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历史悠远,人文厚重,始建于汉建安十五年,古称“巫咸古国、上古盐都”,曾为“巴夔户牖,秦楚咽喉”,诞育了悠古璀璨的盐巫文化。巫溪县农村产业结构以畜牧、粮食作物为主。其中粮食作物以马铃薯、玉米、甘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魔芋、中药材、茶叶等为主。马铃薯、大宁土鸡、山羊、烟叶、中药材为特色主导产业。近几年,巫溪高度重视农业品牌建设,在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中,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特色化、品牌化为引领,以特色效益农业和“一村一品”为抓手,力促乡村产业振兴,探索创新品牌发展新路径。
产业结构优化。巫溪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十二五”末的15.2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3.49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十二五”末的20.4:38.3:41.3优化为2019年的21.5:24.6:53.9。2019年粮食播种面积占比62.7%,蔬菜、果树、特色经作占比37.3%,粮、果蔬、经作62.7:29.2:8.1.生猪、牛羊、家禽、兔和鱼养殖增长缓慢。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特色农业“1112”产业体系发展态势良好。巫溪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38万亩、产量52.5万吨,出栏山羊48.2万只,收购烟叶6.5万担,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9.3万亩。高山蔬菜、生态畜牧、生态渔业、大宁河鸡、特色水果、核桃、中蜂、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形成一批基础较好、设施较全、连片成带的农业生产基地。
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坚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和方式创新,以“一村一品”为基础,建设农产品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市、县级农业龙头企业71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134个,家庭农场922个。
品牌凸显。巫溪县“三品一标一名牌”认证总数达到239个,总产量突破100万吨,重庆市名牌农产品12个,巫溪洋芋、巫溪独活、巫溪洋鱼取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巫溪青脆李20万亩纳入巫山脆李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注册农产品地理商标5个。
申报“三品一标”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认证前指导,使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相关标准要求进行产品生产,并要求其生产基地提高标准化水平、健全生产经营档案,完善基地相关制度,在全县树立标杆作用,辐射带动全县“三品一标”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巫溪县城厢镇酒泉村发展酒洲牌绿色食品青脆李,成为全县亮眼产业。2010—2015年发展李树标准化基地1000余亩,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按规生产,2016年成功申报绿色食品标志。2018—2019年酒泉村集体栽植李树500余亩。2018年全村李子产量800吨,产值660万元,户均收入1.67万元。酒泉村成功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成功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换,在全镇率先解决了“产业空心化”问题,以“产业促脱贫”效果明显。
双胜村是巫溪县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村,家蚕养殖为主导产业,现有桑树面积1200亩,改良密植桑500亩,果桑20亩,养蚕农户125家,占全村的31%。从2016年恢复性发展蚕桑产业,到2019年,共发展蚕桑1200余亩,养蚕收入达到了170万元。“贫困户何宗香得知2016年村里发展桑蚕产业12亩后,2019年开始养蚕,喂了15张,收入有三万多元。挣到了‘第一桶金’,2020年何宗香喂了20多张,收入五万元。”双胜村村主任齐开荣介绍,2020年双胜村通过“村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与“祥飞”丝绸公司合作,投入资金500万元建设“智能养蚕基地”,实现全村科技智能化养蚕,预计投产后将实现全年养蚕2400张,产值600万元,纯利润144万元。下一步,村里结合巩固脱贫攻坚组建一个蚕桑专业合作社,把老百姓家里闲置的土地和桑园利用起来,形成产业规模,实现户户增收。
1.督促生产单位申报质量标志。
①遴选主体、确定品种。主体具备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条件,产地集中连片、产品相对稳定,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组织程度高,制定详细的生产技术规程及质量控制措施,按标生产,定期组织生产管理培训。坚持选择优质、个大、外观好,受市场青睐的品种。巫溪县蒲莲镇墩子石蜜柚种植专业合作社“元河蜜柚”,巫溪县天平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大红椒”,巫溪县祥胜食用菌股份专业合作社“大白菜”, 巫溪县聚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包包菜”,这些产品成了深山沟的“名片”,“大红椒”走进“上海蔬菜批发市场”。
②认证把好“三道关”。按照“从严从紧,积极稳妥”的原则,严把“三品一标”认证准入门槛。严把材料审核关,提升认证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严格认证程序,在认证工作中,坚持以保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手段,以标准规程为准绳,严格审查,规范操作。把好产品质量关,要求认证企业制定质量管理相关制度,切实搞好产地环境整治。把好现场检查关,对申报单位针对性地进行现场检查,对检查出现的问题要按要求严格整改。已经申报的48家单位,有档案、有检查报告、有检测报告、有证书。
③严格监管。首先落实责任,严格检查。县“三品一标”工作机构与获证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和《质量安全承诺书》30余份,2020年共检查“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企业30余家,重点检查“三品一标”获证企业生产过程是否符合“三品一标”相关要求。
其次落实监管工作制度,要求认证企业公示认证信息,建立“生产基地公示牌”“禁用农药警示牌”;健全各项管理工作制度,让企业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企业的质量意识。
