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北茶区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治技术

2021-02-26 04:24戴千悦桑文王兴民刘少群孙彬妹郑鹏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综合防治

戴千悦 桑文 王兴民 刘少群 孙彬妹 郑鹏

摘要 赣北茶区主要包括婺源、浮梁、遂川、庐山等地区。在这些地区中,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婺源县、修水县为了响应绿色环保的主题,大力开发有机茶园的生产。随着有机茶园的不断发展,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介绍了赣北茶区的主要病虫害、各时期病虫害主要发生特点,预测分析有机茶园病虫害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机茶园病虫害主要防治技术,以期为其他茶区茶园绿色防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有机茶园;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10–0028–04

赣北茶区主要包括婺源、浮梁、遂川、庐山等地区。赣北茶区主产名优绿茶,海拔高,峰峦耸立,雨量充足,土地肥沃,为茶树栽培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近年来,赣北茶区茶树病虫害严重,加上茶农乱用农药,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为了有效防治茶树病虫害,保障绿色有机茶品质,本文从赣北茶区的主要病虫害、各时期病虫害特点以及绿色防治技术角度进行调查研究。

1 赣北茶区主要病虫害

赣北茶区的主要病虫害有30多种。其中主要的病害有叶枯病、茶炭疽病、轮斑病。主要的害虫有茶毛虫、茶蚕、卷叶蛾等食叶害虫,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叶螨类、蚧类等吸汁害虫,茶天牛、茶梢蛾、茶堆砂蛀蛾等钻蛀害虫[1]。

1.1 赣北茶区主要病害

1.1.1 茶炭疽病 茶炭疽病是一种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主要侵害茶树当年的成叶。茶树感染茶炭疽病后会迅速出现病状,病情蔓延后可造成落叶,严重者导致秃苗。往往在新叶萌发前,母叶已经病枯,大大降低了成苗率。茶炭疽病有时也会侵害嫩叶,一般从成叶的叶边缘或叶尖开始,最初是一个个褐绿色水渍状的斑点,后来逐渐沿叶脉扩散,颜色从最开始的褐色转变为红褐色,后期呈灰白色。病斑无轮纹,病斑数量较多时常常会相互融合而形成大斑。病变后期叶片上可观察到明显的黑色小粒点。叶片受害后皱缩、质地脆、易脱落。

茶炭疽病的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盘长孢属真菌。被感染的茶树叶片上明显的黑色小粒点就是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茶炭疽病大多发生在高湿环境中。赣北茶区较多为高山茶区,终年多雾,湿度较大,炭疽病发生情况较严重,一年有2个高峰期,5月、6月梅雨时期和秋季较为严重。不同的茶树品种对茶炭疽病有不同的抗病性,大叶种抗病性比较好,中小叶种抗病性较差。

1.1.2 茶云纹叶枯病 茶云纹叶枯病又被称为茶叶枯病,是一种常见的茶树叶部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势较弱的茶园以及茶树叶片较薄的茶园,感染严重者会出现叶片脱落、全株枯死。茶云纹叶枯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茶树老叶和成叶上,嫩梢上也偶有病变。症状一般从叶尖、叶缘开始,最初的病斑呈现为水渍状、淡黄绿色,后来逐渐扩大,颜色加深至褐色,病斑也逐渐变成不规则形或者呈现弧形。病变后期危害叶从中央至边缘是由灰白色逐渐变为灰褐色,边缘大多为黄绿色。感染后期的茶树叶片上可以观察到扁平的、圆形的灰黑色小粒点,病斑扩大后会出现大量落叶情况或叶片卷曲、组织死亡。

茶云纹叶枯病病菌为山茶炭疽菌,属半知菌亚门刺盘孢属,病斑表面的一个个黑色小点就是茶云纹叶枯病的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茶叶枯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当湿度高于80%、温度高于28℃时,病害容易大面积爆发。不同品种的抗病性有所不同,茶树叶片比较薄且大的茶树品种容易感病,叶片较厚小的茶树品种抗病性相对前者抗病性更好。

1.2 赣北茶区主要虫害

1.2.1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又称作茶浮尘子、假眼小绿叶蝉,是赣北茶区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茶树害虫。茶小绿叶蝉的一个世代需要经过成虫、卵、若虫3个阶段。主要通过吸取茶树汁液使茶树营养物质不能够正常运输,继而生长遲缓。茶小绿叶蝉侵害茶树后的发展过程分为4个阶段,即失水期、红脉期、焦边期、枯焦期。后期茶叶加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碎茶末茶,降低成品率,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品质。

