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理中的黔江实践

2021-02-26 00:50王殿芸,钟建春
农家科技 2021年1期
关键词:黔江区网格法治

黔阳春草碧云齐,万曲青山万曲溪。这是元代诗人描写黔江山水风光的诗句。在已经过去的2020年,重庆市黔江区把实施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地生根,乡村治理开创新局面,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秀美画卷在黔江24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展开。在这幅美丽画卷里,黔江区把乡村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突破口,谱写了一曲农村社会治理效率稳步提升的黔江实践。

强党建 奠定乡村治理基础

党建是魂,党建是魄。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安康、社会和谐。实施乡村治理,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的体制机制是解决乡村治理唯一有效的办法。黔江区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多措并举,使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乡村治理的“引路人”。

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行动加快推进。针对基层党组织存在组织涣散、带动不力等实际情况,黔江区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提升,选优配强村居“两委”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和战斗力,创新农村基层治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黔江区印发了《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实施方案》,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区提升”示范创建行动,“一支一策”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23个,研究制定提升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若干措施,建立“区财政固定补贴+乡镇绩效考核+村集体经济奖励”的薪酬体系,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活力显现。区级相关部门对219村(社区)“两委”班子进行全覆盖分析研判,通过下派机关干部担任村(社区)第一书记,对基层党组织进行“换血强体”,先后调整村“两委”干部56人、其中党组织书记6人,建立村(社区)干部后备力量名单943人。严格落实村干部人选区级联审机制,对48名拟任人选进行联审,取消任职资格1人。按照“由点到面、由易到难”原则,稳步推进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目前已有106个村(社区)实现“一肩挑”,一大批机关处级、科级干部下沉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大批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企业家成为乡村振兴的带路人。黑溪镇光明村周华坤,曾是四川省名木尚品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2017年底返乡在黑溪镇苏维村投资建设了丑柑产业园,一期已建成200亩,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其产业园成为黔江区“立体农业综合增收计划示范基地”、黔江区首批智慧果园示范基地。黑溪镇互助村的陶宗兴曾经是拿着月薪上万的职场精英,后来回到村里担任村支部书记,引进重庆翌元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扶贫车间(高频变压器加工)项目,通过村集体经济入股30万元固定分红的方式,打破了互助村集体经济收入长期空白的局面。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清零”行动增强乡村发展新动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区级相关部门、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通过召开集体经济联席会、工作调度会,全覆盖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16个,指导制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监事会、理事会等治理机构。开展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资金专项审计,逐一研判中央财政扶持村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点对点反馈问题,并进行限期整改。2020年底,全区实现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的村(社区)218个、占99.5%,今年有望全面消除“空壳村”。

抓规范 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有助于村居干部明使命、履职责;有助于引导群众名事理、守法纪;有助于干群同心共建美丽乡村,共创美好未来。黔江区在乡村治理工作中,把规范化建设作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奠基石”。

建立村级事务监督机制。全区219个村(社区)建立了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登记与备案管理,助推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培育了社工人才219人,各村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1~2个,引导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建立制度约束机制。组织群众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结合乡村实际,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对《村(居)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进行修订完善,作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建立村级政务公开、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提升干部群众依法办事的自觉性。

建立村民议事会。黔江区通过各村(社区)建立村民议事会,创新协商工作的内容、形式和载体,抓好典型宣传,强化示范引领,完善制度机制,畅通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采取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让重大项目实施、重要工作开展等村级事务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让社情民意通达无阻,提升了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在规范建设的基础上,黔江区在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创新便民、利民、高效的服务举措上,立足于“规范村务行为、约束村干权力、保障村民权利”,规范建立了区行政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三级服务体系,试点电子事务办理,全面推行村(社区)干部轮流坐班制度,让广大群众有事就近办、网上办,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

促文明 丰富村民德治思想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在广义上是“法的统治”,但“法治”的本质是“良法善治”。在乡村治理中,黔江区立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德治思想深入人心。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声有色。依托“黔江在线”“家在黔江”等新媒体开展“家风润万家”“评乡贤、学乡贤、用乡贤”等活动,通过线上宣传、线上评选,评选出“洁美人家”2750户,“最美村寨”10个。黔江区白石镇在“德治”上,广泛发动农村党员、志愿者、乡贤、热心群众等人员参与社区网格,进行乡贤评比,培育“致富能手”“最美家庭”等系列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德治”感召力,白石镇玉岩村村民杨友进,被聘为白石镇中河社区网格员后,建立“友进工作室”,广泛吸纳党员、退休人员、志愿者等参与到友进工作室中,开展日常网格巡查、调解、心里疏导、宣传、服务代办等,每逢赶集日、校园放学日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治安巡逻、交通秩序维护等,被当地群众评为“德馨乡贤”。

