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拴柱 宋江春 王建玉 张秀阁 冯黎明 郭双双 向 臻 汪世静
(1 河南省南阳市农业科学院,南阳 473008;2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种子技术服务站,南阳 473000)
南阳市是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和总产第一的地级市,近几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在33 万hm2以上[1],平 均产量320kg/667m2,总产170 万t 左右。2019 年全市花生种植面积达37.3 万hm2,占全省面积的30.5%,总产171.67 万t,占全省总产的29.8%,花生已经成为南阳市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促进花生产业升级,进一步扩大和稳定南阳花生产业健康发展,不仅对南阳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对于全省花生乃至油料的生产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南阳市是传统花生生产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南阳市花生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总体呈逐渐增长的趋势(图1),个别年份有所波动。由图1 可以看出,1978-1993 年南阳花生面积增长缓慢,总面积不足5 万hm2;1994-2014 年南阳花生面积持续稳定增长,20 年间,全市面积从不足10 万hm2增加到26 万多hm2;2015-2019 年南阳花生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5 年内,全市花生面积从将近27 万hm2增长到37 万多hm2,增长了将近10 万hm2。
从产量来看,1978-1992 年南阳花生总产缓慢增长,不足10 万t;1993-2016 年呈现稳定增长,2016 年达140 万t;2017-2019 年维持在170 万t 左右。从单产来看,1990 年之前,单产增长缓慢,不足100kg/667m2;1990-1995 年单产快速增长,6 年间突破200kg/667m2,其中1992 年和1994 年有所降低,可能与灾害性天气有关;1995-2011 年呈现稳定增长,突破300kg/667m2;2012 年以来花生单产趋于稳定,维持在320kg/667m2左右,最高达330kg/667m2;2019 年受极端天气影响,减产严重。
2016-2019 年南阳市花生面积从29.91 万hm2增加到37.30 万hm2,增加了24.7%,全市大部分县区花生面积均有增加,个别县区有所减少(表1)。从种植面积来看,邓州、唐河、方城是主产区,全县(市)花生面积在3 万hm2以上,西峡、宛城最少,不足1 万hm2;从增长情况来看,邓州市增长最多(1.49万hm2),其次是社旗,增长1.33 万hm2,卧龙区、唐河、方城和淅川增长也均在0.5 万hm2以上,桐柏面积有所减少。
表1 2016 年和2019 年南阳各县(市)区花生面积和产量
2016-2019 年南阳市花生总产从145.20 万t 增加到172.00 万t,大部分县区均有所增加,个别县(市)区有所减产。从总产来看,邓州产量最高,达30 多万t,其次是唐河、方城,产量均在25 万t 以上,西峡最少,尚不足1 万t;从增长情况看,卧龙区增长6.96 万t,增幅最大,其次是邓州、镇平、方城,增幅均在4 万t 以上,桐柏、淅川总产有所减少。
总体来看,邓州、唐河、方城是南阳市花生主产区,3 个县(市)花生面积和总产占到全市面积和总产的1/2。卧龙和社旗花生面积增长较多,是潜在的优势发展区。
3.1 县(市)区间花生生产发展仍不平衡在花生高产创建中,万亩方每667m2产量已超过500kg,南阳市平均单产达到310kg。社旗、新野花生每667m2平均产量在380kg 左右,而岗坡丘陵地区花生产量只有230kg 左右,中低产田仍占较大的比重。通过推广组装高产配套技术,进一步提高单产仍是南阳花生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3.2 花生品种的综合性状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近年来在花生育种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新品种推广对南阳花生增产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产量、品质、综合抗性等方面还难以满足生产和市场要求,缺乏高蛋白、高油酸、抗青枯病和白绢病等优质抗病品种。高油酸花生是今后花生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南阳市近几年虽有高油酸花生零星种植,但总体面积较小,推广品种较常规品种产量偏低,且未形成规模化种植[2],配套栽培技术研究相对滞后。
3.3 病虫害发生日益严重,高效防治技术缺乏由于连作面积不断增大、气候变暖、种子传播、秸杆禁烧等原因,近年来花生病虫害发生日益多样且严重,特别是土传病害,如花生白绢病、根茎腐病、果腐病、青枯病等发病频率增加,这些病害目前仍缺乏高效、低毒的杀菌剂品种,防治困难,已成为制约花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4 生产机械化程度仍较低,机械效率及适应性差近几年花生机械化发展较快,南阳市花生机械化播种率达到60%以上,全程机械化生产率达到30%以上[3],但花生机械化发展速度仍不能满足需要,机械生产及推广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花生种子脱壳技术虽小规模取得了进展,但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春花生和麦后直播实现了播种机械化,但麦后直播田麦秸处理及精播技术仍有较大改进空间;花生挖掘机械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田间摘果机械仍不能满足需要;花生烘干设施缺乏,不利于花生食用安全;花生各类机械的农机农艺融合较差,影响了花生丰产丰收。
3.5 花生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仍较滞后花生产业仍处于价值链底端,深加工技术滞后。花生作为重要的食品,在发达国家食用比例可达60%以上,加工品种可达300 多个,但南阳花生食品加工企业很少,以榨油为主,且规模小,制约了花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南阳市还属于花生原料输出地区,产品附加值低,花生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不利于进一步提高花生产业的效益。
4.1 完善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强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配套田间井、渠、路、林、电等基础设施,构建科学合理的灌溉网络;推广土壤改良、机械深耕深松、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保墒保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配套施肥机、灭茬机、深耕机、飞防无人机、联合播种机及花生收获机等作业机械,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
4.2 加快优质专用花生新品种培育、引进和示范推广支持科研单位和育种企业加快选育、引进、推广一批高油、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并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油用、食用、出口型品种。油用品种主要是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油酸品种;食用品种要求蛋白质含量>28%、低脂肪、高糖、口感好、风味佳;出口型品种除要符合油用、食用标准外,还要满足外观好、品种类型一致、耐储藏等要求。
4.3 推进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与标准化强化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转化。加快高油酸油用、食用新品种培育、繁殖、示范推广。开展标准化种植研究,推广减量化和清洁生产技术,推广节肥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防止黄曲霉素污染等技术,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推广节水、覆膜、覆秸栽培技术;推广废旧地膜循环再利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减少农膜污染,实现清洁生产。
4.4 推广机械化生产强化农机农艺融合,围绕花生生产的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推广机械化的栽培技术模式和与农艺相配套的农机生产装备;与农机部门结合,大力推广机种、机收等机械化生产,降低劳动投入,提高南阳市优质花生机械化生产率;在生产条件成熟的主产区,积极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
4.5 搞好产销对接,促进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强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把种植信息提前扩散出去。二是组织产销衔接活动,利用京宛合作平台,积极联系相关加工企业、购销企业、经纪人参加,及早落实购销意向,努力实现订单生产。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电商,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提高产销对接水平。四是加强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深入研究花生市场供求变化,引导具有潜力和优势的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开拓国内外中高端市场。
花生已成为南阳市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作物,南阳花生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栽培管理、收获存储、产品加工和外贸出口等多方面,需要日后政府组织协调、多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