茶小绿叶蝉一年中发生9~11代。由于代数比较多,且成虫卵期较长,会出现世代重叠的情况。为害盛期主要在5月、6月、9月、10月。气温高低及降雨强度、天敌会影响茶小绿叶蝉的种群消长。

1.2.2 茶尺蠖 茶尺蠖是茶树食叶类的重要害虫之一,会影响到茶叶的生长与产量。茶尺蠖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完成1个世代需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一年当中发生4代。成虫白天多栖息于枝条之间,夜晚完成羽化交尾活动,成虫飞行能力弱,且无趋光性。低温高温会抑制茶尺蠖生长,温和湿润的天气有利于茶尺蠖繁殖。

1.2.3 茶毛虫 茶毛虫又称为茶毒蛾,是茶树食叶类害虫之一。幼虫集中啃食茶树嫩叶和成叶,严重时茶树树皮均被啃食光,可对茶叶品质造成巨大的影响。茶毛虫的成虫、幼虫体表都有毒毛,人接触后会出现皮肤红肿,对采茶作业影响较大。茶毛虫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茶毛虫幼虫喜欢聚集在叶片咬食叶肉,群居性很强。在赣北茶区,茶毛虫一年发生2~3代,基本上每季发生1代,夏、秋季为害较为严重。气温对茶毛虫繁衍影响较大,高温、高旱期茶毛虫的羽化程度较低,种群数量下降明显。

1.2.4 黑刺粉虱 黑刺粉虱属于半翅目粉虱科,主要为害茶树枝叶。幼虫主要为害茶叶背面,吸取茶汁,影响茶树树势。黑刺粉虱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完成1个世代需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黑刺粉虱的幼虫在吸取茶树枝叶时会排泄出蜜露,导致煤菌寄生,引发煤烟病,危害严重时茶树整体呈现漆黑。同时还会影响茶树光合作用的进行,进一步导致育芽能力下降,茶树落叶等情况,不仅仅是影响到茶树的树势和生长情况,同时也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不合理地农药使用可能会将黑刺粉虱的天敌消灭,但会破坏生态稳定,导致黑刺粉虱泛滥成灾。在荫蔽潮湿的环境中,黑刺粉虱发生较为严重。海绵组织薄的茶树品种往往会有较好的抗虫性,因为黑刺粉虱比较喜欢在海绵组织厚的茶树品种上产卵。

2 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2.1 茶树病虫害发生特点

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在温暖湿润的气候中生长良好,四季长青。从幼苗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衰老期的跨度可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赣北茶区的茶树的生长环境一般都比较适宜茶树生长,生态环境比较稳定,生物群落的结构比较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较丰富,能够在相对长的时间中保持相对的平衡。在赣北茶区中能够对茶园造成经济影响的病虫害具有以下特点。

2.1.1 茶树主要发生的是虫害 茶树病虫害中主要发生的一般都是虫害,相比较而言,病害较轻。茶树病害的形成周期都比较长,发生后,茶树自身产生的次生物质可能会对病害病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一般不会有危害特别严重的情况。茶树主要是依靠嫩芽嫩叶发挥经济效益的,而一些食叶类和吸汁类的害虫会对茶树嫩梢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进而影响茶园经济效益。

2.1.2 茶树主要害虫发生稳定 赣北茶区病害虫害况比较严重、发生面广、数量较多且稳定。对茶叶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以茶尺蠖为代表的鳞翅目害虫,这2种(类)是茶树的主要害虫。但一些次要的害虫,如蜡蝉、黑刺粉虱、茶叶象甲等,在不同的年份以及个别茶园中会有比较严重的感染情况,与主要害虫相比,次要害虫发生的区域范围以及对茶叶经济效益的影响均较小。

2.1.3 茶树害虫主要为害夏秋茶 茶树病虫害的种群数量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期的茶园温度以及生存环境不同,茶树害虫的繁衍速度也不同。冬季不适宜害虫生存,种群数量比较少。从早春季开始,随着茶树不断抽芽,害虫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夏季和秋季茶树害虫数量是最多的,也是害虫为害最主要的时期。但从茶树生产来看,制作茶叶多采收的是早春期的春茶,春茶的产量和产值占全年产量和产值的50%以上。茶树与其他作物不同,主要的收获期是避开害虫发生的高峰期。

