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改建闲置乡村校舍

2021-02-25 07:44王晨辉干婧刁卓璐吴文君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诸暨诸暨市校舍

王晨辉 干婧 刁卓璐 吴文君

每天一放学,浙江省诸暨市马剑镇上和村的20多位小朋友,就会来到侯门山乡村书院。在那里,志愿者叔叔阿姨们会陪伴他们做作业、看书、玩耍。

侯门山乡村书院是利用马剑镇原上和学校的校舍建成的。上和学校开办于20世纪50年代,2013年停办后,校舍一度闲置。2017年年初,经上和学校校友、诸暨越民生义工团负责人陈可英的发动,志愿者和热心市民纷纷出资出力,半年后,一座乡村书院面世。20多位志愿者常年轮流值守,在放学时间和节假日陪伴孩子。村民一有空也会去那里看书、聊天。

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越来越便利。为集约用资源、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农村学校布局进行调整,不少学校被裁撤、合并,或者迁移,校舍因此闲置。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诸暨共有62所校舍处于闲置状态。其中,诸暨市教体局拥有产权的12处,其余产权多在村集体或乡镇。

曾经闲置的上和学校校舍,如今变身为侯门山乡村书院再度兴起。这一志愿服务项目,作为政府引入“民智”治理的典型,最近也被评为诸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创新案例,并获得首届浙江志愿服务项目优胜奖。在陈可英和志愿者的推广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单位和市民将目光投入诸暨闲置乡村校舍的改造利用。到2020年10月,诸暨全市依规通过政府出资、个人租赁或购买、公益组织推动等形式,已完成15处闲置乡村校舍的改建,使它们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农村文化、体育、旅游等活动场所。

腾退校舍变书院

距离诸暨市区33公里的马剑镇上和村,是该市最西端的村落,周边群山环绕。沿着崎岖的村道前行,路的尽头,便是侯门山。原上和学校就位于半山腰。

“我在这个学校读了5年书,这里,承载着我的童年和少年记忆。”路上,陈可英和笔者聊起了往事。这所学校,刚开始只有小学,到后来又陆续开办了初中和高中。陈可英于1976年进校,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也是学生数量最多的时期,有400多位学生同时上课。

1985年,陈可英去诸暨城区读高中,后来又考上大学,目前在诸暨市区的学校任教,并担任着当地最大的志愿者团队之一——越民生义工团的负责人。由于家人都迁到了市区,她再也没回过那个山里的学校,直到2016年年底。

“当时,我们一些小学同学商量着聚会,有人提议,把聚会地点放到母校。”陈可英说,2016年12月,她和10多位同学来到上和学校,一进校门,大家都惊呆了。斑驳的院墙、荒芜的操场、尘封的教室,眼前的场景很难让他们与当年的琅琅书声、欢声笑语相联系。一打听才知道,由于村民纷纷外出,上和学校的师生数量越来越少,并在2013年停办。

与此同时,村里部分孩子放学后面临无人陪伴的尴尬。他们大多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于是,我萌生了一個想法,能不能把我们原来的学校改建一下,成为孩子们课余和节假日的乐园?”陈可英说。

陈可英的设想很快引起了共鸣,也得到了校舍产权方上和村集体的支持。2017年年初,30多位上和学校校友捐款近10万元,10多位诸暨作家捐赠2000多册图书,不少爱心人士还捐了字画、桌椅、空调和书架等物品,作为义工参与校舍改建的志愿者多达500人。当年5月,焕然一新的侯门山乡村书院落成。

走进书院,笔者看到3间教室被划分成少儿类、青少年类、成人类不同年龄层次的图书室,有经典名著、英语绘本、地方名志、科普知识等书籍。此时,志愿者陈文杰和陈帆正在给孩子们上诗歌鉴赏课。

“我们共有20多位志愿者,大多住在诸暨城区。他们每天轮流到这里陪伴孩子,给孩子们上课。”陈可英说,每逢节假日,书院也会开展各种活动,3年多来,共开展了50多场主题活动,包括作家名师讲座、走读乡村和各类文艺活动。

以多种方式重生,实现价值最大化

当笔者来到诸暨市岭北镇孚家湖村时,岭北镇篮球联赛决赛正在原孚家湖小学的篮球场紧张地进行,100多位村民围在场边给各自的球队加油。而在由教学楼改成的文化活动中心里,村民们正在里面观看新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

“孚家湖学校1970年开办,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到学校工作的。”原孚家湖学校校长周胡山说,2005年学校停办时,他刚到退休年龄。2018年年初,学校开始改建,他参与设计,并每天作为志愿者过去帮忙。

“整个改建花了近百万元,主要来自村乡贤赞助和村集体资金。为了让校友们能在这里重拾当年的回忆,还专门开辟了一个校史展览馆。”周胡山说,他每天都要到这里来走走。他觉得,这个学校以这样的方式重生,既能保留校友的记忆,又能为村民提供文化、体育方面的服务,实现了它的价值最大化。

始建于1900年的姚江镇山汀村学校在1997年关停,2017年经过改造,如今已焕发新的活力:一半的房间租给中国美院毕业的5位老师,用于艺术创作。空余时,这几位老师还做起了志愿者,免费为村里的孩子进行艺术培训。在东白湖镇上泉村小学旧址,笔者发现,这里已被改成茶文化博物馆,一间间教室成了展厅和体验区,仅2020年9月,就有近5000人前来游学、参观、体验。

愿改造多传承学校“基因”

诸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诸暨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的废旧学堂改造项目15个,包括农家乐、民宿、养老、文化创意等多种经营业态。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近百万元,带动农户就业100余人,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载体。

“闲置校舍的改造,无论是书院、研学基地,还是农家乐、民宿、养老、文化创意,最好能传承一些学校的‘基因,这是诸暨‘耕读传家的文化底蕴。”诸暨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一些校舍位置偏远,如果花了人力物力改建,但缺乏有效、可操作的管理模式,就会又回到原点,这也是当前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让更多闲置校舍“脱胎换骨”,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平台,这还有待于更多人关注、推动。

猜你喜欢
诸暨诸暨市校舍
诸暨人爱荷至深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村规民约的备案审查机制研究
罗平县开展民办幼儿园校舍安全排查鉴定
卢立军作品选
诸暨市学勉中学
诸暨市浣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