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城市导向下西安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策略研究*

2021-02-26 02:16:40蕾,高蓝,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9期
关键词:人居西安环境

韩 蕾,高 蓝,李 岩

(1.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陕西 西安 710054)

引言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人口大量积聚于城市和县城,城市品质的提升成为城镇化的核心内容,这将城镇化的发展重点从城市规模扩张向城市质量提升转移,进一步强调了品质城市在城市发展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品质城市从宏观意义方面考虑,是城市形象、城市特征、城市魅力、城市印象的综合表征,从产业发展方面考虑,是城市活力、城市创造力、城市引擎发展动力的指引方向,从人居环境方面考虑,是城市肌理、城市公共空间、园林绿化、社区精神活动的提升策略。品质城市的提出对人居环境的建设和提升不再只是方针方向的指导,而是进一步具化和量化人居环境的内容,例如市政和公服配套设施的完善度、人均绿地面积、环境质量满意度、社会公平公正满意度、社会安定因素感知度等等。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品质城市

品质城市,即高品味和高质量的城市,城市的品位和质量代表着该城市的品格。城市不仅仅是不同地域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相互交流和互动的产物,也是人们工作、居住、交通、游憩的容器,更是人们交流交往的精神家园和温暖港湾。高品格的城市带给人们更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产生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胡迎春、曹大贵针对南京市城市品质研究中,表明城市作为人类社会集聚生活的场所,它的品质自然要反映人的思想、精神领域上的含义,也要反映物质空间的含义[2]。城市的空间肌理、建筑形态、绿地景观、产业结构、交通状况、基础设施、公服设施等决定了一个城市品质水平的高低,除了这些外在物质形态,内部精神底蕴例如城市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节庆活动、居民素养、城市管理建设等也对城市的品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城市在逐渐发展和演进的过程中,必须综合外部物质形态与内部的精神底蕴,才能在历史大舞台上绽放光彩,才能在城市氛围越来越相似的都市圈和城市群中避免同质化问题,彰显别具一格的城市魅力。

1.2 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居住的地方,人类生存获得密切联系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3]。吴良镛先生构建的人居环境理论体系中,城市人居环境是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强调自然、人类、社会、建筑、支撑五大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协调性的居住环境,倡导以人为本[3]。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化进程中区域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高度发达的重要标志[4]。品质城市的实施,对于人居环境的改善有着量化和具化的作用,进而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城市舒适度的提升、保证了城市的安定和谐。

2 “品质城市”的实质解析

2.1 “品质城市”的发展阶段

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认为:人的生存环境有三个层次:一是实用的;二是形象的;三是文化的。后者以一种不断更新的模式作为深层结构而存在[4]。品质城市也是对人生存环境的概括,源于对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同样品质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表现为三个阶段,技术实用阶段、外在表现阶段、和谐文明阶段。随着品质城市的不断发展,后者逐渐包含前者,随之替换前者(图1)。

图1 “品质城市”的发展阶段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技术实用型阶段是品质城市的发展初期阶段,应对城市的不同空间、社会、经济结构等问题,应用大数据、gis、社会分析法等手段解决城市诸多现实问题,随之通过增量规划的设计手法和存量规划的更新方式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外在表现型阶段一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增加城市居民整体收益,提高居民幸福感知程度,彰显城市魅力;另一方面通过增添城市公共空间的手段,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休憩空间,并举行不同的社区活动丰富人们的精神空间。文明和谐型阶段在前两个阶段的作用下,城市渐渐呈现出人们团结友爱,社会安定和谐的局面,也是品质城市的理想阶段。(图2)

2.2 “品质城市”的构成内涵

图2 “品质城市”发展阶段的具体内容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现阶段,学术界针对品质城市的组成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评价,意在更好地为人们创造宜居的人居环境。但是对于“品质城市”的构成内容、实质核心鲜有提及。“品质城市”的品格和质量彰显在诸多品质要素的组合和重组,而多个品质因子建构出了特色鲜明的品质要素。品质要素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是由不同的品质因子所构成,不同的品质因子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品质城市的独特个性和城市印象。

结合国内外关于品质城市的研究,品质城市应当包含文明宜居品质要素、经济发展品质要素、环境优美品质要素、生活便利品质要素[5]。这四大品质要素相互支撑、相互交融,共同促进品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表1)

3 西安城市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西安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发展和演变具有内在规律性。西安城市人居环境在逐渐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区域位置、地域环境、时代背景、本土风俗习惯等原由,出现城市管理形式单一、产业化能力停滞不前、城市景观同化严重,城市印象固化等问题。

