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夕阳箫鼓》是我国声乐艺术方面的扛鼎之作,作品的演奏需要表演者具备高水平的钢琴表演技艺,同时还需深入了解作品的美学特点,实现作品与自身技艺的有机融合,从而通过作品精妙的演奏吸引更多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文章首先以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美学特点为切入点进行介绍,然后针对作品的演奏处理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引导钢琴演奏者更加深入的了解《夕阳箫鼓》这部作品的相关知识,掌握作品更大的美学价值,并且不断提高作品演奏能力。
【关键词】美学视域;《夕阳箫鼓》;特点;钢琴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23-146-03
【本文著录格式】段诫.基于美学视域下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探讨[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23):146-148.
引言
《夕阳箫鼓》这部众所周知的钢琴音乐作品是由黎英海对同名琵琶作品进行改编而形成的,该作品的内容与意境则源自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这一文曲作品,该文曲有着明显的写意性与抒情性特点,经黎英海改创后凭借着宁静的情调与婉约的旋律将文曲作者所见的清丽的山水景色生动的刻画出来。《夕阳箫鼓》这部钢琴作品将鼓声与箫声的元素进行巧妙的组合搭配,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悠然的作品意境,悠扬婉转地将江南地区夕阳西下时分的美景描述出来,营造了一种自然而幽静的意境之美。作者在对该作品进行改编的时候,将原曲那种宁静的感情基调完整的保留下来,但是却在乐器的演奏技巧方面着以重笔。因此,为达到作品的演奏效果,演奏者一定要充分掌握作品的美学特点,在此基础上灵活应用自身钢琴技艺,结合演奏效果等方面的需求对作品进行相应的演奏处理,从而更好地吸引受众对作品内容与情感进行深入的理解,促进受众的作品情景代入,吸引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使其感受到《夕阳箫鼓》这部鋼琴作品的无限艺术魅力。
一、作品的美学特点分析
(一)作品引子部分的美学特点分析
《夕阳箫鼓》的引子部分均为节奏较为松散的拍子,这样能够更好地烘托出夕阳映射下水面波光嶙峋的场景氛围,使人隐隐感觉到远处若隐若现的鼓声传来,以衬托夕阳下的宁静,在此情景中,作品的帷幕逐步拉开。然后,鼓声由疏到密、由远及近、随着乐曲直击受众的心灵,演奏者在该部分需注意对踏板的灵活控制并保证气息的饱满连贯[1]。乐谱三连音、二分音乐、四分音符均用到弱音踏板,快速触键,以此对鼓声的节奏与韵律加以模仿。结合曲目意境的烘托需求保持节奏的舒缓,而鼓声则平淡而清新。随即演奏者加快触键速度,首个小节模拟琶音,双手反向弹奏和弦,并为后续的换音做好准备。然后是古筝与萧声的融入,该部分需要对弱音踏板进行灵活应用,并且注意手部的触键力度,通过声音效果营造一种美学视域下的朦胧美感。
(二)作品变奏部分的美学特点分析
《夕阳箫鼓》这部钢琴作品的篇幅相对较长,全篇乐段共计11个,其中每一个乐段都有着起承转合的表现特色,在这样结构下,将作品的演奏就如同正在用情用心地叙述着某个动人的故事一般。在演奏者的乐曲演奏过程中,首先要掌握作品所采用的中国传统音乐变奏结构特点,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同时也对作品编创前的同名琵琶曲的旋律特点不予变化,把同宫系统商、羽调性展开鲜明的比较,每一部分变奏间的衔接都比较自如[2]。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音律所重视的是自然与和谐,《夕阳箫鼓》这部作品在每一个乐段中都适当的融合了中国式的乐曲表现风格,以此达到作品整体的连贯性效果,这也是作品本身民族性特点的重要表现。该作品中的所有乐段各自都有着自身不同的固定主题,首段为作品的引子部分,为整首钢琴作品定下了完美的基调。中间部分突出了整部作品的主旨,最后的部分则是整部作品的收尾与总结,并给受众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该部作品的所有乐段遵循着一个统一性的规律,即前一个乐段的尾声与后面乐段的首音相同,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增强不同乐段之间的协调性与整部作品的连贯性效果,这也是该作品的音乐美学特点之一[3]。