积分制管理,提升社区“德治”水平。黔江区在城市社区治理工作中,针对居民居住集中,流动人口多、行业场所多和部分群众自我防范、公德意识、法治意识不强,参与社区建设不够等现状,积极探索“积分制”管理新路径,实现社区管理科学、秩序优良,形成社区居民乐学、乐居、乐业、乐善、乐和的“五乐社区”新局面,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归属感和幸福感,尊老爱幼、诚信友善、团结和谐、遵纪守法、热心公益的良好风尚日渐浓厚。城西街道水井湾居委在积分制管理中,把安全类,环境保护类、社会公德类及其他事项等90余项进行加扣分管理,积分终身不清零,把积分高低作为评选“优秀居民”“五好家庭”“十佳文明户”“乡贤”的重要依据。通过积分制管理,社区居民自我管理,公德意识不断增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热情不断提升;社区环境卫生全面改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水井湾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实施《防病毒战疫情积分制实施方案》,把“居民出门戴口罩”“为弃管小区消毒”“管控重点人员”“劝导居民不外出”等18个抗疫相关事项添加到加减分项中,号召大家争当科普宣传员、信息传递员、文明倡导员、家庭示范员、防护监督员,防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靓丽。人居环境是乡村治理的硬实力,黔江区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实施全域整治工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达98%,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基本构建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区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运行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村庄村容村貌大幅提升。

强法治 筑牢村民法治意识

依法治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黔江区把法制建设、法律宣传、依法行政作为乡村治理的“重头戏”,依法治区稳步推进。

建立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按照国家对行政体制执法改革要求,黔江区建立完善了农业、文化市场、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生态环保行政执法机构的整合,建立了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协作机制,推行行政执法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和服务型执法。启动“三治结合”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行动。

普法宣传深入人心。黔江区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认真做好“七五”普法收官工作,谋划制定“八五”普法规划,组织普法志愿宣传者,走上街头,大力开展“防疫抗疫”“社区矫正法”“民法典”“禁毒”“打击非法集资”等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2020年,开展各种法治宣传活动109场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册子23193张,接受9875人次法律咨询,全区形成了普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社区网格化管理效果明显。黔江区着力完善“组织建在网格上、队伍聚在网格里、平台搭在网格中”的组织管理架构,实现社会服务“零距离”、基层治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快响应”。同时,全区加强了“雪亮工程”等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开展,公益讲座、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服务活动常态化进行,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得以提升。城东街道在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科学划分网格,全面推行党建、综治、城管“三网合一”,建成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责任区”四级网格组织构架。疫情防控期间,城东街道阳光花园网格支部推行“网格党支部、党小组、业主代表或楼栋长”管理模式,设置共产党员、居民代表和志愿服务人员担任联络员,负责社区日常管理,为居民提供服务,确保了辖区4276户18756人严格遵守防疫要求,生活物资得以保证,防疫抗疫成效明显。

法治调解体系日趋健全。及时、快速解决群众间的矛盾纠纷,是实施乡村治理,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保证。黔江区持续加强各级调解组织建设,推进区级人民调解指挥中心、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30个乡镇(街道)调解平台、219个村(社区)调委会规范化建设。建立以矛盾多元化化解中心为“枢纽”的“一站式”受理机制,按照“调解先行、仲裁居间、复议参与、诉讼先决、信访兜底”的原则,建立以诉调、警调、检调、访调、仲调、律调为基础,各相关部门为补充的“6+X”多调对接机制,将各类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社情民意等工作,化解在最基层。2020年,黔江区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735件。

东南佳山水,武陵花雨深。深冬的暖阳给黔江大地披上一层金黄色的外衣,碧水长流阿蓬江,流光溢彩;多彩土家苗寨,美如画图。我们相信,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奋斗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开局之年,乡村治理中的黔江实践将给黔江实施乡村振兴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力量。

猜你喜欢
黔江区网格法治
重庆市科技特派员黔江工作站揭牌
黔江区科协深入基层调研指导工作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追逐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