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正冈子规的纪行诗

2021-02-26 02:59柯安晋于永梅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期

柯安晋 于永梅

大连外国语大学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项目。

摘  要:正冈子规(1867-1903)是明治时期著名俳句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作品涉及俳句、汉诗、小说、随笔、游记等多个文学领域。随着子规俳句研究的深入,其汉文学素养对俳句的影响逐渐浮出水面,子规汉诗研究逐渐被重视。子规生前自编《汉诗稿》,共收录628首汉诗,其中有百余首纪行诗,记述了子规几次出游途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对其创作的纪行诗进行梳理,可以明确分析出子规的心路变化,从而对汉诗人子规的形象进行侧写。

关键词:正冈子规;纪行;汉诗

作者简介:柯安晋(1992-),女,汉,安徽省宿州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2--02

正冈子规自幼体弱多病,不喜外出,但他对未知的山水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这股好奇心的促使下,他不仅游历日本,还曾踏上中国的土地,留下数量可观的纪行诗和纪行文。从诗风和汉诗内容的角度来看,子规的纪行诗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以子规的人生经历为基准,可以把其汉诗创作划分为三期。1878年至1882年为子规汉诗创作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子规常居故乡松山,汉诗以描写生活琐事和风景名胜为主。1883年至1894年为子规汉诗创作中期,丰富的人生经历拓宽了子规汉诗的创作题材,汉诗内容更加充实。1895年后为子规汉诗创作晚期,子规病情逐渐加重,创作重心开始转向俳句,1896年后几乎不再进行汉诗创作。

一、子规纪行诗中的恬淡悠然

1881年,子规受太田正躬、竹村锻、三並良邀请,徒步前往约40千米外的久万山岩谷寺。子规在汉文《游岩谷记》[1]中详细记叙了这次出游。四人出游当日乌云漫天,走到立花桥时忽遇骤雨。雨停后空气微凉,让人神清气爽。途径井门村时,子规见雨后新绿,万物欣欣向荣,稻田里的秧苗长势正好,联想到秋日丰收的场景,一时喜上心头,作《夏日井门村即事》:

井门村畔雨余凉,远绕连山一水长。卜得今秋定丰熟,田田水足长青秧。

山路崎岖不平,又恰逢雨后路滑,山间人烟稀少,只能听见树梢传来黄鸟的啼鸣。子规饥肠辘辘,但深山中并无商贾饭庄,他不禁感叹道:“寥寥市远人行少,无奈山家乏美肴”(《越三坂岭》)。步行一天,四人终于在晚上到达久万山脚下的久万町歇息

翌日清晨,子规一行人入久万山,前往旅途终点岩谷寺。岩谷寺位于久万山深处,周围高崖绝壁,崭岩突兀。入山的小路“宛转仅通人行”。越入深山,“境益幽邃。山益清秀。相顾恍然疑与世隔”(《游岩谷记》)。遥望岩谷寺,寺庙远在巍峨的山巅。子规在汉诗《游岩谷》中写道:

佛堂遥在翠微巅,千仞崭岩栈道连。鸡犬数声日正午,兩三人屋起炊烟。

佛寺伫立在巍峨的高山上,仅有山间狭窄的栈道相连,幽静又与世隔绝,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充满俗世烟火气息的农家。置身于深山之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超脱于世俗之外而又置身于世俗之中。

久万山两日游是子规第一次远游,这次出游给子规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子规回忆起这次远游时写道:“三人邀请我去岩屋时,我不禁兴趣高涨,连母亲的话也听不进去,穿着草鞋意气风发地出发了……”[2]。回程时,子规体力不支,双腿脱力,好几次倒在路旁,同行三人雇人力车将子规送回家。三並良日后回忆起这一段趣事,赞叹子规在三人当中年纪最小,身体也是最弱的,却凭着强大的意志力坚持到了最后,实在是个固执的人。

