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姚平平,张洁,魏玉丛,刘化琛
中枢性性早熟是一种发育异常疾病,主要是由于肥胖、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所导致,会使儿童提前乳房发育、生殖器变大、阴毛出现、身高增加等临床症状,多为女童,占比90%左右[1]。这种第二性征提前出现不仅会导致骨骼异常生长,而且还会给患儿的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患儿成年后身高也会受限,因此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的健康成长。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为了抑制中枢性性早熟的进一步发展,可通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进行抑制性腺发育,从而起到延缓骨骼发育的效果,有利于缓解疾病的进一步发展[2]。本研究观察中枢性性早熟女童采用醋酸亮丙瑞林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河北省中医院儿科收治的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6~10(7.12±2.22)岁,病程6~24(11.74±3.22)个月;对照组年龄5~9(7.08±2.24)岁,病程6~22(11.51±3.35)个月。2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儿家长均知晓研究内容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对研究所使用药物无过敏情况患儿;无其他重大疾病患儿。排除标准:不愿参与本次研究或中途退出患儿;具有认知功能障碍患儿。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醋酸甲地孕酮片(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31023077)每次2 mg口服,每天3次。观察组接受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北京博恩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93809)100 μg/kg皮下注射,每隔4周治疗1次,疗程1年。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2)治疗前后骨龄、体质量、预测终身高、生长速度等生长指标;(3)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等性激素指标;(4)治疗前后Tanner乳房Ⅱ期、Ⅲ期、Ⅳ期等第二性征变化情况;(5)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出汗、轻度胃肠道反应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的性早熟临床症状消失,身体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儿的性早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而且身体的各项能趋近于正常水平;无效:患儿的性早熟临床症状无改善,身体各项功能指标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55,P=0.020)。见表1。
表1 2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生长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骨龄、体质量、预测终身高、生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儿骨龄、生长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见表2。
表2 2组患儿治疗前后生长指标比较
2.3 性激素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2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见表3。
表3 2组患儿治疗前后性激素指标比较
2.4 第二性征变化比较 治疗前,2组患儿Tanner乳房Ⅱ期、Ⅲ期、Ⅳ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Tanner乳房Ⅱ期占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anner乳房Ⅲ期、Ⅳ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第二性征变化比较 [例(%)]
2.5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2,P=0.028)。见表5。
表5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逐渐发生变化,这就导致目前我国性早熟患病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患有中枢性性早熟的患者人数正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3];其严重危害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儿童成年后的身高,不利于维护儿童的健康成长。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中枢性性早熟疾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在所有患有性早熟的患儿中占80%~90%,特别是女童出现中枢性性早熟的几率更高[4];主要发生原因是由于丘脑—垂体—性腺轴相关功能提前发育和启动导致的,患儿都主要临床表现为内外生殖器官提前发育、第二性征提早出现等,会导致患儿生长速度异常加快,进一步缩短了生长发育的时间,尽早推进了骨骼的闭合,从而影响患儿成年后的身高及其他各项功能的发育情况。临床上来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疾病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延缓骨骼融合时间、控制第二性征发育、改善患儿成年身高为主要治疗目标,并且大部分都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缓解骨骼、性器官异常发育的症状[5]。
本研究所采用的治疗药物为醋酸亮丙瑞林,该种药物是一种促进性腺激素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在治疗前列腺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上应用范围较广,其主要能够促进脑垂体的发育,具有较高的活性。同时也能够对促黄体生成激素受体产生较强的亲和力,应用在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能够利用激素负反馈机制来有效抑制患儿垂体—性腺功能的发育,还可减少脑垂体对促性腺激素的敏感程度,起到减少促黄体生成素分泌以及卵泡刺激素的分泌的作用,进一步控制患儿体内雌二醇水平[6]。另外,本研究主要观察指标为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等性激素指标,原因是由于性激素指标是直接反映人体内的各项性器官功能发育情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性激素指标的观察和分析,也能够更加准确掌握患儿性早熟疾病的发育程度。其中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都属于糖蛋白激素,是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分泌而生成的,有效起到促进排卵、促进卵泡成熟、促进子宫发育的作用。而雌二醇属一种天然的雌激素,是由成熟卵泡分泌形成的,具有促进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的作用[7]。以上几种观察指标均能够反映患儿体内雌激素水平情况,也能够有效分析出患儿的中枢性性早熟疾病发育程度。醋酸亮丙瑞林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控制和调节雌激素水平的发展,从而抑制患儿第二性征发育,延缓骨骼融合时间[8]。另外,通过该种药物治疗还能有效减缓患儿生长速度以及骨骼年龄,患儿在服药后能够明显感到乳房回缩,出现初潮的患儿则会停止月经来潮,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9]。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儿骨龄、生长速度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2组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1年后,观察组Tanner乳房Ⅱ期占比优于对照组,2组Tanner乳房Ⅲ期、Ⅳ期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
综上所述,醋酸亮丙瑞林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临床效果显著及安全性较高,可有效调节患儿体内的性激素水平,同时抑制骨骼发育及第二性征发育的速度,缓解患儿性早熟临床症状的发展,进一步降低患儿骨龄成熟时间,有利于促进患儿的健康发育,患儿成年后的身高也可以恢复正常,另外这种药物在治疗过程当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