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油画风景写生中的造型意识

2021-02-26 09:04高霄鹏
中国民族博览 2021年23期
关键词:写生

【摘要】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其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发展阶段,才最终被国人所接受,其中涌现出了刘海栗、林风眠、徐悲鸿等优秀的中国油画艺术家。在油画艺术发展到近代之后,油画风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油画风景写生对画家的造型意识有着较高要求。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探究,从而挖掘影响造型意识的因素,以此来推进写生过程中对画面构图、色彩、形象等的刻画,促进油画风景写生作品艺术性的提高。

【关键词】油画风景;写生;造型意识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61-03

【本文著录格式】高霄鹏.探究油画风景写生中的造型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61-163.

基金项目:山西大同大学校级教学改革基金项目——《油画风景》课程校企合作模式探索及实施(项目编号:XJG2016219)。

前言

油画作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代表画种,从传入中国之后,在坚持其本身艺术特色的基础上,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特色,使得中国油画呈现出与西方油画较大的区别。油画风景作为以自然景色为主要绘画内容的一类油画,近年来受到国内外许多绘画家的喜爱,我国也掀起了一股油画风景绘画热潮。油画风景中的造型对整幅作品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究油画风景写生中的造型意识,从而为油画艺术的发展提供助力。

一、造型意识的概念

油画本身是将艺术具象化的手段,通过画家对景物的观察,以艺术加工的形式呈现在画布上,从而实现艺术性表达,因此学会进行艺术地表现是油画绘画中的根本目的。造型在绘画领域中,单纯的指对所刻画景物的外在表象和特征进行描述,其需要画家在对景物不断细致观察的过程中,总结提炼事物的主要特征,结合自己的艺术情感加入创作的过程[1]。在造型意识的创造过程中,要体现出对美的追求,仅仅对自然事物的客观表达是无法展现出事物的美感的,而是要对主观的事物进行客观化的艺术再创造,使得事物能够以符合人对美的认识的形式展现出来。因此在油画的造型意识中,较多体现出的是画家的个人审美感受,造型意识是画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结合自身所学的理论而发展出的一种绘画潜意识,通过造型意识来决定画家的造型方式。在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是外在的具象的体现,使人能够直观的感受到画家所想要表达的美感,造型意识则相当于造型的灵魂,没有造型意识的指导,就无法创造出具有美感的造型,因此在进行油画风景写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造型意识的培养与构建,从而起到“下笔如有神”的效果,促进油画作品造型美感的大幅度提升[2]。

二、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构成要素

造型意识作为画家对事物进行艺术化再现的有利手段,贯穿着油画风景写生的全过程,有助于促进油画风景写生中画家将所观察到的事物以一种更加自然的方式转移到画布之上,是一种有意识的、主动的建构行为。在对当前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构成要素研究中,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要素。

(一)造型意識的形象体现

在油画风景写生中,除对自然景物的表达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自然景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具体的形象来体现画家的个人审美意识,也是画家个人风格的重要辨别因素。随着现代绘画艺术的逐渐发展,画家在造型意识中的形象体现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人与自然,还要考虑到观众在欣赏油画过程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因此可以看出,形象在油画风景写生中不仅是自然景物的形象,还要依托于造型意识对其进行加工,从而提升形象的艺术性。

油画风景写生造型意识中的形象体现,历经了几个时期的发展之后,逐渐脱离了对自然的低级照搬照抄,学会将自身的思考融入其中。以古典主义时期的油画风景写生为例,当时油画中的形象更多的是对自然景物的简单重复,以复制的形式将其搬运到画布之上,重视的是对不同光线下景物的明暗、空间及形体的变化,倾向于对景物真实性的还原,代表人员为洛兰。在洛兰的油画风景写生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自然景物形象,比如在罗马港口中即将出门远航的船只,在自然光线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又比如对乡村生活中质朴的村民生活的刻画,令观众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自然风光所带来的纯粹的美感。这种对自然景色不做任何艺术加工的形象,是古典主义时期油画风景的代表特征[3]。随着风景油画写生的不断发展,艺术家们在长期的写生过程中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形象再现,而是逐渐的将其与自身的情感相结合,从而使得形象脱离了原本的景物,以一种更加抽象的方式表达出来。梵高作为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著名作品《星空》,在对繁星的描绘中将原本静态的画面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线条的流动性将天体运行的个人感受融入其中,使其从单纯的客观事物再现中脱离出来。《麦田》中同样强调绘画形象的造型意识,使得流动的风成为画面的亮点所在。这都是因为画家在进行形象的选择过程中,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从而使得景物的抽象性、艺术性增加。

