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辉
1.福建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3 2.福建省信息网络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3
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并越来越多地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2020年台湾经济明显回暖,表现好于预期,全年台湾地区GDP总量达到19.775万亿新台币,折合人民币46 167.28亿元,排在全国第七位,比2019年提升两位。台湾地区GDP增速达到2.98%,超过2019年2.73%的增速[1]。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表的《2020年世界竞争力年报》,在63个受评经济体中,评比内容主要涵盖经济表现、政府效能、企业效能、基础建设四大方面。相比2019年,大陆从去年的第14名跌至第20名,台湾地区则是攀升5位,从2019年的16位上升到11位。而在《2019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台湾地区排第12位,大陆跟去年一样排在第28位,台湾地区优于WEF评比92%的经济体在亚太地区居第4名,领先大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比情况相比,台湾地区总体竞争力和商业环境广受好评,有着充沛的产业创新能力,被称为“超级创新者”,在科技领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近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对台湾产业创新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等方法,对海峡两岸多个数据库中收录有关“台湾产业创新”研究的重要文献及作者、主题关键词的热度以及研究前沿进行分析,并运用IPatent、Python软件对检索所得的数据进行清洗和格式转化,然后利用VOSviewer软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期了解台湾产业创新发展脉络、研究热点,为后续对台湾地区的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本文研究的海峡两岸来源数据库分别是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台湾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主要收录2080种台湾期刊论文,涵盖台湾学术期刊出版总量的85%以上,是目前收录台湾期刊论文最完整的数据库;而万方数据则是目前大陆主流期刊论文平台之一。
2.2.1 数据处理工具
(1)IPatent—专利与文献数据分析工具
IPatent是一种基于C#技术开发的专利与文献数据分析平台,能够对海量文本数据/Excel数据进行处理,实现词频统计、中文分词、生成共现矩阵及生命周期数据等功能[2]。
(2)Python—大数据采集、处理及数据可视化语言
Python由Guido van Rossum于20世纪90年代编写,是一种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语言[3]。
(3)VOSviewer—可视化处理工具
VOSviewer 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的VanEck和Waltman博士在2010年联合开发的一款文献分析和知识可视化软件,分析功能较为全面,并可将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4]。
2.2.2 处理流程框架设计
(1)文献检索
本研究从海峡两岸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分别对台湾地区学术期刊在线数据库和万方数据两个数据库进行检索,经过多次试检和修改检索策略,制定了检索策略并获取相应的检索结果,如表1所示,海峡两地有关“台湾产业创新”的论文总数为981篇,其中,台湾地区649篇,大陆332篇,约占台湾地区论文量的50%,故以此数据作为本文研究分析的样本。
(2)数据处理
台湾文献数据处理:一是文献题目文档合并。因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权限限定,每次只能导出20条文献题录数据,故利用IPatent软件将所下载的34个DocInfo文档进行合并处理。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因为编码方式的不同,在合并之前,需要将DocInfo文档由“UTF-8”转换成“ANSI”编码,否则会出现乱码,导致数据无法使用。二是文献题录数据抽取。因海峡两岸文献题目的格式不统一,需要利用Python语言对台湾题录数据进行抽取。核心操作是构建ToTWlunwen函数,将不规则的649条数据抽取成按题名、作者、作者单位、刊名、刊年、关键词、摘要、主题分类等规则排列的文档,方便后续操作。
