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第一人民医院CT室,新疆 乌鲁木齐]
直肠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类型,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生在齿状线至乙状结肠交界处,该疾病的临床确诊并不困难。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使得人们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暴饮暴食、辛辣刺激性饮食、高脂饮食、吸烟酗酒等,都增加了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每年被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也越来越多[1-3]。该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对于控制患者病情,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CT影像学诊断方法为术前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探讨了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临床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将本次研究的时间范围确定为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研究对象为以上时间段内在本院诊断并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共入选75例,包括40例男性患者和35例女性患者。统计患者的年龄情况,其中最大年龄的患者为77岁,最小年龄为35岁,均值(50.96±4.67)岁。入选患者均符合直肠癌临床诊断标准,经术后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接受CT影像诊断,且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对患者开展CT检查之前,指导患者检查前48h开始进流质饮食,检查前24h给患者口服50%硫酸镁,让患者饮用1500-2000ml的水,若检查当天患者有进食,需要使用生理盐水对患者进行灌肠。检查前1h给患者肌注山莨菪碱10mg。使用仪器为GE公司生产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管电压120KV,管电流300mA,重建层厚和层距均为0.625mm。让患者仰卧在检查床上,对患者实施常规CT扫描(隔顶至耻骨联合下缘为常规扫描范围),使用100ml碘海醇注射液(欧乃派克)作为对比剂,注射对比剂后,30s为动脉期,60-80s为静脉期,240s为延迟期。将扫描所得的影像学图像传到工作站进行相应的处理。
对比CT影像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情况。(1)直肠癌分期标准(美国癌症联合协会TNM分级标准):①T1-T2期:病变肠管部分有十分清晰的脂肪间隙,影像学检查显示肠壁外缘的结节比较光滑,无外突表现;②T3期:病变肠管脂肪间隙存在小斑片影,CT平扫显示为高密度,增强扫描显示肠壁外缘平整度不佳,存在结节外突影;③T4期:病变肠管和周围脏器的脂肪间隙消失,增强扫描显示边界模糊。(2)淋巴结阳性的诊断标准:淋巴结有5mm以上的直径,边界模糊不清,信号不均匀,实施CT增强扫描后信号出现不同程度的强化,或者有3个或以上的成簇淋巴结存在。
统计学软件及版本:SPSS 22.0;计数资料:差异进行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差异进行t检验,用(±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直肠癌T1-T2期术后病理诊断为7例,术前CT诊断10例;T3期术后病理诊断42例,术前CT诊断29例;T4期术后病理诊断26例,术前CT诊断36例,总诊断符合率为82.67%(62/75)。本研究中CT检查无漏诊情况出现。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CT影像学诊断75例直肠癌术前分期的诊断符合率情况
直肠癌属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发病率。研究显示,直肠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存在相关性,如环境因素、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等,尤其是近年来存在不良饮食习惯的人群不断增多,使得每年被诊断为直肠癌的患者人数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4]。直肠癌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手术为疾病的常用治疗手段,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升手术效果、改善预后的关键[5,6]。据统计,我国直肠癌的发病年龄平均在45岁左右,其中多数为中老年患者,但是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因此对此类疾病的防范以及诊断、治疗应当引起高度重视[7]。
CT扫描检查为术前诊断直肠癌的常用手段,该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对肿瘤大小、形态以及其和周围组织的关系进行清晰显示,并且可以根据CT影像学表现进行术前分期,从而给医生提供更多可靠的参考依据,以便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8]。要想获得较好的CT扫描效果,需要患者术前做好肠道准备。CT诊断方法具有多种优点,如操作简单、快速、分辨率高、患者无痛苦等,且具有较高的疾病诊断准确率[9]。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实施CT影像诊断,无漏诊情况出现,在直肠癌分期方面,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总诊断符合率为82.67%。该研究结果说明CT影像诊断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另外CT诊断准确率与检查操作医生的专业水平、经验、疾病病理分期程度等诸多因素均存在相关性,因此该项检查尽量由专业素质较高的CT影像分期医师进行操作[10,11]。总之,对直肠癌患者术前进行CT影像检查,其疾病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的符合率较高,在直肠癌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