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文化 传承音乐瑰宝

2021-02-26 09:04杨阳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评介中国传统音乐

【摘要】中国传统音乐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结,是人类发展史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其包含内容非常广泛,在體裁上形式多样,作品数量方面十分惊人,需要学习研究和弘扬。统阅马希刚新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5月),该书以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为轴线拓展阐述。深感撰述视角之新颖独特,知识含量之丰富全面,体系建构之逻辑严谨,且融合了大量交叉学科知识及学术前沿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历识”与“共识”进行全方位综述。对音乐教育和音乐学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参考意义和学术价值。该书以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知识与音乐史学、音乐美学等诸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建构行文,注重文化的发展和音乐的传承,行之有效。相继将个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认识与作者写作思想相结合强调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传统音乐的重要性并对马希刚教授撰写本书的初衷、践行以及《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体现的学术价值予以肯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音乐;著述;评介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214-03

【本文著录格式】杨阳.弘扬优秀文化 传承音乐瑰宝——马希刚著《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书评[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214-216.

引言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华夏民族几千年音乐文化的结晶,始终表达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讲述着中华民族的故事,也升华了中华民族的音乐语言。“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也都有其音乐史,只有了解音乐之‘历史’,才能理解音乐之‘现存’,预见音乐之未来”[1]。从古至今,各专家学者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百家争鸣,各有建树。如中国传统音乐的定义、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中国传统音乐学研究的相关问题等都在不断地探究。使人们切身认识到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必要性。马希刚教授所作《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是一本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意义的著作,既可满足音乐教育课堂教学的需要,亦可丰富和完善传统音乐理论,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书名: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作者:马希刚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203-8186-4

出版时间:2021年5月

定价:108.00元

一、著述总貌

中华民族上下500年,沉淀了浩如烟海的音乐文化,如果没有系统的归纳和整理,那么鲜活的种种音乐事象将面临断层消亡,被人们所遗忘,亦或是继续自我发展,但也难以被人们所把握。中国传统音乐,顾名思义,是以我国的“传统音乐”为研究对象。总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显见其汲取了大量交叉学科的知识及学术前沿的理论,参考了广泛的资料和文献,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全书视角新颖,重于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内涵与文化依托,形态剖析另辟蹊径,有理有据,有“述”有“作”,层次清楚。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音乐体系、形态学的理论建设,音乐理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遗传基因、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音乐种类的艺术特征、传承发展和传统综合性乐种等诸多理论、音乐事象进行了阐释、分析、论述。整体上分为了两个大的部分,共八章。第一部分为“总说”部分,包括第一至三章,主要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定义、艺术特征、音乐体系、遗传基因、三大历史时期。第二部分为“分说”部分,包括第四至八章,分别介绍了民歌、歌舞、曲艺、戏曲、器乐以及文人、宫廷、宗教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第八章综合性音乐的介绍是对前几章的补充,也是此著作的创新点。每章节内部构成要素也形成严密的逻辑关系。理论阐述与谱例分析相结合,图画图表与文献引用相结合。如此文谱结合、内容全面、条理清晰,使整本书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信息网。

著作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的概念与界定。中国传统音乐是从中国人的思想出发,对在华夏土地上诞生的中国人自创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音乐进行全面地归纳和梳理。这样的研究和外方的音乐研究形成鲜明对比,当然也存在着一定关系,从古至今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类型以及作品都或多或少的吸收了外来的音乐元素,从中国传统音乐当中的宗教音乐就可以看出。在近代,也有许多引用采纳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表现形式等创造出了许多新音乐,如“二胡鼻祖”刘天华就吸收引用西洋音乐中进行曲风格创造出二胡独奏曲《光明行》,该曲也被列入中国传统音乐范畴。因此,中国的传统音乐特点之一就是它们并不是全然的用自己的方法,而是在自己的文化语境下吸收外来文化中的某一音乐要素,然后慢慢渐变为自己音乐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历史上音乐文明不断交流传播的结果。

若把“中国传统音乐”界定为“国乐”,则划分类型大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民族音乐”说,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五大类,即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和器乐。另一种是杜亚雄先生说,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四大类,即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相比于其他有关中国传统音乐论述的书籍,该书有它自己的独特之处,注重从中国古代经典音乐典籍中引用论据是它的一大特点,让人们不光知道音乐事象,也知道其最初的形态和发展,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二、著述创作之思想性与学术性