万方数据文献题录处理:目前,大陆研究普遍是通过EndNote软件来进行中转,首先将万方数据导出为EndNote格式文档,并利用EndNote软件导出为可被VOSviewer软件识别的RIS格式文档,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样操作导出的数据,经常因为某项数据的缺失或格式错误而报错,大大影响文献数据处理的进程。故本文研究采用直接导出为“用户自定义格式”的文本文档。
海峡两岸文献题录数据合并及格式转换处理:在前期数据预处理的情况,利用IPatent软件直接将两份题录数据进行有标识的合并处理。再用Python语言对合并后的文档数据进行处理转化为VOSviewer软件识别的RIS格式文档,核心代码,如图1所示。
图1 台湾产业创新题录数据转RIS格式的Python核心代码
(3)台湾产业创新分析流程
本研究设计了台湾产业创新分析流程,主要包括方案确定、关键词分析、文献检索、内容分析及研究结果与讨论等5个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台湾产业创新分析流程
通常通过统计某研究主题文献发文总量随时间变化趋势可以知道该研究在特定时间的成熟度和活跃度,这被看作是该研究领域发展显性指标之一[5]。
在台湾地区,最早是由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农业委员会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的陈清文等人于1991在《台中区农业改良场特刊》上发表的有关台湾农业创新的文献,1991—2004年,台湾产业创新还处于萌芽阶段,台湾地区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还较少,发表数据均少于20篇。2010—2020年为研究活跃期,年平均发文量为45篇,其中,在2019年达到峰值63篇,其次是2016年的58篇。
在大陆,最早是福建农业科学院的王秀学者于1994年在《台湾农业情况》发表的《台湾高接梨产生的崛起及其科技创新》一文[6]。可见,福建较早地重视对台湾产业创新的关注与研究,但总体来说,大陆学者对台湾产业创新的研究发文量不是很高,最高值为2014年的33篇,2000—2020年,平均年发文量为16篇。1991—2020年(因统计时间为2021年8月,故2021年数据仅作参考),“台湾产业创新”领域论文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如图3所示,其中在2016年发文量达到顶峰88篇(台湾地区:58篇,大陆:30篇)。
图3 海峡两岸“台湾产业创新”领域论文年度发表趋势
981篇有关“台湾产业创新”主题的文献分布在418种期刊中。在台湾地区649篇文献中,共有核心论文374篇,占其总发文量的57.6%,表明台湾地区的研究质量较高,主要分布在农业科学、建筑水利、轻工食品、电子信息、科技总论、机电制造等产业创新领域,核心期刊分别发表在ACI 230篇、TSSCI 58篇、Scopus 48篇、EconLit 16篇、ESCI 9篇、EI 5篇、MEDLINE 5篇、THCI 2篇、SCIE 1篇;而在大陆332篇论文中,共有92篇核心论文,约占其总发文量的2.79%。发文量最高的期刊是台湾的《台南区农业改良场研究汇报》,发文量为81篇,其次是《建筑与规划学报》(台湾)19篇和《中华印刷科技年报》(台湾)18篇。发文量前20的期刊名称如表2所示,其中台湾地区占据了17个名额,大陆仅占3席,大陆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海峡科技与产业》(13篇),其次是《中国科技产业》和《海峡科学》,分别发文11篇和9篇。
表2 海峡两岸台湾产业创新研究文献发文前20的期刊
据统计,有关台湾产业创新的981篇文献中共有1680位作者,有2位作者的论文共有172篇,有3位作者的论文共有42篇;论文发文量最多的是“台湾中华大学”的胡太山,共发表14篇,是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其联系强度也是最大的,达到34,其次是谢明宪和杨蔼华,作者联系强度均为23,这些作者与其他作者联系紧密。从整体来看,台湾产业创新联系强度前30名,均是台湾地区的研究学者,而大陆只有1位作者上榜,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曾玉荣(31名),其联系强度为7,共发表2篇有关台湾产业创新相关的论文,可见大陆学者对台湾产业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从台湾地区的研究作者的合作关系来看,台湾地区的649篇文献中,共有1251位作者,平均2人/篇。其中,有3位作者的文献共有40篇。从总链接强度来看,台湾学者胡太山(34)、谢明宪(23)、杨蔼华(23)等与该领域其他作者合作紧密,特别是来自“台湾中华大学”的胡太山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他们主要研究创新生产网络、绿色产业创新模式研究及产业创新群聚等方面,另外,来自台南区农业改良场的谢明宪、杨蔼华等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台湾农业科学创新方面比较活跃,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和前沿研究领域。