(三)作品尾声部分的美学特点分析
《夕阳箫鼓》这部作品的尾声部分与主题相呼应,结尾部分的音乐节奏也恢复了散板,营造出一种江面小船缓缓靠岸,静静的停泊在岸边的一种平淡而宁静的氛围,此时远处的歌声也随着夜幕的降临而缓缓消失,江面回归平静,之前的一切就如同往常一样平静。演奏者在该部分的弹奏表演中切勿大力的弹奏,要保持气息平静,右手琶音演绎萧声,渲染空旷、呜咽情境,以钢琴的语言诉说着遥远的故事。
二、 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方法分析
(一)加强对音色的掌控
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主要思想在于对江南风光的刻画,因此作品的演奏容易使受众展开相应的联想。作品中将江南风景打造成为一幅美妙的画卷,因此需要在演奏中以多种乐器元素进行融合以更加突出内容的生动性特点,同时,在演奏过程中还应注意借助对音调的调整、节奏的变化及音色的控制以向受众更为直观地展现出江南风景的多姿多彩[4]。就作品的音色而言,整部作品均以柔美的音色为主,演奏者需要对作品的音色标准进行反复揣摩,并应用相关技巧对音色进行灵活控制,充分注重对音色细微变化的把握,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作品主题的提炼。在进行演奏的时候,演奏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手指对触键的位置及其对应的音色效果加以感受。在该作品的第四五小节部分,前倚音模拟的笛声奏出三个八度流动的效果,从演奏者的指间所流出的声音缥缈而悠扬,可以给人一种深远的意境感。在对作品的音色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切忌将每小节单独拿出来去把握其音色细节,而是应该从作品的整体出发,在追求音色效果的同时兼顾整部作品音色的协调性,不然就会使作品本身的特点与其中的民族乐器风格丧失,影响作品主旨与情感的展现[5]。
(二)保持作品主题的线条感
在作品的演奏中,因该作品的篇幅较长,且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特点,所以演奏者一定要始终注意对主题思想的精准把握。在作品的所有乐段中,除了其中首段与最后段具有内容的铺垫和总结的作用,其他乐段则主要是进行主题思想的抒发[6]。所以,演奏者在整个演奏过程中需充分突出主题思想,并且保持主题的整体线条感。在对作品不同的乐段进行演奏时,应做好与该段思想内容的结合,与该部分乐曲风格等选择相应的乐器,通过这种方式将《夕阳箫鼓》这部作品的内容原貌与乐曲的风格特点进行还原。与此同时,演奏者在进行作品表演的时候还需加强对虚实结合方法的合理应用,并加强对各种音调虚实性的合理区分,做到避虚就实、虚实结合,用以确保作品的整体演奏效果。除此之外,在进行作品演奏的时候,演奏者也应该注重对作品主题线条感的准确把握。《夕阳箫鼓》的主题在不同的声部均有所呈现,因此,在实际演奏时应特别强调各个声部的主题位置,做好各部分主题的精准串联,这样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作品主题的线条性。在作品演奏中还要加强对高音和低音的有效结合,针对高音的部分,处理需及时、果断,这样更能彰显出声音的高亢,从而突出声音的旋律感。而对低音的部分,一定要把握精准,确保低音效果的悠扬、轻柔,就如同笛声一样悠远而空灵,充分重视声音微弱的波动,防止在演奏中出现声音重叠的问题,使其能够听起来就如同钟鼓一般,洪亮而清脆,防止在演奏中出现混同的问题而无法辨认。
(三)作品和弦的处理方法
在《夕阳箫鼓》这部钢琴音乐作品当中,琶音和弦的元素成分相对较多,在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 “空五度和弦”的方式对作品的中国民族特点加以展现。钢琴作品琶音和弦主要包括纯五度及纯四度音程,同时还有着明显的五声音阶音调特点,所以,在进行演奏的时候需要对和弦的处理进行细致把握,无论是对和弦的色彩性还是描绘性在整部作品中的定位均需加以明确,就《夕阳箫鼓》这部钢琴音乐作品而言,琶音和弦分解琶音、柱式和弦均为常见因素[7]。在作品的和弦处理环节,演奏者还应加强对琵琶演奏状态的整体把握,例如 “扫拂”等,以此使作品的整体韵律更加饱满且凸显其特色。在该作品中,空五度和弦的应用频率也较大,犹如省略三音的三和弦一样,在整体声音效果中的表现并不十分显著,变奏、引子、尾声均涉及空五度和弦。这里就以变奏三乐段空五度和弦为例子展开分析,为了能够满足作品整体演奏效果的需求,演奏者需要采用持续平行空五度及五度情境渲染优势,对该部分和声的效果适当弱化,以此凸显作品该部分内容的沉寂与安静的氛围,使受众听起来就像由远处传来的幽幽的古琴的声音一样。通过对五声性音调、附加音和弦之间的渗透与结合应用可以实现两者声音表现力的整体提升,使其更具声音表现力、感染力,不会给人以一种突兀的感觉,表现出浓郁的色彩性。《夕阳箫鼓》的小七度、大二度附加音型等均要进行分解和弦伴奏音型,弱化三和弦分解伴奏音型西洋音乐之感,能够更加有效的体现出作品的民族特色。