2.2 各时期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将茶树病虫害分为越冬休眠期、早春期、春茶期、夏茶期、秋茶期。每个时期的茶树病虫害都呈现出不同的发生特点。茶农要根据不同时期茶树病虫害发生的特点,采取最适宜的防控措施。

2.2.1 越冬休眠期 越冬休眠期通常是指11月—翌年2月。随着温度的不断降低,茶树的各种病害和虫害逐渐开始越冬。此时抓好茶园冬季管理,会对来年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这个时间段的茶树的病害和虫害会选择在叶片上、枝梢表面及茎干内或枯枝落叶中、土壤中过冬[2]。

2.2.2 早春期 早春期指的是农历“惊蛰”2月期间,通常是3月左右。相比于越冬期,早春期温度已经开始逐渐上升,这时候成功过冬仍然存活的茶树病虫开始活跃。茶园里过冬的茶树也逐渐开始长出新芽,但是大部分茶园还没有开展采摘作业,在这一段时间内进行茶树病虫害的防治成效也较好。早春期属鳞翅目科的茶尺蠖开始羽化出土,越冬代的茶尺蠖飞翔的能力不强,会选择在根际表土附近产卵。茶蓑蛾在早春气温回升至10℃时,越冬的幼虫开始为害越冬茶芽。茶树病害例如茶炭疽病在温度接近20℃左右,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分生孢子随着雨滴传播到叶片上。

2.2.3 春茶期 春茶期一般是指的是4月—5月15日之前。这个时候茶树内的营养物质比较丰富,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比较高,茶叶品质比较好,往往是茶园病虫的初发阶段。若是在越冬期和早春期已经做好了防治工作,在这个阶段茶树病虫害给茶园带来的威胁不大。加上春茶期茶树会分批多次采摘,可以减轻病虫危害。

此时,茶园可以采取一些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如频振式杀虫灯等。此时茶尺蠖有明显的“发虫中心”,可以利用茶尺蠖的天敌——绒茧蜂来挑治发虫中心。茶尺蠖1~2龄的幼虫历期较长,是全年最有利的防治时期。刚孵化的幼虫比较活泼且趋光趋嫩,取食叶肉,残留表皮,呈现褐色的凹点。茶炭疽病一般于4月下旬—5月上旬,茶树茂盛生长的时期,通过分生孢子大量萌发侵入。

2.2.4 夏茶期 夏茶期指的是小满至小暑时期,按时间划分是在5月15—8月。夏季茶园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这个阶段的病害虫害基本都已经进入了大量的繁殖期,如果防治措施采取的不到位,很有可能导致泛滥成灾,影响茶叶产量。假眼小绿叶蝉在这个时期的虫口消长可能会呈现双峰型,吸食茶树幼嫩芽叶的枝叶。其他的一些虫害也基本在这段时期出现为害高峰。以茶炭疽病为代表的病害在夏茶后期有时也会流行。

2.2.5 秋茶期 秋茶期指的是小暑至寒露时期,按时间划分是8—10月。茶尺蠖发生的最适温度在21℃~26℃,在这个温度区间内的繁殖能力最强,超过这个温度时虫口急速下降,>29℃時成虫的生命力会明显减弱。秋茶期相对于夏茶期的温度会有所降低,可能会更加适合茶尺蠖的繁殖,害虫历期短,为害加剧。若此时期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不但可能会影响秋茶的茶叶品质,还会间接地对来年春茶的采收带来不可逆转的产量打击。假眼小绿叶蝉则在秋茶期可能会迎来双峰中的“第2峰”。此时茶炭疽病已经达到峰值时期,茶饼病开始流行。

3 赣北茶区病虫害发展趋势预测

3.1 发生趋势

主要根据对茶树有害生物进行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茶树生长发育、有害生物生物天敌以及与气象相关的数据等进行整体综合分析,对病虫害的发生趋势做出科学预测[3]。

江西省植保检测局2021年全省茶树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中显示:预计茶叶病虫害中等发生,相似或略重于2020年,其中假眼小绿叶蝉、茶尺蠖、红蜘蛛等虫害以及茶炭疽病偏重发生(表1)。此外,黑刺粉虱、茶蓑蛾、茶橙瘿螨、茶云纹叶枯病、茶饼病等在局部茶园发生较重。

