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凤清
李欣是个孝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小县城找了个工作,方便节假日回到小山村照料身体不太好的父亲。一天,父亲打来电话,让他赶快回家。李欣赶回家,发现父亲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却仍坚持要告诉他一件往事。
李欣一出生,他母亲就因产后失血过多去世了。三个月后,靠喂高梁玉米糊活下来的李欣突然紧闭嘴唇,连口水都不肯喝。父亲抱着儿子往乡里医院跑,奔了一半山路,突然發现儿子不动了。父亲一屁股坐在路旁青石上,急得嚎哭起来。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路过,一摸发现孩子还有心跳,明白这孩子是饿的,当着李欣父亲的面,掀开蓝花布衫,把奶头塞进李欣的小嘴。李欣咕嘟嘟一口气吃得小肚子滚圆。女人松口气说:“没事了,回家吧。”
父亲含泪结结巴巴说道:“大姐,多……多谢啊!”
那女人放下蓝花布衫,笑着说:“谢什么,不就是一口奶吗?”
此刻,父亲紧紧地拉住李欣的手,交代他:“没有那女人的一口奶,你早不在人世了,你一定要找到她,认她作娘,好好待她!”
李欣哭着问:“爹,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啊?”
父亲说:“我想找到那女人再告诉你,一同去认。可我一个个山村都找遍了,找不到啊,所以,这女人……要你自己去找了……”
父亲咽气前,说女人后脖子上有颗小红豆大小的痣……
安葬了父亲后,李欣踏上了寻找之路。山里的村子稀稀零零,散落在山坡、林子、岙地,要找到当年喂李欣一口奶的女人,真是大海捞针。不过,李欣毕竟是年轻人,通过乡政府网站,发布了寻人启事。一个多月后,果然有了消息,那个后脖子上有颗小红豆大小痣的女人叫赵翠娣,住在离乡里最远的山旮旯里的吴夹村,难怪李欣的父亲找不到她。李欣欣喜万分,立刻拎了大包小包的东西来到吴夹村,找到了赵翠娣。原来赵翠娣住在村子左边的高坡上,原先这里有十来户人家,因为下山难,除了赵翠娣其他人都搬去山下住了。赵翠娣三十多岁才生了个男孩,男孩十来岁时遭遇不幸,摔到山沟里死了,她男人不久也去了。失去了男人和孩子的赵翠娣,如今已经满头白发,两条老寒腿走路不方便,就拄着一根树棍。
李欣跪下就喊赵翠娣娘,接着说起了那年在路口喂他奶的事,以及他爹去世前交代他的话。
赵翠娣把李欣扶起来,她命虽苦,性格却很爽朗,一擦被山风吹得红肿的眼睛哈哈笑着说:“不就是一口奶吗,值得你们还惦记着?”
李欣说:“吃一口奶,救一条命,您就是我亲娘,我爹要我好好待您。”
离开的时候,赵翠娣抓了一只山鸡,还有大包小包的熏肉、山笋、板栗、松子,让李欣拎回去。
李欣不肯要,赵翠娣说:“你不是说我是你亲娘吗?是娘的儿子就拿着。”
为了不让赵翠娣难受,李欣收下了。赵翠娣拄着树棍送出来,说:“下回来,什么也不要拿,娘都有。”
后来几趟,李欣仍然拎来大包小包的东西,赵翠娣生气了:“娘是怎么对你说的?再拎东西来,不要进娘的门。”
以后,李欣不敢再拎东西来,离开前却掏出一把钞票。赵翠娣推开说:“儿啊,你能来看看娘,娘高兴得做梦也笑了,娘不要你的钱。”回去时仍要李欣带上许多吃的。李欣为难了,赵翠娣脸一黑说:“瞧不起我这山里娘啊!”
李欣只得含着泪水,拎着大包小包离开。
有一回,他拎着大包小包出村时,碰上了村里的老主任,老主任一脸的不高兴,说:“后生啊,赵翠娣养山鸡、捡板栗、挖野笋,然后拄着树棍赶集去卖,日子过得比山坡上的苦丁草还苦,你咋这么不懂事,拿她的东西?”
李欣脸红了,抬不起头,说:“对对,老主任说得是。”
老主任建议:“后生,如果你有钱,每月给赵翠娣一点,哪怕只有二三百元也是好的。”
李欣说:“我给过娘,可她不要,说我瞧不起山里娘。”
老主任感慨地说:“这个女人啊,就是这脾气,只肯帮人家,却不肯接受别人的帮助。”
李欣为难了,想了想,突然有了个主意,说:“老主任,给我娘评个贫困户吧,说这是政府的关心,娘就不会拒绝了!”
老主任连连摇头:“村里比赵翠娣穷的还有好几个,轮不上她呢。”
李欣解释:“不是真的评我娘为贫困户,钱由我每月付给村里。”
老主任一拍脑袋,笑了,说:“这主意好,就这么定了!”