这次出游为子规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他以此为题材先后创作了汉诗《夏日井门村即事》、《越三坂岭》、《游岩谷》、《三坂即事》、《夏日久万山即事》及汉文《游岩谷记》等,记录外出游玩时的所见所感。虽然路途遥远,山路崎岖,泥泞难行,但子规诗文中描绘出的却未见到消极的情绪。诗中描绘出的丰年水足、鸡犬人烟的闲静的田园生活不仅代表了子规对生活的向往,也从侧面反映出少年时期子规始终抱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子规纪行诗中的壮志豪情

1883年至1893年是子规汉诗创作的鼎盛时期。子规离开故乡松山前往东京求学,期间与夏目漱石、陆羯南等人相识。后从大学退学,加入日本报社。这一时期子规交游广泛,常与朋友结伴出游。富于变化的生活和旅行途中的见闻开拓了子规的视野,为子规的汉诗赋予了现实的生命力。

1883年6月,子规在周围人的劝说下离开松山,踏上了前往东京的求学之路。出发前子规同好友告别,回家时已是深夜。望着月色下熟悉的故乡,子规满怀不舍之情,黯然神伤。他在《东海纪行》[3]中作:

遥望依稀山水幽,淙淙石濑带哀流。思看事物悲离别,月照松城一面楼。长路寥寥伴故人,暗愁将起朗吟频。杜鹃声里回头望,幸似山头月一轮。

以此诗寄托他离乡之际的悲伤之情。船到神户港后,子规在海边漫步,旅途的忧闷稍解,对即将到来的东京生活逐渐燃起了热情。例如如下一诗:

一朝立志向东州,薄暮系船神港头。故国山河空入梦,邮亭风雨亦生愁。夜萤残烛几年学,夕日征帆万里游。衣锦何时归国路,重过海岸第三楼[4](《东海纪行》)

一路上,子规的心情经历了数次转变。虽然子规仍对故乡抱有不舍之情,但想到过去几年秉烛夜读的辛苦,便决心此次求学定要出人头地,将来衣锦还乡时再过这“海岸第三楼”。子规自小素来心怀青云之志,从他深受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喜爱援用《庄子》中的“大鹏”意向便可见得。因此他不会沉溺于离乡的苦闷情绪中,而会怀着积极的心态,为胸中的理想奋起一搏。

堪称子规汉诗代表作的《岐苏杂诗三十首》也是这一阶段的作品。《岐苏杂诗三十首》创作于1890年,子规回松山途中经过木曾,感慨于眼前盛景,作30首组诗以抒胸怀。加藤国安称其为“子规汉诗的最高杰作”,评价子规以奔放的想象力描绘木曾的险势,其诗中的仙意又似李白诗一般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纵观全诗,其诗中不仅有浪漫色彩,更有气冲云霄的豪情。例如《岐苏杂诗三十首 其一》:

群峰如剑刺苍空,路入岐苏形胜雄。古寺钟传层树外,绝崖路断乱云中。百年豪杰荒苔紫,万里河山落日红。欲问虎拏龙斗迹,萧萧驿马独嘶风。

群山高耸入云如剑指苍穹,夕阳余晖尽染万里山河,森林深处传来古寺浑厚的钟声,耳边驿马的嘶鸣仿佛将子规带回战场之中。

《其一》侧重对环境的描写,《其七》则侧重对子规内心主观感受的描写:

病来意气尚豪粗,孤剑飘萧又客途。河带寒光入浓尾,山钟秀气满岐苏。峡高水疾虹桥小,天隘云深鸟道迂。试上峰头一长啸,壮观如此与谁俱。

1889年,子规尚在东京求学时因患肺结核咳血回故乡松山疗养,后子规病情稳定,不舍壮志,决定重新踏上回京求学之路。此次从东京返乡省亲,群山高耸,河流湍急,山鸟都要绕道而行,子规却偏想登上峰顶,赏此壮阔的风景。子规胸中的豪情和不甘于向困难屈服的决心跃然纸上。

三、子规纪行诗中的凄清寂静

子规一生创作的俳句超过20万句,其中最有名的一句当属“食柿”句:

柿くへば鐘が鳴るなり法隆寺(方啖一颗柿,钟声悠婉法隆寺)[5]

虽然有学者对这一句的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这首有名的俳句有可能是虚构的,但不论俳句本身是否真实,子规在游奈良期间创作出大量俳句,奈良之旅在子规文学创作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895年,子规尚在归国途中时,因病情突然恶化被紧急送到神户病院治疗,后转到须磨疗养院疗养。同年8月子规返乡,10月从三津出发回东京根岸子规庵。子规向往奈良已久,便顺路行至奈良,在东大寺、药师寺和法隆寺等地游玩。在1895年的《汉诗稿》中,子规留下《奈良》二首,记录了这次奈良之行:

(其一)

优游到宁乐,恰好菊花馨。地静秋无力,寺荒佛有灵。

月穿山壁见,鹿隔竹林听。幽夜何处去,凄怆一小亭。

(其二)

经岁九衢废,凭山一郭开。市鄽售古佛,兰若长荒苔。

秭落尨频吠,菊开鹿正哀。不堪忆家切,秋色上衣来。

子规到奈良时已是10月下旬,正值深秋,城中菊花遍开,秋意正浓。佛寺人烟稀少,弥漫着悠悠禅意;竹林深处传来鹿鸣,听起来格外哀伤;幽幽长夜,一座小亭孤单地伫立在夜色之中。月光映衬下的奈良显得更为幽深寂静。子规身在其中,被周围的环境感染,心中顿感悲凉,思乡之情渐浓。

除了《奈良》二首,子规后期的汉诗作品,如《上野》(1896):“松杉深有月,钟磬寂无风。夜夜闻枭叫,至今感不穷”、“凄气满襟袖,不堪伤我情”,《须磨》:“一路白沙人不见,踈星残月吊松风”等多首汉诗,都偏向描写景物凄清寂静的一面。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受时节的影响,周围环境本身呈现出寂静的特点;二是当时子规的病势严重,身体孱弱,对寒冷更为敏感,因此寒冷的季节和微凉的夜晚更容易引起子规思绪上的共鸣。

虽然这一阶段,子规汉诗常营造出寂静凄凉的氛围,但总体来看,子规不仅对奈良之行非常满足,在文学创作上也从未停歇。1896年后,子规庵中常有集会,子规仍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

综上所述,受子规人生经历的影响,子规的纪行诗具有相对明显的阶段性。早期子规常居故乡松山,其纪行诗多描述恬淡悠然的田园和自然风光。中期上京求学的经历使子规的纪行诗多具蓬勃的壮志,诗风浪漫奔放。而晚期的经历让子规的纪行诗褪去一些豪情,意境凄凉幽深,感情却更加丰富。但不论子规的纪行诗如何变化,他积极向上的性格却从未改变。

注释:

[1]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九卷 初期文集[M].讲谈社,1977.

[2]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十三卷 小说·纪行[M].讲谈社,1976.

[3]正冈子规. 子规全集第九卷 初期文集[M].讲谈社,1977.

[4]《汉诗稿》为“海岸最高楼”,指位于松山市三津滨港的九霞楼.

[5]李芒(1920-2000)译.

参考文献:

[1]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八卷 汉诗 新体诗[M].讲谈社,1976.

[2]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九卷 初期文集[M].講谈社,1977.

[3]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十二卷 随笔二[M].讲谈社,1975.

[4]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十三卷 小说 纪行[M].讲谈社,1976.

[5]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十九卷 书简二[M].讲谈社,1977.

[6]正冈子规.子规全集第二十二卷 年谱 资料[M].讲谈社,1978.

[7]加藤国安.漢詩人子規俳句開眼の土壌[M].研文出版,2006.

[8]加藤国安.子規蔵書と『漢詩稿』研究 近代俳句成立の過程[M].研文出版,2014.

[9]张文宏.论正冈子规汉诗对于中国文化的受容[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6):11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