从大陆的研究作者的合作关系来看,大陆的332篇文献中共有430位作者,其中有2位及以上的作者共有16篇,可见,大陆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是非常紧密。从发文量来看,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台湾经济研究所王鹏发表4篇,其次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芮明杰发表3篇,另外发表2篇的作者单位分别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福建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等研究机构,以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福州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大学。
据IPatent软件统计,有关台湾产业创新的981篇文献中,共有4087个关键词,利用软件去除“冗余”项,并合并相同项后,频次排名前5的关键词分别是:文化创意产业(21次)、技术创新(18次)、服务创新(12次)、永续发展(12次)、产学合作(10次)。
3.4.1 台湾地区有关“台湾产业创新”文献关健词热度和聚类分析
对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共现次数不少于2次的关键词共有426个,利用VOSviewer软件绘制台湾地区“台湾产业创新”相关文献中关键词网络图谱,如图4所示,图中关键词字号越大则表示关键词共现的次数越高,台湾地区有关“台湾产业创新”的聚类较为集中。
图4 台湾地区“台湾产业创新”相关文献中关键词网络图谱
聚类1:对产业创新政策研究的关键词有永续发展(11次)、服务创新(10次)、商业模式(10次)、技术创新(7次)、triz方法(7次)、推动方案(6次)、产学合作(9次)、供应链(7次)、全球化(6次)、创新绩效(4次)、国际合作(3次)、策略管理(2次)、数位经济(2次)等。
聚类2:对文化创意产业创新研究的关键词有文化创意产业(11次)、文化产业(5次)、文化观光(3次)、地方文化产业(2次)、文化创意设计(2次)、文化创意商品(2次)等。
聚类3:对台湾新农业创新研究的关键词有切花(7次)、育种(7次)、水稻(7次)、青年农民(6次)、结球莴苣(5次)、芦笋(5次)、小果番茄(4次)、植物种苗(3次)、产量(3次)、温室(3次)等。台湾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希望将创新科技引入农业,以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云端管理,收集农作物生长资讯与销售状况并加以统整分析,解决农业问题。
聚类4:对台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研究的关键词有医疗器材(4次)、非药物治疗(2次)、中医药(2次)、生物科技产业(2次)、生物科技(2次)、生物技术(2次)、远程家庭护理(2次)等。近年来台湾地区十分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推动,加上各项医疗技术的突破,以及个人化医学等发展趋势,生物技术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潜力。
聚类5:对机电制造产业研究的关键词有优质网路社会(3次)、无线感测网路(3次)、嵌入式感测网路软体技术(3次)、发光二极体(2次)、导光板(2次)、资讯传播(2次)等关键词。
3.4.2 大陆有关“台湾产业创新”文献关键词热度和聚类分析
对332篇文献中的731个关键词进行分析,选定共现词频不少于2次的关键词共88个,并用VOSviewer绘制大陆“台湾产业创新”相关文献中关键词网络图谱(图5),图中相同颜色区域的研究领域大致相同。大陆对“台湾产业创新”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创新政策与海峡两岸合作等方面。其中,对产业创新政策研究有技术创新(11次)、自主创新(11次)、高科技产业(6次)、产业集群(5次)、科技创新(5次)、产业政策(4次)、台湾农业(4次)、产业结构调整(3次)、创新体系(2次)、创新政策(2次)、创新绩效(2次)、五大创新研发计划(2次)、产业转移(2次)、制度创新(2次)、台湾创新育成中心(2次)等关键词。对海峡两岸合作研究有海峡两岸(6次)、两岸(3次)、产业合作(3次)、福建自贸区(3次)、闽台(3次)、中国香港(2次)、交流合作(2次)、融合发展(2次)、闽台合作(2次)等关键词。
图5 大陆“台湾产业创新”相关文献中关键词网络图谱
本文主要运用IPatent、Python和VOSviewer软件对海峡两岸有关“台湾产业创新”主题的论文发表趋势、核心期刊、作者及合作关系、关键词热度与聚类等方面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对海峡两岸发文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论文发表的数据与台湾地区产业创新政策热度呈正相关,新的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推动能够吸引海峡两岸学者对该领域的关注与研究。从趋势上来看,台湾地区的学者无论是文献数量增长还是文献数量增长幅度都高于大陆,但随着“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的落地,大陆对台湾产业创新研究也越来越重视,逐渐突破产业政策、两岸合作的研究范式,研究涉及领域也越来越广。
