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探讨

2021-02-26 08:38秦冬莉宿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7期
关键词:阿帕替尼阿帕低剂量

秦冬莉,宿星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中医医院 肿瘤科,新疆 伊犁;2.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肿瘤一科,新疆 伊犁)

0 引言

胃癌在近些年临床发生率升高得很快,仅次于肺癌发病率。临床上对于胃癌病灶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方式,但不少患者因为未在早期发现潜在症状而错过了手术时机,还有不少患者手术后远处转移、复发,使得胃癌患者整体生存率并不高[1]。晚期胃癌患者目前临床首选铂类、氟尿嘧啶联合化疗,但其整体疗效还是欠佳,不能根除病灶,只能暂时性延缓病情进展[2]。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寻找有效的分子靶向药物。现就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归纳与整理,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胃癌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组后观察组:男女比例13:17;年龄45~86岁,平均(60.2±1.7)岁。对照组:男女比例1:1;年龄41~88岁,平均(60.6±1.3)岁。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入选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胃癌,且都是疾病进展、化疗失败、复发转移Ⅳ期患者;预估生存期在3个月以上。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等排除化疗及靶向治疗禁忌证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排除消化道疾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入组治疗。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铂类、紫杉类、氟尿嘧啶类基础化疗。观察组在基础化疗的同时应用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口服500 mg/d阿帕替尼(生产厂家:江苏恒瑞医药,国药准字:H20140103)。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治疗前后采集5 mL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保留在零下80 ℃冰箱。以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CEA(癌胚抗原)、CA19-9(糖类抗原),CEA正常范围低于4.3 μg/L,CA19-9正常范围低于27 U/mL。(2)疗效判断:依据实体瘤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估。临床症状在治疗后全部消失为完全缓解;病灶直径在治疗后缩小1/3、临床症状缓解为部分缓解;肿瘤直径在治疗后缩小1/5~1/3、临床症状好转为稳定;肿瘤直径在治疗后缩小1/5以下、临床症状无改善为进展。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总例数×100%。(3)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异常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表2 两组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n(%)]

表2 两组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n(%)]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组别 例数 CEA(μg/L) CA19-9(U/mL) 不良反应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0 35.2±1.6 10.2±1.2● 75.6±2.9 30.2±1.9● 15(50.00)对照组 30 34.9±1.8 17.2±1.3● 75.8±2.5 40.5±1.7● 17(56.67)t/χ2 0.6823 21.6714 0.2861 22.1279 0.2678 P>0.05 <0.05 >0.05 <0.05 >0.0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53.3%及疾病控制率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肿瘤标志物及不良反应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CEA、CA19-9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EA(10.2±1.2)μg/L、CA19-9(30.2±1.9)U/mL 均 明 显 低 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出现腹泻2例、乏力2例、恶心呕吐5例、血小板减少3例、手足综合征3例;对照组出现腹泻4例、乏力2例、恶心呕吐4例、血小板减少2例、手足综合征5例,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 2。

3 讨论

随着居民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临床上胃癌患者数量逐渐增加。早期胃癌无显著的临床症状,确诊时多数已进入晚期阶段,患者有生命危险[3]。对晚期胃癌患者来说化疗是其主要疗法,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但临床有效率并不高,且耐药性及不良反应问题也非常难以处理[4]。研究表明在内皮细胞生长及迁移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下游通路均有参与,且这种信号通路与胃癌病灶生长、浸润、转移关系密切,这也是胃癌靶向治疗的重要靶点[5]。阿帕替尼是小分子化合物,属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口服给药后可抑制VEGFR-2[6]。阿帕替尼的作用机制在于有效抑制下游促血管生成信号通路,竞争性结合受体细胞中酪氨酸ATP结合位点,包括EPKI/2、Raf/MEK、P13K/Akt/mTOR通路。相关医学研究发现阿帕替尼可以抑制脐静脉内皮细胞血管形成及迁移,并有助于降低肿瘤微血管密度[7]。也有研究报道阿帕替尼联合给药或单独给药都有助于抑制移植瘤生长,且耐受性较好[8]。此外阿帕替尼还可逆转实体肿瘤中AABCB-1和ABCG-2介导的多药耐药性,阿帕替尼能明显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9]。

CEA是肿瘤标志物之一,血清CEA水平升高提示肿瘤组织的存在和转移。血清中CA19-9以黏蛋白形式存在,CA19-9异常表达与消化道肿瘤关系密切。本组的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在联合给予低剂量阿帕替尼后肿瘤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均明显提高,肿瘤标志物中CEA、CA19-9水平明显下降,但两组不良反应率并无明显差异。这说明低剂量阿帕替尼有助于提高晚期胃癌临床治疗效率,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会增加机体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晚期胃癌患者采取低剂量阿帕替尼治疗可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且用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阿帕替尼阿帕低剂量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阿帕替尼联合紫杉醇治疗晚期化疗耐药HER—2阴性胃癌的临床效果评价
阿帕替尼联合FOLF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阿帕替尼联合替吉奥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贝伐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