3.1 城市管理形式单一,城市品质有待提升

目前,西安城市管理工作更多的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政府工作人员和社区管理人员,未形成自发的城市发展的管理模式。近日,西安“缺席”全国文明城市名单,令人遗憾,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全方位的测评和考量,是品质城市的深化和外延。不得不否认西安城市在准备全国文明城市时投入的精力和心血,但全民参与度还有待提升,每个市民既是创建“参与者”,也是测评“考核员”。城市的良好发展更多基于城市的管理运营,也是品质城市的重要落脚点,西安的社会文明和谐程度保障居民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人们日益渴望提升生活水平的诉求更需要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不断提升提城市品质。

3.2 产业体制约束,产业化能力停滞不前

西安在产业政策、科技技术、经济规模等背景下,西安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状态,成为整个西北片区的核心发展力量。但是从整体上而言,西安市传统产业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分布不均衡,行业领军企业从规模和产值均落后与国内同等级城市,西安经济产业仍存在体制约束、产业化能力不足的困境。

表1 品质城市构成内涵表

西安对于产业发展政策多为财政、税收方面的支持,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经济产业体制策略需倾斜于这两方面。另外,产学研转化模式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为市场经济速率较慢,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人才劳动报酬低于理想化状态,产业化发展后续力量不足。

3.3 城市景观同化严重,城市印象固化

厚重的历史成为了西安独特的城市标签,过于强调历史文化因素,城市景观逐步单一化,忽略了本土区域重要景观因子,西安不同行政区域识别度不强,体验感层次性单一。西安是闻名世界的东方古都,为现代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和思想遗产,地理位置的优势加上四季分明的气候,物产丰富,这里的群众形成了安于现状,不喜爱折腾的性格。西安群众保守的态度,使得整个西安市的流通性较差,无论是人才的流通、信息的流通还是经济上的流通,落后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并次于成都、郑州等同等发展水平梯度的城市。这使得本地居民只能感受到西安厚重历史的氛围,却无法体验到新时代背景下的西安带给人们的震撼。

4 品质城市导向下的西安人居环境提升策略

4.1 提高城市管理运营水平,提升品质软环境

品质软环境即人居环境中的社会环境,相对于人居环境中的物质载体,是可以使人亲身体验的非物质形态系统,与城市管理运营水平等内容息息相关。城市管理运营水平更多的是政府管理水平,提升西安城市管理运营水平意在形成服务性政府,政务公开化,拓展政务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系统,形成西安本地知名媒体以及自媒体工作者的监督平台,例如西安日报、华商报等,拓展管理监督发言渠道。

4.2 实行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群众相关利益

我国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引进公众参与理念以来,也逐渐意识到公众参与对于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作用。在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以居民为主体,逐步实现“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体现人民主权,广泛吸收群众意见,增加规划的合理科学性,增强公众监督力度,才能有效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人居环境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广大群众,但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居民作为城市利益主体的诉求逐渐多元化,使得城市居民之间因自身所认为的“合理性”诉求冲突剧烈,不同人群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建立一个公共透明的协商和共同参与机制就尤为重要[6]。在过程中,广泛邀请群众的参与,收集不同群体的意见,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寻求最合理的方案,建立各方面需求的平衡,才能形成出合理、透明、实用,同时容易被广大群众所接收并在整体上符合社会根本利益的人居环境提升策略。

4.3 强化景观品质因子在人居环境中的应用

人居环境品质越来越趋于同质化,标准模式下的发展模式固然可以得到量的改观,但也将我们的人居环境模糊化,一致化,形成太多缺乏情感交流、人情味单薄的城市环境。品质因子的应用不仅从质上优化人居环境,而且为我们的居住环境增添更多人文色彩要素,使我们的环境充满趣味感。不同类型的品质因子组合,形成不同的城市色彩,例如结合西安浐灞区的自然环境因子,城市建筑强调绿色可持续特征。在进行人居环境提升过程中,不同特色片区可采用不同景观因子。例如,美国的中央公园,在高楼林立的曼哈顿中心,是纽约这座繁华都市中一片静谧休闲之地,在公园空间范围内,结合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取向植入了很多的文艺表演,莎士比亚公园戏剧节就在此举行,为中央公园带来了更多的人气和活力。

在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的过程中,对于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经济技术、社会文化要素的合理应用,正是建构宜居的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7]。通过对于光照、通风的选择规划,妥善的解决城市通风不便、光照时间较短的问题;通过因地制宜的建造技术,合理应用本地材料,城市面貌本土化、特色化,解决“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通过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加强城市历史厚重感,增添城市故事诉说性;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活动,加深人们对于本民族的文化自豪感,促进人与人交往,改善人群精神面貌。我国疆域辽阔,城市特色各有千秋,重视不同城市的品质因子,形成生态环境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环境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人居西安环境
西安2021
Oh 西安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10
环境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9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