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妆字号还是‘消字号?”近日,随着一起婴儿护肤品疑似引发“大头娃娃”事件的持续发酵,家长在选购婴儿霜时变得紧张起来。“消”字号、“妆”字号、“药”字号,这些不同批文的产品有何不同,究竟该怎么区分?
不同批文的产品有何不同
近日,“大头娃娃”女婴柚子宝宝的遭遇引发广泛关注。据悉,该女婴疑似涂抹了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严重超标的“消”字号产品“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所致。
2021年1月17日,福建省漳州市“抑菌霜”事件处置工作组发布通报称,经调查检测,确认涉事产品含激素,企业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目前当地卫健部门已将有关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这是‘妆字号还是‘消字号?”随着“大头娃娃”事件的持续发酵,家长在选购婴儿霜时变得紧张起来。“消”字號、“妆”字号等不同生产批文,究竟有什么区别?
据了解,“消”字号产品是经卫生部门审核批准、具有卫生批号的外用卫生消毒用品,包含消毒剂、卫生用品等,例如湿纸巾、女性生理期卫生用品、卫生口罩、卫生手套等。
《消毒管理办法》规定,消毒产品主要起杀灭和消除病原微生物作用,不能出现或暗示治疗效果。“消”字号产品不具备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功效,既不可宣称有疗效,也不具有疗效,如果商家宣称“消”字号产品具有皮肤护理作用,便是虚假宣传。
化妆品上标注的“妆”字号,是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经药品监管部门备案后获得的许可证标号。日常护肤中使用的保湿类爽肤水、乳液、面霜、精华液,以及粉底、口红、眼影等产品都属于“妆”字号产品。
“药”字号指的是药品,也称“国药准字号”,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审批一个“药”字号产品通常需要3年以上时间,5至10年也算正常,并经药品评审专家严格审评,符合要求方可批准。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指出,与更严格的“药”字号产品相比,“消”字号产品在审批上相对宽松。“消”字号产品的许可证与管理主要由省级以下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审批时间通常一个月左右,检测指标主要是卫生消毒等功能,不包括药理、病理、副作用测试及临床验证等一系列的审核批准。
一些“消”字号产品打“擦边球”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清杰分析,此次出现的“大头娃娃”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个别企业在“消”字号产品中违规添加药物以达到某种治疗效果的问题,是恶意违规所致。
“‘纯天然‘无激素,为迎合新手爸妈不愿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心理,通过‘擦边球的形式夸大宣传,这是部分‘消字号婴幼儿产品惯用的手法。”周清杰说,“在涉事抑菌霜的产品说明书中,写着‘可用于日常护理,这样的宣传手法会误导消费者以为产品可长期使用。”
除了玩弄文字游戏外,此类产品还多次宣传婴儿霜可“祛红止痒”、可“随时随地修复宝宝每一寸肌肤”。周清杰指出,根据国家规定,“消”字号产品不得宣传具备治疗效果。
不具备相应的治疗功能,却通过网络平台虚假宣传、大肆销售,这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生命健康权。
某种程度上,此次事件涉事公司折射了一些“消”字号母婴产品的生存之道:游走在政策边缘,一方面通过“低门槛”进入市场销售,一方面夸大使用效果,误导消费者,利用巨大的利润空间抢占市场。
刘向东指出,从屡次出现的“消”字号产品事件看,作为日常使用的消费品,“消”字号产品存在一定的监管空白。
强化监管,消费者也要多留意
周清杰说,生产企业是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监管部门在监管实践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厉打击违规违法行为。婴幼儿护肤产品因为使用对象的特殊性,无论是质量标准的制定还是生产的监管,都应该更加严格。
周清杰认为,监管部门应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手段,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和监管效率,在第一时间掌握市场产品的质量安全信息,最大限度把不安全产品阻挡在市场之外。市场流通主体应规范采购流程,把控产品安全标准。企业生产者应规范地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注明相关功能。
除了企业按规定生产产品、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外,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慎选产品。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要重视品牌和信誉,谨慎使用新品。在使用新品时一定要认真看清说明书,查看产品的构成及功效,查看原产地和有效期,特别是涉及到人身健康的产品更要谨慎使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 孔德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