从内容的安排和结构的建立上来看,结构清晰合理,内容客观详实充分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思想性与学术性。第一章为绪论,相当于全书的“引子”,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界定及类型,和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艺术特征做论述。第二章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在这章对中国传统音乐的音乐体系、中国传统理论的属性及形态学理论建设、中国传统音乐的遗传基因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为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三大历史时期,作者以时间脉络为主线也就是“历时”研究,论述了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形成期、融合期、传承期。第四章至第六章则是以横向“共识”视角出发,分别对民间音乐中的民歌、歌舞音乐、曲艺、戏曲音乐、器乐五种音乐类型进行阐释分析。以理论为主,并结合大量谱例、图画、表格等。第七章则是从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三种不同音乐群体的角度,对其特点、分类、审美特征进行论述。第八章传统综合性音乐种类的传承与研究,从综合性乐种概述和综合性乐种选介两方面介绍。

除了章节之间逻辑联系紧密,章节内部各要素之间也是如此。以第六章:民族器乐、乐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例,将民族器乐、乐器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主要问题,延伸出先总的介绍了民族器乐,然后阐述了其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最后提出典型作品供读者欣赏,层层递进,从第一节民族器乐概述,第二节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第三节民族乐器的改革与演奏艺术的新发展,第四节欣赏曲例进行建构,在民族器乐概述这一节,作者延伸出对民族器乐演奏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民族乐器的类别、民族器乐的界定、民族器乐的特征、民族器乐曲的结构五个具体问题题。第二节民族器乐的发展史,作者是以时间为脉络,对中国的民族乐器以及器乐从原始时期、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八大历史发展时期做发展探讨。由“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如今众多优秀民族器乐作品,如《二泉映月》《十面埋伏》等,无不体现出器乐的蓬勃发展,民间音乐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在第三节延伸出民族传统乐器改革和民族乐器演奏艺术的创新两个内容,其中,民族传统乐器改革又延伸出民族乐器的复原、民族乐器的改良。第四节列出竹笛、唢呐等经典乐器代表作品,以及河北吹歌《放驴》等经典器乐作品。对介于各音乐种类之间的综合性音乐种类的传承和研究最具创新意义,将福建南音、新疆十二木卡姆、西藏囊玛等含有民间音乐当中类型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特点的乐种单独排列出来进行阐述,使读者能够更加清晰的与其他音乐种类加以区分。

三、本位主义认识与评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这部《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以中国传统音乐为题,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种类、艺术特征、传承发展以及传统综合性乐种等诸多理论及音乐事象,具有很高的时效性和应用价值。使中国传统音乐在不断的积淀中良性传承。

纵观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在1840年过后,随着侵略者打开国门,不少中国作曲家将西方音乐的创作形式引进,创作出新的音乐,这些音乐与中国古代音乐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这时的“中国音乐”就不能指代中国的传统音乐了,而是指古代继承发展而来的音乐,以及中国人学习借鉴西方国家音乐创作形式、技法创作出来的新音乐。以上观点的产生就使得迫切的需要一个概念界定,来与那些学习过西方音乐技法的人所创作的音乐区分开。“中国传统音乐”就在此时出现的,“中国传统音乐”与“中国新音乐”形成相对的概念,它们并属于“中国民族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传统”一词就决定了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就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的模式。这也促使这一“传统”得以很好的继承与发展。当然,万事万物都处于运动发展状态中,传统既有相对稳定性,也在继承过程中发生改变,以适应适时的,新的文化语境。

中国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区别不在于音乐作品创作时间的前后,而是在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征上的不同。新音乐具有新的音乐内容、新的音乐形式、新的音乐语言。在新音乐诞生这一阶段,产生了李叔同、王光祈、萧友梅、赵元任、刘天华等新音乐代表音乐家。他们把西方的音乐技法等吸收进自己的创作作品当中,比如刘天华,他是第一个把西方音乐中的单三部曲式运用到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中的人,创作了进行曲风格的二胡独奏曲《光明行》。该作品虽然是民族乐器二胡的独奏曲,但是它不是以中国民族特有的方法创造,而是采用西方音乐的技法,风格特征上也与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归入中国传统音乐,而应归入中国民族音乐这一大家庭中。又如王光祈先生,他是最先系统的采用比较音乐学的方法,从史学中的乐律学角度,将中国传统音乐和某些东方国家的音乐,同西方音乐进行比较研究,首开东方比较音乐学之先河。