第三抓“两大体系”。一是绿色食品严格按上级相关文件进行标志申报和年检,现场检查企业产品质量、质量控制体系执行情况、绿色食品标志使用及标志使用费缴纳情况等;二是在国家和市级追溯管理平台全面、真实录入生产经营管理信息情况等。
2.依托平台,为推进品牌建设提供支撑。
①质量监管平台。质量标志申报与农业检验检测为质量提升发挥了基础作用,2018—2020年,巫溪累计认证绿色食品122个,定量检测585个,检测土样56个,水样22个,快速检测2500个。
②培训平台。市、县组织农产品技术培训班,为品牌建设起了突破性作用。2020年,市级累计培训生产经营主体人员48人,示范乡镇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技能培训20期,累计培训1000人。
③技术支撑平台。县、乡科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为品牌质量发挥关键作用;技术推广中心指导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社100家推广“农药肥料”双减技术和生产记录。
④展会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展会、农交会、博览会等。第十八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产业扶贫重庆馆展区,巫溪腊肉、老鹰茶、蜂蜜等30余种农产品亮相,还举办“巫溪洋芋”专场推介会,有力提升大山深处生态产品社会知晓度。
1.独具大山特色,魂迁梦萦的“巫溪洋鱼”。巫溪洋鱼于2011年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为重庆市第一个地理标志登记的水产品,证书持有人为巫溪县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授权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巫溪县金丰泰生态农业股份专业合作社等3家企业使用。其中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巫溪县金丰泰生态农业股份专业合作社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目前,已经构建起苗种生产、商品鱼养殖及交易配送的产业链体系;建成巫溪洋鱼繁育中心1个、配套繁育点2个,建有流水养殖场面积25万平方米、大水面养殖场面积1.5万亩,建成县级配送中心1个。全县年苗种繁育能力达到1000万尾以上;商品鱼养殖区域涵盖了蒲莲、田坝、中岗、朝阳、凤凰、宁厂、天星、大河、白鹿、中梁、鱼鳞等20个乡镇,商品鱼年生产能力产量达15万千克以上,产值1200万元。巫溪洋鱼也正成为巫溪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巫溪洋鱼产品还销往重庆、四川、湖北、陕西、贵州等地。
巫溪县境内适宜发展巫溪洋鱼养殖区域广阔,生产潜力巨大。接下来,在进一步扩大养殖生产规模的同时,巫溪洋鱼品牌建设将着力创建发展大水面增殖有机产品和泉水流水养殖绿色产品两大品牌,通过本地特色菜品开发形成巫溪洋鱼特色餐饮菜品,进一步开发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力争到2025年,巫溪洋鱼产业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带动渔民增收1万元以上,区域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2.初出茅庐的“巫溪独活”。巫溪独活于2020年获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已初具规模,种植面积已达2.2万余亩,产值1.35亿元。主要分布于全县23个乡镇。其中巫溪独活种植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双阳、兰英,2000亩以上的村有西安村、双阳村、七龙村、中岗村。全县从事独活种植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16家、大户100余户,从事收购、营销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1家,专职加工企业1家,在河北安国药都设有巫溪独涤专销门市。
巫溪独活以全国5大中药材集散市场和广东、四川等地中药饮片厂为主要销售渠道,少量出口日本、韩国等东亚市场,2020年上榜农业农村部中国乡村特色种植产品名单。
1.责任机制。建立农业品牌认证监管责任制。县农业农村委改变了过去“重数量轻质量、重认证轻监管”的工作格局,实行“数量质量并举、认证监管共抓”的新格局。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县农业农村委与获得“三品一标”证书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督促检查生产单位责任任务的落实。
2.考核机制。县政府将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并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3.以奖代补、优先机制。为推动巫溪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激励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品牌农产品申报,扶持农产品品牌培育。对获得“三品一标一名牌”等认证的农产品给予奖励,项目、资金支持上给予优先安排和重点倾斜。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是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下,按照特定生产方式,使用绿色生产资料和采用绿色生产技术,使环境、投入品使用、管理有害生物三大关键点处于受控状态。2020年巫溪县烟草公司集成基质拌菌、性诱技术、蚜茧蜂技术、绿僵菌技术、农残快检技术以及白粉病化学药剂替代技术,进行全面集成示范;并开展绿僵菌防治地下害虫、白粉病替代药剂、病毒病药剂筛选等试验的小区示范。全县落实绿色防控核心集成区400亩,落实示范区4380亩,落实绿色防控辐射推广区20004亩,上等烟65.49%,无下等烟,在确保烟田蚜茧蜂放蜂100%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广大农业放蜂3.5万亩,初步实现了对全县其他农作物生产进行绿色植保观念的引领。巫溪县溪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集成采用草莓脱毒苗、有机肥+菜饼、大棚间作大蒜、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挂黄板、闷棚等技术,生产的草莓个大,品质优,近三年检测合格率100%。
巫溪县聚源农业有限公司、巫溪县天平农业有限公司等8家生产企业,利用高山冷凉气候、土壤清洁、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轻等特点,采取小拱棚育苗、健身栽培、使用低毒农药、推广生物有机肥、统防统治等技术,生产出的高山蔬菜品质优、品相好、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武汉、成都、上海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