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昌
(河北献县中医医院,河北 沧州)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于机体腰椎间各部分出现不同的退行性改变,并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导致相邻的脊神经根遭受到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的腰部疼痛症状,临床症状表现常可见患者腰背疼痛、下肢放射性神经痛、下肢麻木感、腰椎活动受限,且在打喷嚏、腰腹用力的情况下症状则会加重,常伴有下肢肌萎缩症状,并以拇趾背屈肌力减弱较为多见[1]。本文将结合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予以针灸结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详情见下文。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136例进行研究,并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为17~75岁,平均(56.65±5.47)岁,病程为3个月至5年,平均(31.25±5.67)个月,予以针灸;观察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为15~78岁,平均(56.71±5.34)岁,病程为4个月至5年,平均(31.67±5.57)个月,予以针灸联合推拿。所有患者经由临床检查诊断确诊,且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对照组仅予以针灸治疗,结合对患者临床症状的检查与分析,分别于患者的秩边、夹脊、委阳、环跳等为主穴,再结合患者的患病突出部位予以配穴,应用针灸相应手法对患者予以针灸,1次 /d,20~30min/次,7 d为 1个疗程。
观察组予以针灸联合推拿治疗,在对照组针灸的基础上,要求患者平卧,对患者分别予以肌松手法、旋扳手法等缓解患者肌肉痉挛、减压椎间盘内压力,同时严禁暴力推拿,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1次/d,7 d为1个疗程。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情况以及复发率,评分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临床症状越明显。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χ2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及复发率[, (n,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及复发率[, (n, %)]
组别 例数 VAS评分 复发 复发率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8 7.82±1.34 4.52±1.17 7 10.29观察组 68 7.81±1.59 2.08±1.01 1 1.47 t 0.040 13.017 4.781 4.781 P 0.968 0.001 0.029 0.029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致病因素通常为腰椎间盘各部分的退行性改变,髓核的表现常可见含水量的降低、椎节不稳、松动等病理改变,纤维环退变则可见椎间盘坚韧程度的降低,而当受到长期反复的外力损害时,还会加重退行性改变的程度。另外还常可见机体椎间盘以及腰骶自身解剖因素的异常表现,即椎间盘会随机体年龄增长逐渐缺乏血液循环,且修复能力也逐渐降低,并导致椎间盘承受的压力逐渐增高,导致髓核突出,而腰骶的先天性异常表现,则常常会导致下腰椎的应力承受减弱,从而出现椎间盘内压力增高,也容易出现退行性改变以及损伤。结合临床研究,腰间盘突出往往还具有家族遗传的特点,也容易受到腹压增加、睡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凉、寒潮等诱发因素的影响[2]。
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通常可见由于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受到髓核刺激,经窦椎神经而产生的腰部疼痛症状,还会有坐骨神经痛症状,典型表现常可见从下腰部、大腿后方、小腿外侧到足部的放射痛症状,受到喷嚏以及咳嗽时还会导致疼痛加剧。临床体征一般可见患者腰椎侧凸、腰椎活动受限、压痛、叩痛以及骶棘肌痉挛症状表现,特殊体征则常可见在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股神经牵拉试验时,患者经检验症状表现呈阳性的患者。此外在神经系统方面,患者往往还会有感觉障碍、肌力下降以及反射改变等症状[3]。
临床对患者的检查一般以腰椎X线平片检查、CT检查以及MRI检查等为主,X线平片通常会对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有无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等进行提示,同时对脊柱偏斜、脊柱侧凸等特征表现也可以进行检查,对于与结核、肿瘤等骨病的诊断鉴别也具有重要意义;CT检查则可见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以及神经根等的位置,对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也具有诊断价值;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还能够通过对椎间盘的横切面影像以及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对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以及是否有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是否钙化等也具有非常好的检查效果。此外临床还可应用电生理检查等辅助诊断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也能够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4]。
临床对患者的治疗一般多以非手术治疗方式等为主,其治疗原则一般是以改变椎间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来帮助减轻对患者神经根的压迫、松解黏连消除炎症,进而对临床症状进行缓解的方式[5]。针灸是由针法和灸法构成的中医治疗方式,针法通常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针具按照一定角度刺入患者体内,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刺激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方式,但临床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需对患者的致病原因、疾病性质等进行分析观察,再予以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并以通经脉、调气血等为主,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的目的[6]。
推拿又被称作“按摩”,是一种在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等作为理论基础,结合西医的解剖以及病理检查诊断结合,用手在人体上按经络、穴位使用推、拿、提、捏、揉等手法,对患者的体表以及不适症状的所在位置进行治疗的方式,对于患者的生理、病理进行调节,
从而帮助患者舒活经络、推行气血、扶伤止痛的效果[7]。此外患者在治疗时,应当严格卧床休息3周左右,之后可在佩戴腰围的情况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待临床症状缓解之后加强对腰背肌的训练,以减少临床复发[8]。
结合本次临床实验研究结果,临床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时予以针灸以及推拿治疗方式,针灸方式能够起到舒筋活络镇痛解痉的功效,再结合针对患者具体疼痛位置的推拿按摩,能够帮助减轻对患者神经根的压迫,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时予以针灸结合推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较低,临床疗效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