随后的一年里,老主任每月去一趟赵翠娣家,摊出纸笔说:“赵翠娣,乡政府关心你,给你评了个贫困户,每月300元,签名吧。”
赵翠娣乐了,在300元后面歪歪斜斜写上自己的名字。
李欣放心了。一天,李欣接到老主任电话,说赵翠娣背了一袋板栗去赶集,因为下雨,在下山的路上跌了一跤,躺在床上不能动了。
李欣大吃一惊,知道从老屋通到山下的那条路不但起起伏伏,更有两段陡得像天梯,遇上雨雪天,好手好脚的人走那段路也要千小心万小心,何况是拄了根树棍的山里娘!他急忙请假叫了辆小面包车,开到山村,也不管赵翠娣愿意不愿意,从床上背起她就下了山,坐进面包车一直开到县城医院。
医生检查后说:“还好,没伤着骨头,不用住院。”接着给赵翠娣敷了点药,又配了一些药带回家用。
趁这个机会,李欣把赵翠娣接到自己五十多平米的出租房,和妻子轮流请假照料她。七八天后,赵翠娣可以下床走动了,就坚决要回山村。
李欣夫妻俩苦劝赵翠娣多住几天,赵翠娣说:“儿啊,这房子太小了,不如住山里老屋舒畅!”
李欣见留不住赵翠娣,只得送她回山里老家。
半个月后,李欣不放心,去山里看赵翠娣,又碰上老主任。老主任告诉他:赵翠娣没等腿好,下山时又摔了一跤。李欣来到赵翠娣家,看到她的膝盖肿得发亮,哭了起来,说:“娘啊,您还是跟我回去住吧,好歹有个照料!”
赵翠娣直摇头。
李欣知道赵翠娣嫌房子小,说:“我那里小是小点,您先住下,我尽早买新房。”
赵翠娣笑了,说:“儿要买新房,娘高兴。可娘生来就是山里的草,移到城里反而难受。”
原来赵翠娣不是嫌房子小,而是住不惯。
不管李欣怎么勸,赵翠娣就是不答应到城里去住。李欣离开前,赵翠娣说等等,然后拄着树棍进房间拿出一个包,掏出一叠钞票,说:“儿啊,别哄娘了,我去乡里问过,贫困户没有我名字,我就猜到这钱是你变了法儿给我的。钱我替你一直放着呢,现在还给你。”接着又拿出一只木盒,里面大票少零钱多,说:“这些年娘也攒了点,放着也没哈用,一起拿去买新房吧!”
李欣没有拒绝,一路上哭红了眼。
三个月后,起西风,赵翠娣的破房子被吹得呜呜叫。赵翠娣背着一袋板栗,拄着树棍,一瘸一拐地走在那段高高低低的山道上,去赶集。这时李欣迎面爬上山来,接过袋子,扶着赵翠娣小心翼翼地下了两段天梯般的陡坡。走着走着,赵翠娣抬起头说:“儿啊,不对啊,出山该往东走。”
李欣笑着回答:“娘,您跟我走没错。”
赵翠娣迷惑了,难道自己老糊涂了,路也不认识了?李欣把赵翠娣扶到山下一块平地,那儿有一幢新盖的青砖瓦房,三开间。走进去,家具都是新的。前面是条大路,一直通到山外;后面有条山溪,淌着淙淙泉水;左右是树林子,环境十分幽静。“娘,您不肯住城里,儿替您盖了三间新房。两个房间,一间是您的,另一间是我们陪您住的。”
赵翠娣愣住了,她这辈子从没有住过这么宽敞的新房,突然问:“儿啊,这新房、家具,得花许多钱,你城里的新房买了吗?”
李欣也不瞒着赵翠娣,告诉她,他同妻子商量,娘不肯住城里,就遂老人心愿,从准备买房的首付中拿出10万元,委托村里替赵翠娣盖了三间新房,这样,她就再也用不着爬上爬下地走那段难走的山路了。村主任也高兴,说这下可好了,吴夹村高坡上的十来户人家全部搬到了山下平地。
赵翠娣哭了,哭得喘不过气。她说:“儿啊,娘不过是喂你一口奶,你却用三间新房来回报我,娘消受不起啊!”
李欣再一次给赵翠娣跪下,说:“娘,您一口奶救了儿一条命,儿只是推迟几年买房子。娘的情、娘的恩,儿一辈子也还不清,您就高高兴兴住下吧!”
从此,只要太阳从东山头升起,赵翠娣就拄着树棍,从新房里一瘸一拐地走出来,站在黄泥场上,脸像山里盛开的野菊花,皱纹里全是乐,不时踮着脚,向东山头望去,那是县城里儿子家的方向……