中国油画风景写生中的形象,虽然受到西方油画艺术的影响较大,但在中国1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审美情趣的影响较深,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以国画为代表,在绘画过程中讲究的是“气韵生动”,而这种“气”正是画家自身的造型意识。以已故东北画家赵开坤的《长白老林》为例,其在造型选题上选择了东北长白山树林作为灵感来源,但在绘画中运用了中国画的“线”的意识,从而使得画面经由线的串联,呈现出一种奔放、流动的自然之感,这都是因为造型意识中受到画家内心情感因素的影响,使得画作中多了一份“意境”[4]。

(二)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构图体现

构图是指画家对自然景物中的特征进行提取并重新组合,使得景物之间的搭配更具艺术性的过程,也是对画家艺术造诣的考验。在中国绘画中,构图也被称为经营位置。通过有意识的构图,能够给观者提供直观的审美感受,其构图中的颜色、形体、明暗等,都能够对人的视觉进行冲击,从而使得画面的感染性大幅度提升。

构图直接关系到画面的艺术效果,在风景油画写生中,要对画作的整体布局、色块处理等在短时间内做出取舍安排的决定,这依靠的就是画家的造型意识。通过对造型意识的运用,使得画面的构图贴合创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从而将画家的想法完美的传播出来,因此构图也是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重要体现。一般而言,以画家的视线平行处作为参考,可将位置分为高、中、底三点,这三点构成的空间,就是构图的主要视线来源。以高视线为例,在这时画家以一种俯视的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从而形成视觉上的延伸,使得画面得到延展,从而带给人更丰富的视觉体验[5]。在一幅油画风景作品的创作中,通常会采用多视角的方式,从而使得景物得到全面的展现。

艺术家的油画风景写生与学生时代的风景刻画相比,其对画家的构图要求更高,需要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艺术刻画,将现场观察到的景物及感受传达给观众,在写生中画家需要自行寻找具有趣味的主题,从而针对性的对选择的主题进行诠释,以此来达到风景写生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对画面的构图要有意识而为之,构图中不能仅仅依靠对客观景物的真实展现,而是要能够将自身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使得构图传达出画家的个人情感,从而形成风格化的艺术表达。因此在写生中,画家会对景物进行适当的夸张、移位等构图的处理,促进画面的艺术展现,例如赵开坤的《松江湾》中,通过夸张的视角来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房屋掩盖在树木之中,营造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围感,从而将松江湾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表达出来。这是能够从构图中解读出的含义,由此可见油画风景写生中的构图不仅仅是对景物位置的安排与组合,更是为了映衬主题而进行的选择,从而实现构图与画作风格的融合。

(三)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空间体现

油画风景写生中的空间,是指作品带给观众的真实感、现场感,通过透视表达的形式,将客观景物再现。这种对透视的运用,根据不同的表达需求采取不同的透视技法,油画风景写作作品中常用的方法为焦点透视,通过对高低、大小等不同视觉形象的对比刻画,从而实现对自然景物的透视性描绘。以康斯太勃尔的《干草车》为例,其通过远近不同的人物、大小不一的树木等,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透视之感,从而打造出作品中的空间感。这种空间感依靠的是画家在下笔时的造型意识,通过事先对作品中造型的构想,从而促进画面中空间感的实现。

通过对画面空间感的营造,能够使得画作更加通透,带给观众较高的审美情趣。这种对空间感的营造,除通过具体的景物外,还能通过无实物的景象进行表达,这也正是印象派画家的擅长手法。在塞尚的《圣山》中,画家没有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刻画来表达山间气体的流动,而是以不同色块的组合,来展现圣维克多山中云雾缥缈的感觉,从近至远的视角,使得画面的空间感油然而生[6]。同样在莫奈的《日出·印象》中,通过红日与周围蓝色的基调形成对照,从而以色彩的变化来打造画面的空间感,使得这幅作品保留了独有的艺术性。空间作为油画风景写生中的重要因素,其直接关系到画面所表达的空间与意境,因此必须注重在造型意识中对空间的强调。与西方油画艺术中空间的表达方式不同,在中国现代油画风景写生中更常用的是散点的透视方式,这也是在中国传统绘画影响下形成的绘画技巧。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毋容置疑的是对油画风景写生中空间感的重视,因此在进行写生的过程中,要学会通过空间的塑造来表达出自身所想要传达的意境,才是促进油画风景写生进步的有效渠道。