3.2 预测依据

3.2.1 病虫基数 2020年暖冬特征明显,茶树害虫越冬基数较高。茶园面积扩大,老茶园树龄增加,有利于病源的积累。

3.2.2 气象条件 根据江西省气象部门预测,4—7月全省会有4次集中降雨期,有利于炭疽病等发生。

3.2.3 栽培管理 只采春茶,不采摘夏秋茶的茶园,管理粗放,食料丰富,有助于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尺蠖等害虫的生长繁殖。

4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主要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4.1.1 注重茶园管理 科学管理茶园土壤,不断提高土壤供肥、供水能力是保证茶叶生产的首要条件[4]。选择适宜的肥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茶树抵抗病虫害。合理施肥,增施磷肥、钾肥和有机肥,可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从而提高茶树的抗病能力[5]。

冬季可以结合茶园管理进行翻耕,施基肥,清除茶树周围的落叶,围绕根茎培土10 cm并且压紧,可以使虫蛹窒息或防止其羽化出土。对赣北茶区中处于中等发生水平的茶树病害——炭疽病,要加强茶园管理和排水,选育合适的抗病品种。

4.1.2 合理修剪与台刈 针对赣北茶区假眼小绿叶蝉的偏重的发生情况,可以通过合理的修剪以达到减少病虫虫口数量的效果。同时台刈技术的使用也可改善茶园的透光、通风条件。

4.1.3 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春茶期是茶叶的采摘集中期,也是病虫害开始逐步发展的时期。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明显减少多种病虫为害。嫩叶采摘一方面可以带走部分病虫;另一方面,嫩叶是部分虫害的生存条件之一,采摘后相当于破坏了虫害的生存条件。

4.1.4 避免茶园单一栽培 大部分赣北茶区的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早晚云雾缭绕,有利于茶树生长,也有利于茶园中其他生物繁衍。此时生物多样性对茶园生态系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单一品种大面积栽培容易加剧病虫害的发生。合理规划、选择不同的品种会降低茶园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程度。因此,规划建设茶园时,要注意茶园周围的生态环境,植被丰富的地方有助于防治病虫害。

4.2 生物防治

4.2.1 以虫治虫,保护和利用天敌 采摘下来的、带有病虫或虫卵的茶树枝梢要进行烧毁处理,还可集中堆放一段时间,待虫害天敌寄生蜂羽化飞回茶园时再处理。

4.2.2 人工培养,释放天敌 当茶园温度、湿度以及其他条件适宜病虫害生长繁殖时,同样也适宜各种害虫、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将经过人为培养的有益微生物散放到茶园中再次侵染和流行,通过两者之间的拮抗作用而减少茶树病虫害的数量。

4.2.3 培养适宜天敌的环境 优化茶园中虫害天敌的生存条件,可以促进天敌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病虫数量的效果。许多寄生性或捕食性的天敌都需要通过吸食花蜜来补充营养,继而寻找寄主产卵繁殖。茶农可以在茶园周围人工种植一些开花的蜜源植物,如桂花,或保留茶园周边的林地植被,给病虫害天敌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

4.3 物理防治

害虫具有各种特性,如趋光性、趋黄性、群集性等。物理防治就是针对害虫的这些特性,利用相应原理的仪器对其进行捕杀。例如,可以在有机茶园内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茶尺蠖等趋光性害虫;在茶园中放置黄色诱虫板,诱杀假眼小绿叶蝉等趋黄性害虫;通过人工摘除控制茶毛虫、茶尺蠖等群集性强的害虫[6]。

4.4 药剂防治

茶农在越冬期可以进行茶园清洁,对整个茶园喷1次波美度0.5的石硫合剂,消灭在茶树上越冬的病虫,压低越冬的病虫基数[7]。针对茶尺蠖,可以在夏、秋两季使用药剂控制3~4代。针对不同的茶树的病害和虫害,可以选用不同的绿色化学药剂。同时要注意药剂喷洒的安全间隔期,绿色、高效地完成防治作业[8]。

4.5 专业化防治模式

茶树病虫害防治除了从茶园本身的问题出发,还应考虑茶园管理人员的培训问题,即茶园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结合当地的茶叶生产实际和区域特点,通过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与茶园管理,共同探索并建立植保员、合作社、农资专卖等茶树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模式,促进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推广应用[9]。