(2)对海峡两岸的文献期刊进行分析,发现有关“台湾产业创新”的核心期刊主要分布在:农业科学、建筑水利、轻工食品、电子信息、科技政策、机电制造等产业创新领域。其中,在台湾地区649篇文献中,核心论文发文量占57.6%,而在大陆332篇论文中,共有92篇核心论文,约占其总发文量的2.79%,主要涉及产业政策、两岸合作及台湾农业等领域。
(3)对作者及合作关系分析,论文发文量最多的是“台湾中华大学”的胡太山,共发表了14篇,是该领域的高产作者,其联系强度也是最大的,达到了34,其次是谢明宪和杨蔼华,作者联系强度均为23,这些作者与其他作者联系紧密。从整体来看,台湾产业创新联系强度前30名,均是台湾地区的研究学者,而大陆只有1位作者上榜,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曾玉荣(31名),其联系强度为7。
(4)对关键词热度与聚类分析,台湾地区相关研究的频次前5的关键词分别是:文化创意产业(21次)、技术创新(18次)、服务创新(12次)、永续发展(12次)、产学合作(10次)。共有5个聚类分别重点研究产业创新政策、文化创意、台湾新农业、生物医药和机电制造等方面产业创新的内容。大陆对台湾产业创新研究高频关键词前5分别是技术创新(11次)、自主创新(11次)、高科技产业(6次)、海峡两岸(6次),重点涉及对台湾产业创新政策、海峡两岸合作两方面的研究,另外对台湾农业的研究也比较重视,福建作为对台前沿,较早地重视对台湾产业创新的关注与研究。
近年来台湾地区被称为“超级创新者”,其科技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实力均排在全球前列,在产业创新基础环境与服务方面,台湾地区的各项指标都相当不错,其中最为亮眼的是在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方面,排名全球第3名。一是得益于台湾当局多年来坚持采取一系列鼓励科技研发与创新的政策;二是台湾地区研发投入逐年上升,在支持产业创新方面,研发经费年增长率仅次于大陆、韩国,2018年台湾地区研发经费年增长率为8.24%,排名全球第三名,2019年台湾研发经费投入达1451.56亿元;三是台湾地区还实施了灵活的产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21年5月,台湾地区又出台了“关键人才培育及延揽方案”,也推动实施了“高阶科研人才发展方案”,强调人才发展要多元,实施重点是强化学研、衔接产业、链接国际,并为之制定了“哥伦布计划”“爱因斯坦计划”“沙克尔顿计划”“博士创新之星计划”等多元化人才培育与延揽计划,为台湾产业创新贮备人才。
虽然台湾产业创新具有显著区位优势,具体包括:台湾当局重视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台湾产业创新具有研发要素投入优势;台湾地区具有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台湾地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非常成熟;台湾地区产业园区发展水平非常高;台湾地区实施了较为灵活的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等,但受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等诸多因素影响,台湾产业创新发展出现极化现象的,台湾地区电子零组件制造业是近年来台湾地区发明专利的主要拥有者,占专利总和的68%。而大陆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且大陆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超大规模市场,市场潜力巨大,海峡两岸产业发展互补性强,合作基础深厚。台湾地区需要利用内部优势,抓住“海峡两岸融合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加强两岸产业创新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多做有利于两岸民生福祉的事,为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与战略机遇。
最后,由于海峡两岸数据库结构差异、文献数据量不足及没有展开“台湾产业创新”所涉及的具体产业类别等问题,可能会导致研究结果不够全面,分析得到的结论可能存在偏差,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不断完善,这也是“SWOT视角下台湾产业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研究团队下一步工作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