正因为有了中国传统音乐与新音乐的相区别,才更加突出了传统音乐的色彩、性格、民族特色。其一,中国传统音乐有它自己的发展历程;正如黄翔鹏老前辈所说“传统是一条河流”,中国传统音乐这条大河从原始的“葛天氏之乐”,到春秋战国时的“诗经”,再流向现代,途中生出各大支系。包揽内容之庞大,从古代诸多音乐典籍可窥探,从流传至今的诸多音乐事象可窥探。其二,中国传统音乐有它自己的形式内容;虽然中国传统音乐自古以来在与外地音乐文化交流碰撞中互相吸收、融合,并使双方存有许多相同因素。但戏曲音乐中的“生、旦、净、丑”,民族乐器中的“挑、拂、抹、扫”,传统音乐审美中的“意、象、韵”却是中国传统音乐独有的。

如今被学术界人士认可并沿用至今的是王耀华、杜亚雄对中国传统音乐采用的分类法,他们将中国传统音乐分为四大体系。即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四大体系,民间音乐是指民间劳动者集体创作反映生活,表达情感的作品;文人音乐是指历代具有文化涵养的知识阶层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有音乐价值也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宗教音乐指的是我国各个宗教在其活动中使用创作的音乐;宫廷音乐是指在宫廷内或宫内重大仪式中演奏的音乐。其中民间音乐就包括上述五类分类法中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文人音乐中又包含古琴音乐(琴曲,琴歌)、诗词吟诵调、文人自度曲。宗教音乐包括佛教音乐、道教音乐、基督教音乐、伊斯兰教音乐、萨满教及其他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下属划分为祭祀乐、朝会乐、导迎和巡幸乐、宴乐。这一分类法就将中国传统音乐这条河流的支干全面的汇入进来,这也引起了人们对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的重视,而不是单单的研究民间音乐。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密切,如古代的“采风”制度,帝王派专门的官员下民间广泛收集民歌并加工整理,其中宫廷音乐也从中吸收了许多精华部分。又比如清朝的“铙歌大乐”,该作品是清朝皇帝阅游时演奏的音乐,内容多为歌功颂德,曲牌就是来自民间音乐,从此可以看出清代宫廷音乐也大量吸收了民间音乐中的养分,丰富了宫廷音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促进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宗教音乐也与民间音乐有一定联系,如在唐宋之后,佛教大量采纳南北曲音乐,在北京一座寺院里保留了一本抄写于1694年的乐谱,艺僧们可以演奏并韵唱全部的乐谱,据后来音乐家统计描述,这些乐曲名有三分之二来自唐宋时期的词牌名。可见民间音乐对宗教音乐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来源于我国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族,丰富的音乐品种,民间歌曲的歌种1000余种,精选曲目约两万余首,民间歌舞音乐品种1500种之多,还有戏曲音乐剧种以及民族民间器乐更是数量巨大,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丰富文化遗产。因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深入发掘中华各民族各历史時期的音乐精华,是属于我们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马希刚教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成果的呈现,正是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积极融入现代精神和审美追求,运用丰富的音乐形式进行当代表达。本人阅其著作感受颇多,作为一个平凡教育工作者他这种坚持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传承导向,把中国传统音乐中蕴含的有益思想、历史传统、文化积淀、精神追求、艺术价值与时代特点相结合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化传统音乐之独特魅力的精神值得赞赏。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让我们身体力行,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方宝璋,郑俊晖.中国音乐文献学[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19.

[2]王晓宁.重整传统音乐文献 促进现代音乐发展——评《中华大典 艺术典音乐艺术分典》[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11):132.

[3]田嘉兴.《中国民族音乐》书评[J].黄河之声,2019(18):140-141.

作者简介:杨阳(1978-),男,山西太原人。博士,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和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声学所高级访问学者,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多核心期刊审稿人。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金石研究院研究员。

猜你喜欢
评介中国传统音乐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太史文《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气象科技史研究领域又一重要学术成果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
英语词典学研究的全景图
瞿秋白对苏俄采访报道的介绍
陶艺作品《芸芸众生系列——愚者》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