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何相信世上有鬼

2021-02-26 02:58樊亦非
新传奇 2021年3期
关键词:幻觉人格经历

即便在科学体系已相当完善的21世纪,人类对超自然现象的迷信也经久不衰。据调查,40%的美国人相信幽灵或恶魔的存在。而在中国,迷信鬼怪之说的也大有人在。那么,人们为何会相信世上有“鬼”?

即便在科学体系已相当完善的21世纪,人类对超自然现象的迷信也经久不衰。据调查,40%的美国人相信幽灵或恶魔的存在。而在中国,迷信鬼怪之说的也大有人在。那么,人们为何会相信世上有“鬼”?

大多数“见鬼”经历,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大多数相信世上有鬼的人,都曾有过类似不可解释的个人经历。而大多数所谓的“见鬼”经历,实际上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

最容易看到“鬼”的是那些大脑受过损伤或有神经疾病的人,他们所见的鬼影通常是幻觉。这种误以为的“视觉”完全是在我们大脑内部产生的,不需要任何外部感官刺激。除了直接刺激视觉皮层,正常人在某些环境中也会出现幻觉。例如一氧化碳、甲醛、真菌等有毒物质都能引发幻觉。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所谓“见鬼”的“鬼屋”都是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的老建筑。

另外,低于人听力范围的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也可能诱发幻觉。几十年前的一个晚上,英国考文垂大学的工程师维克·坦迪在实验室独自工作时,突然感到身体不适,直冒冷汗,身后似乎有一双眼睛正在盯着他。接着,他用余光瞥见一团灰色的影子在慢慢飘进他的视野。当他细看时,影子却消失了。他害怕极了,赶紧回家。事后他才发现,一台实验器械当时在以19Hz的频率振动,正是它产生的次声波,引起了他的不适。

至于不少人都经历过的“鬼压床”,则被神经病学家称为“睡眠麻痹”。睡眠期间,我们的肌肉会麻痹,意识则沉浸于梦境。每当我们从睡梦中醒来,身体都要经历两个变化:一是恢复知觉,意识到自己醒了;二是恢复对麻痹肌肉的控制。分别负责这两项恢复任务的不同脑区,在大多数时候会同时被激活。而有时,知觉的恢复会先于肌肉控制的恢复,这便会使我们清醒了却无法动弹,也就是“鬼压床”。

大脑希望你相信有鬼

如果说有人相信有鬼,也不是毫无来由。这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意识具有将风吹草动解读为超自然力量作祟的倾向。让我们想象一下数万年前的场景:旁边的树丛里传来窸窣的声响,可能只是微风吹过,但更危险的可能是那里潜伏着饥饿的野兽,正伺机而动。为了活下来,原始的狩猎者们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小题大做,默认为有危险存在。这种为了生存而具备的倾向逐渐演化成为我们的首选思维方式,它坚持着一条原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当然,这种思维模式也会带来各种负面的认知偏差。

要解释这些认知偏差,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意识”。大脑会根据曾经见过的东西来预测事物的外形,还会用环境线索来填补某个场景中的信息空白,负责这项任务的便是无意识系统。你大脑中的无意识系统都在收集着无数不相干的信息线索,同时把它们编织成井井有条的、為你定制的故事。比如,你关了灯正要睡觉时,听到房门“吱呀”打开的声音。原本就迷信的人,只需要一点点暗示,就会把轻轻打开的房门解读为“门后有鬼”。

不过,意识系统接收到这些故事后,不一定会照单全收,而是会进行反省、质疑。如果大脑前额叶受损,意识的监督功能就会紊乱,无意识就会失去控制,肆意拼接信息碎片,构建一场自然法则无法解释的荒诞经历。这场意识与无意识的较量,不只发生在脑损伤患者身上,健康人也会经历。无意识的偶尔失控,会酿成种种差错。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你的大脑,它能创造出令你信服的“现实”。

除了以上这些,仅出于情感上的原因,人们也会相信有“鬼”。有的时候,相信“鬼”的存在,会缓解我们对死亡的畏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都有可能因亲人或朋友的去世产生错觉,甚至看见死去的爱人。在精神病学中,这种因日常哀恸而产生的“见鬼”体验被称作“悲恸、丧失亲友幻觉”。通过错觉经历这种生死之别后的奇异重逢,也许会为人们带来珍贵的宽慰。

谁更容易相信有鬼

即便在没有脑损伤和精神疾病的情况下,有些人也会比其他人更容易相信鬼神的存在。

根据加拿大心理学家戈登·潘尼库克等人的研究,一个人是否会迷信超自然现象,与其智力无关,而是倾向于他选择直觉思维而非分析思维的程度。思维方式不会影响人们实际经历某离奇事件的可能性,但会影响对该经历的解读。即便直觉型人格和分析型人格都会对异常事件的离奇感到诧异,但前者更倾向于将其归因为超自然现象。

某些人格特征也会使一个人更倾向于相信有鬼。这些人格特征包括:幻想倾向;魔术性思维(即相信人无需施加任何作用,人的想法自身就能影响外部世界);开放倾向(想象力丰富、好奇心重、艺术敏感度高);不擅于理解概率(难以理解随机事件和不确定性)等。

总之,一个相信直觉容易被暗示、不相信科学、概率与统计学、考试不及格的人,很有可能会认为世上有鬼。如果他恰巧有过大脑损伤,或许还真见过“鬼”。

(《环球科学》樊亦非/文)

猜你喜欢
幻觉人格经历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画与理
“波点太后”草间弥生:幻觉之美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远方
经历与感悟
春天的幻觉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