能竞赛受到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重视。因此,在技能竞赛的风向标下,针对建筑CAD课程如何有效的进行课赛结合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建筑CAD通常认为是建筑制图(手绘)的知识延伸,学生应该在具有建筑制图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筑制图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因此,课程的开设时间至少在建筑制图课程之后,可考虑在大一第一学期的后半程或者大一第二学期开设。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学习效果要更好。
不同专业应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中对本课程知识内容的需求合理调整课时,不能一套课程标准适应所有专业,相关任课老师要对课程的重要性引起重视,课程负责人最好由同时具有企业工作经验和高校经验或有指导学生技能竞赛的教师担任。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基层一线技术骨干,学生学习建筑CAD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进入设计研究单位,而是为了加深对制图规则的理解,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识图能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中针对CAD方面的考核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建筑施工图的绘制;二是结构施工图的绘制,目前市面上的教材通常缺少结构施工图的内容讲解。因此,课赛结合的第一步应该是将技能考核点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教师通过自编教材或任务指导书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技能要求,这样不仅能引入新的知识进行讲解[4],还能聚焦学生技能培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结合技能竞赛要点,针对建筑施工图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首层平面图的绘制作为课程内容的讲解。首层平面图中图样众多,包括轴网的绘制、轴线的编号、指北针、标高符号、墙体、门窗、散水、台阶、楼梯、明(暗)沟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图样的绘制方法与要求。通过将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结合在一起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知识更具有连贯性,加上讲解的是与建筑构件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数教师在讲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时多采用自己演示完一个命令操作之后,要求学生模仿实践一遍。这很容易导致课程内容的讲解成了CAD命令操作的讲解,而背离了识图能力提升的初衷。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采用教学案例法教学。通过采用实际工程项目的图纸,教师先分析图纸的内容,然后根据制图标准的要求进行演示,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下进行软件的操作,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围绕真实工程图纸进行案例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更接地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设定固定的实践时间,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软件的操作,以培养学生勇于竞争的意识。
在技能竞赛的驱动下,师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院校已经将技能竞赛的获奖纳入到教师的职称评审文件,教师要想成为竞赛指导教师,其自身的专业功底必须过硬,技能竞赛在一定程度上迫使教师必须结合竞赛规程钻研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技能竞赛同样给学生的课程学习带来一定的吸引力,增强学生内心学习的驱动力。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有信心有能力参与到竞赛的选拔中,提高了专业学习的成就感,从而热爱上本课程的学习,进而喜欢上自己的专业。
课程的考核应该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性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平时作业完成的准确性、完整性、规范性,结果性的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的形式进行。
过程性的考核可以采用防作弊的测评系统进行,学生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完成相应的作业。教师在课堂讲解完相关的教学内容之后,便在测评系统上发布作业,学生只有在完成本次作业之后才能解锁下一次作业,闯过某一关的任务之后本次作业可以重复练习,且本次作业成绩取分数最高的一次。通过游戏闯关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结果性考核应依据岗位职务能力需求,同时将技能竞赛中的建筑施工图和结构施工图的考核内容纳入其中。针对参加过校级、省级、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的学生可采用竞赛的成绩置换期末考核的成绩[1]。
通过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和学生技能竞赛成绩发现,经过课程改革后不但降低了教师辅导学生竞赛的工作量,而且学生的竞赛成绩逐年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课程的改革是有效的,教师通过课程改革不仅提升了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还成功申报了多项省、校级课题,表1是学生从第一届到第四届建筑工程识图竞赛的成绩。
表1 学生技能竞赛成绩
建筑CAD课程是建筑类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软件课,通过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适应现阶段相关工作岗位职务能力的需求,通过改革,不仅加深了师生对建筑制图标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更是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方向。
建筑工程识图赛项自举办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建筑CAD的课程教学。2020年是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改革之年,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也应该跟上学生就业岗位需求,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所需知识,避免出现学校教的和企业需要的两张皮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