4.5.1 植保员服务型 植保员服务型可以应用于面积广阔的茶园中。采用统一配备茶树植保员、统一的采购绿色农药、统一公布病虫害的预报情况、统一防治技术的规范和统一开展植保员技术培训的“五统一”方式,开展对茶树病虫害的专业化的防治。要形成植保员服务型的茶树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需要资金投入、技术培训、规范农药购买渠道、组织落实、实施专业化茶树病虫防治,逐步改变之前的农药滥用情况,建立一支基层农技队伍,有效地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及次数。

4.5.2 合作社服务型 合作社服务型是茶树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农药使用的种类数量、統一防治人员、统一茶园植保机械种类、统一安全间隔期”的模式。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指导,严格监管考核模式,鼓励合作社发展。合作社服务型的建立也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及数量,达到预期的目的。

4.5.3 农资专卖服务型 农资专卖服务型也是茶树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途径之一。农资专卖是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使用,使其合理化,强化茶园投入品农药的管理,实现茶树病虫害的专业化防治。

4.5.4 利益联结服务型 利益联结服务型也是茶树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代表之一。由可以提供管理网络服务体系的公司建立四级茶园管理网络服务体系,即“统防统治中心——片区负责人——统防大队——茶园管理小组”[9]。在统防统治中心负责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及农资配送任务;片区管理协助统防中心监控预测茶园病虫害发生情况,针对预测的结果展开技术培训;统防大队负责病虫害防治的一线工作,做好防治记录;管理小组与技术提供公司签订协议,监督技术实施效果。在收购统防区茶农的茶叶时,实行优惠政策,如优惠提供农资、优先采购茶叶、以优惠的价格收购茶叶、免费提供技术的指导、每年发放安全用药补助、年底给茶农返利、免费施药等。

5 結束语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茶区更应该坚定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安全、科学、规范地开展茶树病虫害防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稳定的茶园生态环境、茶树嫩梢收获的方式和以虫害为主的茶树病虫害发生特点,为防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茶区应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形成以非化学防治手段为主的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结合国家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各种专业化的防治模式,保障茶区茶叶品质和产量。

参考文献

[1] 周晚霞,张修林,张冬燕,等.赣北茶树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技术[J].蚕桑茶叶通讯,2015(2):30-32.

[2] 汪荣灶,王林志,程小燕.赣北各时期茶树病虫发生特点与治理[J].中国茶叶, 2009,31(11):25-27.

[3] 江西省乡村振兴发展中心.江西省病虫预报2021年第1期:上半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趋势[EB/OL].(2021-04-13)[2021-07-15]http://nync.jiangxi.gov.cn/art/2021/4/13/art_28520_3327313.html

[4] 杨学富,袁宜如.庐山云雾茶品质改良的养护管理措施——以庐山海会三石梁茶场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4): 35-38.

[5] 张修林.赣北茶区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蚕桑茶叶通讯,2003(2): 27-28.

[6] 陈星,赵雯俊,张曼,等.婺源秋茶期茶树害虫种类及防治现状调查[J].蚕桑茶叶通讯,2013(6):20-21.

[7] 陈燚,李驹.赣北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5(17):35-36.

[8] 彭萍,王晓庆,李品武.茶树病虫害测报与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9] 肖强.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防治模式[J].中国茶叶,2012,34(5): 20-21.

责任编辑:黄艳飞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Tea Area of Northern Jiangxi and Green Control Technology

DAI Qian-yue et al(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Abstract Tea areas in northern Jiangxi mainly include Wuyuan, Fuliang, Suichuan, Lushan and other areas. Tea is one of the main cash crops in these areas. In recent years, Wuyuan and Xiushui counties, in response to the theme of gr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ve vigorously developed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tea gardens.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organic tea gardens, pest control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northern Jiangxi tea area, the main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each period, predicts and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organic tea garden, and put forward the ma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organic tea garden, in order to provide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ea garden in other tea area.

Key words Organic tea garden; Tea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猜你喜欢
综合防治
设施蔬菜土传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推广探讨
浅析大豆食心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综采工作面水害分析及防治水实践探析
果木沟泥石流灾害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研究
枣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大白菜常见侵染性病害识别要点及综合防治
河南省西峡县猕猴桃黄化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核桃树的冻害症状及其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