(四)作品装饰音的处理方法
《夕阳箫鼓》这部作品中,装饰音为其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对装饰音的灵活应用能够使整部作品风格更加活泼,从而使作品的演奏更加深入人心。在众多装饰音当中,大部分都是用来对琶与萧的声音进行模仿的,例如其中的颤音,在演奏中通过对颤音的把握可以对萧的长音特色充分展现出来。所以,在演奏中,演奏者一定要冲破自身所受西洋乐曲颤音应用思维的影响,对手指的活动程度进行灵活控制,加入悠长的气息,使其和萧声相互融合、呼应[8]。倚音也是作品装饰音的常见因素,例如作品的引子部分,用同度倚音对鼓声由疏至密、由远到近的情境渲染加强处理,在几个小节上都使用了散拍子,并且要注意根据鼓的特点进行演奏,演奏者的手臂和腕部要保持放松,不可太过僵硬,同时,要注意保持指尖部分的力度,触键精准,防止产生音准不良的现象。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还要在心里分析和跟随鼓点的旋律,这样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品的韵律特点。琶音是演奏者在演奏中所需應用的重要技法,例如作品中的“扫拂”琶音,在演奏的时候需要确保该部分音值的饱满性,在换弦之前腕部需做好相应准备,手指触键力度要均匀而有力,触键点需集中,将重音落到小拇指上,中出处理方式下所产生的声音效果更佳,可以生动地展现出作品内容中江水拍岸的情境,并使这种景象浮现在受众的脑海当中。钢琴音乐当中的波音可细化氛围下波音、上波音、短波音及长波音这几个不同的类型,且在本作品的演奏中均有体现。例如作品的变奏三,该部分所刻画的内容是江水随风细微荡漾的景象,受众在倾听的过程中,在此部分即可感受到渔民乘坐小舟在江面上捕鱼劳作的工作背景,在演奏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做好上方波音在旋律上的排序,保持、突出右手拇指音律,波音弹奏需轻快,就像在江面上泛起的小浪花一般。另外,装饰音处理也要以该演奏速度控制规律做好处理,使处于不同位置的装饰音,能够于本曲中具有“形散神不散”特点,把握节奏,务必于提示前便完成准备,防止演奏生硬且弱化装饰音,确保装饰音处理与本曲速度、节奏的吻合[9]。
三、结语
《夕阳箫鼓》这部作品是我国钢琴音乐艺术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钢琴艺术的扛鼎之作。在作品演奏过程中,演奏者一定要充分明确该部作品的美学艺术特点,深刻的体会到作品的无限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对作品内容、音乐效果的表现需求以及所需应用的技法等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对各环节演奏内容的有效处理,从而通过自身的演奏将作品内容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并且实现作品的情感传递,吸引受众对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达到作品的艺术熏陶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娜.浅谈《夕阳箫鼓》的装饰音演奏[J].黄河之声,2021(7).
[2]张志宏.基于美学视域下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演奏处理[J].黄河之声,2021(7).
[3]罗洋.论钢琴作品《夕阳箫鼓》的美学特征与情感内涵[J].黄河之声,2021(3).
[4]杨一超,李晓燕.浅谈钢琴曲《夕阳箫鼓》中对中国乐器音色的模仿[J].北方音乐,2019(20).
[5]燕娲.钢琴作品《夕阳箫鼓》作品分析及触键技巧研究[J].戏剧之家,2019(1).
[6]周婷婷.中国不同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探讨[J].艺术研究,2018(3).
[7]苏微.从美学视角论钢琴作品的内涵——以《夕阳箫鼓》为例[J].北方音乐,2017(22).
[8]曹鹏.钢琴作品《夕阳箫鼓》民族特点与演奏方法[J].黄河之声,2017(21).
[9]王婕斯.浅析中国钢琴曲《夕阳箫鼓》的音乐意境和演奏处理[J].音乐创作,2017(10).
作者简介:段诫(1985-),女,山西大同人,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及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