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念,周连宏,阙良生,于成龙,王宇宙(山东核电有限公式,山东 海阳 265100)
2011年国家颁布了GB 6429—2011《核动力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其中规定的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控制值中包含了C-14和H-3等。
海阳核电站测量样品中的H-3和C-14活度主要使用低本底液体闪烁仪,因H-3β衰变能量区间在0~18.6 keV,而C-14能量区间在0~156 keV之间,H-3和C-14的β谱峰存在部分重叠,核电站放射性流出物中H-3的活度范围为1.0×105~1.0×107Bq/L,使C-14的测量误差高达近2个数量级,将样品中的H-3和C-14两种核素进行分离,单独分析C-14核素,才能消除H-3的干扰。
海阳核电自2018年8月通过技术改造1030W型TOC仪,该分析仪在加磷酸对无机碳转化的基础上,采用过硫酸钠溶液湿法氧化法将有机碳转化为CO2,并通过高纯氮气将转化成的CO2从该仪器的反应腔中载带出来,载带出来的CO2用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吸收,再加闪烁液在液体闪烁计数器上测量分析。
因过硫酸盐的氧化能力不是很强,为了提高样品中有机物的转化率,需要延长氧化反应时间至TOC仪最高时间限制,为了保证反应后CO2完全被氮气吹出,同时需要延长检测时间,故TOC仪完成1个样品的分离程序耗时约2 h,严重影响放射性流出物的排放;除此以外,在此情况下TOC仪分离C-14的转化-吸收效率范围在60%~80%之间,该值不是很稳定,该转化-吸收效率极易受到TOC仪相关功能部件状态的影响,如TOC仪的反渗透脱水管、气阻等。
根据湿法氧化法的优、缺点,并对国内各电厂C-14测量调研,海阳核电引进了高温氧化炉,采用高温氧化法对水中C-14进行预处理。高温氧化法即干法氧化法,是一种能确保所有有机碳被氧化的方法,也被认为是一种最准确的方法。高温氧化法原理是:水在加热后,产生氢氧根,在特高温条件下,氢氧根与碳化合物反应形成CO2和H2O,在此过程中,水中的无机碳也在分解后产生CO2。
实验仪器:Quantulus GCT6220低本底液体闪烁仪、Model307型氧化炉。
试剂:碳吸收剂Carbo-Sorbe2、碳闪烁液Permafluor E+、C-14标准源(比活度:48 500 DPM/mL,参考日期:2018-12-03)、本底源(无放射性核素C-14)。
使用氧化炉制备本底、标准源、回收样品及残留样品,每个样品均做三个平行样品,每个样品中碳吸收剂Carbo-Sorbe2和碳闪烁液Permafluor E+各取10 mL,制备样品步骤如下:
(1)取0.2 mL的本底源注入到一个已制好的燃烧杯中,将燃烧杯插入氧化炉的点火篮中,将20 mL闪烁瓶放入到碳收集器内,启动燃烧程序(燃烧时长2 min)。循环完成后,取出碳收集瓶(20 mL闪烁瓶),并标记为BKG(本底)。
(2)重复步骤1三次,获得3个样品收集瓶,分别标记为1-STD、2-STD和3-STD,分别0.2 mL C-14标准源注入到小瓶三个标准源中,这三个样品瓶为C-14标准源。
(3)取0.2 mL的C-14标准源注入到一个已制好的燃烧杯中,将燃烧杯插入氧化炉的点火篮中,将20 mL闪烁瓶放入到碳收集器内,启动燃烧程序(燃烧时长2 min)。循环完成后,取出碳收集瓶,并标记为1-REC,该样品为回收样品。
(4)取0.2 mL的本底源注入一个已制好的燃烧杯中,将燃烧杯插入氧化炉的点火篮中,将20 mL闪烁瓶放入到碳收集器内,启动燃烧程序。循环完成后,取出碳收集瓶,并标记为1-MEM,该样品为残留样品。
(5)重复步骤3至4两次,依次标记为2-REC、2-MEM、3-REC和3-MEM。
(6)向标记为BKG、1-REC、1-MEM、2-REC、2-MEM、3-REC和3-MEM的7个样品中加入0.2 mL的本底源。
(7)将所有10个样品瓶放入低本底液体闪烁仪中测量,BKG样品瓶为本底样品,所有其他样品瓶均扣除该本底值。
实验步骤获取的1-STD、2-STD和3-STD的净计数率,根据液闪仪对C-14的探测效率公式(1)计算,获得液闪计数器对C-14的探测效率,其效率值为74.46%。
式中:E为液闪仪对C-14的探测效率(%);NSTD净计数率为C-14标准源STD的净计数率(CPM);V标准源为标准源的体积(mL);A理论比活度为C-14标准源理论比活度(DPM/mL)。
实验步骤获取的1-REC、2-REC和3-REC的净计数率,根据公式(2),计算碳的转化吸收总效率;高温氧化法的C-14的转化-吸收效率达到97.17%。
式中:ξ回收率为C-14核素的转化-吸收效率(%);NREC净计数率为回收样品的净计数率(CPM);E为液闪仪对C-14的探测效率(单位1);V标准源为标准源的体积(mL);A理论比活度为C-14标准源理论比活度(DPM/mL)。
实验步骤获取的1-MEM、2-MEM和3-MEM的净计数率,根据公式(3),计算碳的残留率,三个样品的平均残留率为0.09%。
式中:R残留率为氧化炉C-14的残留率(%);NMEM净计数率为残留样品的净计数率(CPM);E为液闪仪对C-14的探测效率(单位1);V标准源为标准源的体积(mL);A理论比活度为C-14标准源理论比活度(DPM/mL)。
为了验证分析方法的稳定性,特配制了浓度为53 Bq/mL的待测样品,使用氧化炉进行高温氧化分离9个平行样,经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根据公式(4)计算样品中C-14的比活度,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式中:A为样品的比活度(Bq/mL);N样品净计数率为样品经制样后的净计数率(CPM);E为液闪仪对C-14的探测效率(单位1);V样品为待测样品的体积(mL);ξ为C-14核素的转化-吸收效率(单位1)。
经由表1中数据及计算可得,单次测量的最大偏差为2.29%,样品的测量均值、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2.81 Bq/mL、0.75 Bq/mL、1.42%,该方法的测量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1)由实验步骤可知,氧化炉高温氧化法完成1个样品C-14分离仅需3 min,较实验室使用TOC仪完成1个样品耗时2 h,时间上有大幅度缩减,大大提高了流出物排放分析的效率,有效缩短废水排放分析时间。
(2)氧化炉的碳转化吸收率高达97.17%,较TOC仪的转化吸收率(60%~80%)也有所提高;氧化炉的放射性核素C-14的记忆率小于0.1%;氧化炉高温氧化法的测量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满足海阳核电放射性液态流出物中C-14的测定。
(3)氧化炉操作简单,为单个“按钮”操作启动自动循环:定位计数小瓶和点火篮,自动添加闪烁液和吸收液,自动完成系统的清洗等。自带独特设计波纹管式试剂计量泵,自动分配闪烁液和吸收液的精确体积。
表1 样品测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