(四)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色彩体现

在油画风景写生中,色彩是造型最为直观的体现,通过对不同色彩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观众的审美感受。画家在进行写生的过程中,自然景物会对画家的情感造成影响,从而指导其对色彩的选择。这种情感因素正是写生所带来的独特感受,因此在画面的色彩组合中一定要与画家的心情相互呼应,从而体现出画家的自我思考。

油画风景写生与室内的人物、静物写生相比,其在写生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而且自然景色本身就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如果只是对自然色彩的简单模仿,那么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色彩迷失的情况,因此画家一定要充分运用自己的造型意识,对自己对色彩的组织能力,对原本的自然色彩进行艺术的再加工,从而使得画面色彩呈现出和谐的美感。根据画家的不同审美习惯,对色彩的选择和运用都有着自身的审美特性,并不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这也正是画家艺术性的深刻展现[7]。纵观油画艺术史上的著名作品,无一不是在自然色彩中融入了画家自身的主观感受,画家在不断创作的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用色习惯,例如对颜色的偏好、颜色的组合等,成为画家艺术风格的代表特征。以莫奈的《睡莲》为例,其中颜色的选择上更多的使用蓝色来进行画面塑造,再辅之以少量的红色、绿色等色,使得画面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感。按照自然景物的色彩而言,睡莲应当以绿色、白色为主,而在莫奈的眼中睡莲是以蓝色的形象出现的,因此较常规的睡莲形象而言,带给人的冲击力更加强烈,也使得色彩的艺术性得到提升。

三、造型意识在油画风景写生中的作用与重要性

造型意识在油画风景写生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代表着画家对画面的组织能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从千变万化的景象中进行精确的选择,以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为转化工具,将自然景象生动的展现在画布之上,是画家在写生过程中的意识指导。另一方面其也彰显着画家对画面的掌控能力,通过对点、线、面的组合,在每次落笔时都要思考落下去的效果以及对画面整体的影响,使得在写生过程中将画家的思考融入绘画之中,促使画面意境的形成,使得画作拥有自身的独特韵味。

对油画绘画而言,造型是基础,也是分辨不同油画派别的重要手段。画家在进行造型的过程中,会无意识或有意识的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尤其是对现实有着强烈感受的画家,油画成为其宣泄情绪的最佳手段[8]。为了达到表达情感的效果,画家甚至会抛弃常规的景物展现手法,使得画面有着荒诞、自由之感,这种不和谐的视觉感受,会在画家的造型意识下,与自然景物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从而向观众展示自身的审美情趣。以希施金的作品《松林的早晨》为例,其在画面中刻画了大量的错乱的树木,但其中有着嬉戏玩闹的灰熊以及头顶的金色阳光,使得树木的杂乱也变得错落有致,这种对不同元素的组合排列,考验的正是画家的造型意识。通过对造型意识的应用,能够帮助画面实现画面的和谐,从而促进油画风景写生艺术的进步。

总结

综上所述,油画风景写生作为时下的热门题材,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造型意识作为画家在写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有目的的意识行为,能够为画家的画面构图、色彩、形象及空间的塑造提供指导性的建议,从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着画家的油画风景写生。在面对变化的自然景物写生时,更需要造型意识来对画面的造型方向进行抉择,从而使得最终的画面呈现能够满足画家的预期效果,以此来实现我国油画风景写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学佳.油画风景写生和创作中的笔触特点[J].美与时代(中),2020(11):35-36.

[2]任济东.油画风景写生创作与教學中的形式美研究[J].美术观察,2020(11):138-139.

[3]卢诚霖,刘娜.油画风景写生中的写意体悟[J].福建艺术,2020(10):29-31.

[4]曾永明.印象主义风格油画风景写生创作教学实践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0(9):110-117.

[5]徐文婷. 关于当代中国油画风景写生形式语言多元化的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0.

[6]王刚,彭静.当代语境下的油画风景写生教学探究[J].大观(论坛),2019(6):206-207.

[7]李亚平,赵婉彤.试论油画风景写生与创作的主观性表达[J].艺术教育,2018(24):149-150.

[8]王国良. 谈油画风景写生中造型意识的体现[D].长春:吉林大学,2016.

作者简介:高霄鹏(1981-),男,汉族,山西永济人,硕士,山西大同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油画。

猜你喜欢
写生
水彩写生教学漫谈
水彩写生教学漫谈
水彩写生教学漫谈
我对水彩风景写生的感悟与思考
浅议中学美术引入室外写生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北京十度之行对中国山水画写生与创作的感受
写生与美术教学
注重创意优化美术写生教学探究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